崇祯皇帝因不满袁崇焕,使其遭遇劫难含冤而终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2-25
手机版

  崇祯皇帝因不满袁崇焕,使其遭遇劫难含冤而终

  满桂负伤后,京城流言四起,多说袁崇焕暗中打伤了满桂。这可真是无稽之谈,一个人守南城一个人守北城,来回要个把时辰,是多厉害的大炮能打这么远?无论如何,袁崇焕是背了黑锅了。单凭这些崇祯可能还会犹豫一下,但其实袁崇焕早就惹得皇帝不满了。军心,却无法挽回毛文龙的手下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的叛变之心。后金免去了后顾之忧,才敢全军出动,大肆进军京城。从这可以看出,袁崇焕被杀因果复杂,一步走错,步步皆输,最终引火上身,实际上一半原因也在于自己失败的策略。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十一月,京师九门换防,袁崇焕守左安门,经过激烈交战,皇太极又一次支撑不住,败退而走,左安门之战以获胜告终,但这却成了袁崇焕人生最后的辉煌。十二月一日,崇祯再次召袁崇焕入宫面圣,他的手下祖大寿、满桂也在现场见证了这个时刻。皇帝第一次和第二次召见袁崇焕时都非常客气,第一次要什么给什么,第二次把自己外衣脱了披在袁崇焕的身上,这第三次可就不是这么回事了。这次崇祯皇帝直奔主题,只是问了三个问题:为什么杀毛文龙?敌军为何能到达京师脚下?满桂为什么受伤?面对这些问题袁都督没有开口辩解,只是沉默地站在那里,他明白一些事他办得有错在他眼里罪不至死,但在皇帝眼里却罪不容诛。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崇祯直接将袁崇焕下狱,命他的手下祖大寿接任守城总兵,率领袁崇焕的士兵继续作战。

  这和袁崇焕杀毛文龙其实是一个套路,无非是把带头的拿下,其他人无罪继续过日子,因为崇祯杀鸡儆猴做得不错祖大寿表面上很镇定,没有抗命喧哗、帮袁崇焕说好话,但史书还是记载了他出门时步伐紊乱、瑟瑟发抖的样子。当时兵部郎中余大成就对兵部尚书梁廷栋说:“兵临城下,辽军无帅,必有大乱。”梁廷栋毫不在意,将此事当笑话一样讲给了内阁大学士周延儒,周延儒一听立刻找余大成询问情况,余大成只说了一句:“三日之内,必反。”周延儒赶紧指示梁廷栋密切注意辽军动向。

  余大成果然一言即中,前两天辽军还好好的,第三天凌晨祖大寿未经任何批准,率领辽军撤离京师,只留下话说要回宁远。崇祯立刻找余大成问该怎么办,余大成回答:“袁崇焕被下狱治罪,祖大寿心中只是害怕,不会投敌,现在只有一种东西能让他回来,那就是袁崇焕的手谕。”崇祯又派人找袁崇焕写,一开始袁崇焕是拒绝的,理由是我已不是督师,祖大寿不会再听我的了。后来内阁大学士和六部尚书都去劝袁崇焕写信愣是没有劝动。还是余大成说动了他。他说,崇祯是皇帝祖大寿都跑了还管什么督师不督师,主要是靠你这个人去说动他。并且又捧了一遍袁崇焕,讲了讲民族大义,袁崇焕这才修书一封。崇祯拿到信后,派人日夜兼程追赶祖大寿,那时祖大寿都已经到了锦州,看见信后痛哭不已,立即开拔赶往京师。

  战斗还在继续,皇太极这次全军攻击永定门。明军由满桂指挥,人数四万,列阵守门。双方互相拼杀,明军出现重大伤亡,主将满桂战死,后金军也没有捞到便宜,损失惨重。面对攻不破的城门,皇太极终于退兵,但又派兵占领遵化、滦城、永平、迁安四城,准备伺机再来劫掠。自从袁崇焕下狱后,言官算是把他的家底刨光了,什么内容都翻出来了,大多都不能辨别真假。最狠的是,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八月,山东御史史范上疏弹劾钱龙锡,指其收受袁崇焕贿赂,钱放在哪里,都说得明明白白。钱龙锡是内阁大臣,袁崇焕是边疆大将,边将结交近臣,有大逆谋反的征兆,只要被扣上这顶帽子,必死无疑。十日后,崇祯在平台召开会议,崇祯问大臣三法司会审如何,无人敢应,最后皇帝自己淡淡地说了一句,按律当凌迟处死。袁大都督的命运终于尘埃落定,但却无比冤屈,令人唏嘘。明朝自己的命运又何尝不与之相连,这样做只是加速了自己的灭亡而已。虽然还有猛人为着国家竭尽全力地战斗,但事已不可为之。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及时删除

  举报/反馈

上一篇:《听说你喜欢我》∶看似深情的薛炜霖,却带给了阮流筝新的伤害!
下一篇:轮回(微小说)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