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2》亲手掀翻曾经的极限,一顿操作猛如虎后,值在哪?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2-25
手机版

  Sir终于去苟到能看到点映的这一天。

  兴冲冲取了票,买了3D眼镜,坐在座位上的那一瞬间。

  踏实了。

  

  大致的口碑应该有所耳闻。

  海外媒体早早夸上天——最新、最伟大、最有深度、最让人窒息,类似词语铺天盖地。

  烂番茄82%新鲜度,IMDb8.3的评分。

  

  国内不少“抢跑”的影迷也不吝赞美:

  载入史册的第三幕!

  

  你大爷终究还是你大爷!

  

  你问Sir的感受?

  坦白说,还在感受之中——三个小时,还没怎么咂摸出味来,就这么过去了。

  

  电影这才正式上映。

  所以为了照顾各方影迷,Sir必须先卖个关子,观影感受放在文末。

  今天这篇属于360°全方位解析。

  没看过的,看过的,看过后立刻想看下一部的。

  以及《阿凡达》的过去,当下,未来。

  注意。

  全体都有!

  《阿凡达:水之道》

  Avatar:The Way of Water

  

  01

  森之道

  你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没看过/忘了第一部,直接看《阿凡达:水之道》(下略:《阿2》)可以吗?

  Sir直接说,可以。

  电影很贴心地在开篇15分钟,将之前的故事用细节填充进去了。

  即使你将《阿2》看做一个全新故事,也毫无割裂感。

  但会缺少一些“乐趣”。

  什么乐趣,Sir稍后再说,先给没时间重温的毒饭们简单划划重点。

  《阿凡达》概念的出处。

  故事背景是未来2154年的潘多拉星球,这是与地球生态环境相差无几的星球,唯一不同的是,潘多拉星球上缺少氧气,大气环境对人类并不友好。

  星球的原住民,叫纳威人,他们所崇拜的祖先,也是电影里所提到的大地之母,伊娃。

  每个村落、宗族之间都靠这一棵“树”维系。

  纳威人拥有一条布满神经元的尾巴,让他们与家园树、动物、或其他纳威人产生某种意识上的缔结(类似共享云盘)。

  

  纳威人是具有着强大肉体、丰富情感,以及注重宗族关系的生物体。

  第一部讲的是人类“入侵”潘多拉。

  这个“入侵”分两种:

  一种是暴力的,因地球生态恶化,部分人类想粗暴地占领潘多拉,奴役纳威人。

  另一种是温和的,希望通过理解和学习,与纳威人在潘多拉共存。

  比如科学家格蕾丝博士(图右下,在《阿2》里是琪莉的生物学母亲),通过人类与纳威人的DNA改造后,创造出来可以被人类精神控制的“阿凡达”,也就是某种程度的“义体机器人”。

  

  所以《阿凡达》的故事主角并非地球人or纳威人。

  而是两者结合的“异类”们。

  它是印度教神祇以肉身形式出现的化身。在这部电影中,这意味着人类未来的技术,可以将人类的智力注入遥控的生物身体当中。(引用 卡梅隆)

  就像男主杰克·萨利。

  他曾是一名人类士兵,在战争中受伤下肢瘫痪,被迫来到潘多拉星球接替双胞胎弟弟的工作,操控阿凡达。

  同时通过阿凡达的形态,他认识了这个星球上奥马地卡雅族的女孩——女主纳提莉。

  女孩教会他在这个森林里生存的一切技能:

  射箭、骑大鸟,对自然与土地的敬畏,对情感与内心的探索……

  

  同时,也让他看见人类的自大。

  杰克不得不服从长官迈尔斯·夸里奇上校的命令,作为“间谍”,找出纳美人的软肋,让人类的拆迁事业顺利展开。

  

  杰克被两股势力夹在中间。

  他的阵营选择,便是《阿凡达》第一部的核心冲突。

  结局必然是预料之中。

  杰克被纳美人的团结与包容打动,成为领袖,反击暴力拆迁的人类。

  反派迈尔斯咎由自取,死在荒野。

  第二部由此接上:

  反派通过科技复活成新版“阿凡达”,同时保留着迈尔斯的意志与记忆,并且出场第一件事就是回到自己战死的地方,愤愤地捏碎“自己”的骸骨。

  大仇将报。

  但。

  时过境迁,此人已非彼人。

  

  02

  水之道

  剧情先放放,讲讲第二个你们关心的问题:

  特效,有当年那么震撼吗?

  第一部可以说是十多年前3D电影特效的巅峰了。

  第二部有没有到达现在的巅峰,说不好。

  但可以肯定——卡梅隆亲手掀翻了自己曾经创造的“极限”。

  临场感受很难用文字形容。

  不过要说清楚《阿凡达2》特效的震撼程度,Sir仅需要给你们展现一点:

  那恨不得塞进每一帧画面里的绝对自信。

  镜头放大,更大,再大。

  皱纹、疤痕、毛发、五官的微颤……

  时不时就把镜头怼脸,调出他们瞳孔的颜色,让你直视他的眼睛,甚至眼睛里的倒影。

  然后再傲娇地向脸上撒上阳光的斑驳,丝滑地掠过。

  猝不及防——箭,已经扎在你眼里。

  

  这还是基本操作。

  卡梅隆手里的魔法棒距离最大魔法值,还欠一种催化剂:

  水。

  好莱坞早就流传一条不成文的禁忌:拍电影,远离“水”。

  尤其是成本周期严格控制的商业大片——因其流动性和不确定性,它既难以捕捉,更难以靠技术生成。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主动寻求技术突破的名导们,纷纷将自己的赌注往海里扔。

  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李安的《少年派》,到如今卡梅隆的《水之道》。

  本来卡梅隆是有严谨计划的:三部曲,森林→天空→海洋。

  越来越难。

  而成片并未辜负卡梅隆的冒险。

  仅从预告片和剧照看,电影里的海洋就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这其中有技术的支撑,亦有关电影人的灵活与专注。

  特效是不够的。

  为了能拍出真的如海底的那种水流动态,剧组专门搭建了一个容积为90万加仑的水箱,并且布置了能模拟各种海洋力学环境的装置,能让演员在水底能真实的体会到海平面下的水流状态。

  并且,卡梅隆还请来了专业潜水专家为演员们进行专业的闭气训练,凯特·温斯莱特居然达到了7分14秒的闭气时长。

  

  说到这,未免又回到那个问题:

  有必要吗?

  尤其面对早已习惯,甚至厌倦了3D技术的观众来说,有必要吗?

  Sir的回答只能是:

  去看,去感受吧。

  去看纳威孩童在林间雀跃地蹦跶,看少男少女藏在眉间的情愫,看图坤那被浸湿的眼睛里,与海水融为一体又清晰可见的那一滴泪。

  这些仅在银幕上闪过几秒,几帧的瞬间。

  终会叠加成延绵的“长尾效应”。

  

  我是开始浅浅剧透的分割线

  03

  你子·我子

  比起视觉上的一致好评,《阿凡达2》的剧作还是有较大争议的。

  有人说,故事落了俗套。

  它的主线,不就是为了保护家人,与反派做斗争吗?

  故事走向与人物设置,好像也都有些老套。

  三个小时的时长,剧作基本上沿袭规整的好莱坞三幕式结构。

  前一个小时在森林,铺垫危机的发生。

  第二个小时来到海洋部落,学习并融入。

  第三个小时,大决战。

  再比如二儿子的人物弧光。

  从一开始的孤独边缘,不受父亲认可,最终因为兄长的死而触发成长,被父亲看见。

  同时,和第一部他的父亲一样,有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孩倾心于他的特别。

  

  没错,就是好莱坞套路。

  但神奇的是,它又是如何同时做到如此好看又感人的?

  

  好莱坞经典套路沿用了这么多年,自然立足于它对于观众最佳观影体验的科学研究。

  框架摆在那,不是所有人都能用好。

  一个俗套的故事主线,卡梅隆和编剧团队却用了非常多的细节、隐喻、人物对照组来丰富它。

  节奏方面,大的起承转合,小的高潮不断,三个小时全无尿点。

  而在结构方面——《阿凡达2》处处都是镜花水月般的“对照组”。

  纳美人与人类,叙事双线并进。

  最突出是两组父子:

  杰克&二儿子洛亚,上校迈尔斯&蜘蛛。

  洛亚与蜘蛛这两个新一代年轻人身上,都存在着严重的身份认同危机。

  一个不讨父亲喜欢,一个没有父亲,他们都在“寻父”。

  

  人物与动物之间,也有对照与隐喻。

  因为年轻莽撞而被种族误解、驱逐的图鲲,和洛亚同病相怜。

  

  还有非常多的细节,是卡梅隆为续作挖的坑。

  杰克收养的格蕾丝的女儿,琪莉。

  她没有父亲,由母亲单独孕育而生——这样的出身被赋予了“救世主”意味。

  电影里她频频显示出一些独特的力量。

  第一次潜水就显示出天赋超群。

  可以控制海洋生物,并且,她声称自己可以感知到圣母伊娃的存在。

  

  她的名字Kiri,在英语里与key谐音,意为“关键”。

  子一代成长为后续故事的主角后,预计她将起到关键作用。

  人类孩子,蜘蛛。

  电影最后的大战中,失去长子,失控的纳提莉挟持了蜘蛛与迈尔斯对峙,并差点置他于死地。

  “用你的儿子,换我的儿子”。

  同时,也应对了大儿子是为了救蜘蛛而牺牲。

  纳提莉失控杀人,躲在一旁的蜘蛛目睹了她血液中爆发的兽性,眼神中充满了恐惧。

  

  那么在这个家庭里,纳提莉反而成为了蜘蛛眼中的异类。

  养父杰克本是人类,几个孩子也都有人类的血统。

  只有养母纳提莉,是纯种的纳美人。

  那么此次事件之后,蜘蛛将如何面对这位养母?

  从他偷偷放走迈尔斯,某些种子已经在他幼小的心灵种下。

  这个人物后续的发展和转变,将会是重点。

  目前释出的信息来看,《阿凡达》要拍五部。

  

  卡梅隆说,自己要打造一个《指环王》那样的系列史诗。

  

  △ 图源:微博@TNABO北美票房榜吧

  从电影里一位女将军的口中我们得知,人类已经不满足于在潘朵拉星掠夺资源。

  地球加速衰亡,人类的意图是彻彻底底地殖民、移民到这里。

  战争将会愈发扩大。

  新一代的年轻人物,完成最初的登场亮相与成长。

  《阿凡达2》不仅要写一个精彩好看的故事,更是一部宏大史诗中,具有铺垫意义的一集。

  04

  软肋·盔甲

  就单部来看,《阿凡达2》里的一句台词,是整部电影的理解核心。

  孩子是我们的软肋,也是我们的盔甲

  

  △ 图源:微博@TNABO北美票房榜吧

  从预告片里也可以看出来,家,一直是高频出现的词汇。

  

  十多年之后,再一次的视觉革命还未诞生。

  《阿凡达2》的故事内核变得更加朴素。

  卡梅隆对此很坦诚,是的,《阿凡达2》就是一部“美式合家欢”。

  相较于第一部,《阿凡达2》是一部可以跨越代沟的合家欢电影,观众可以带入父母的角色,也可以带入子女的角色。

  某种意义上,这是卡梅隆用自己的方式抵抗着诸神落幕的时代。

  当观众还期待向前看的时候,他自己先回到了原点:

  影片最后那段阿凡达版《泰坦尼克》。

  好莱坞,上世纪黄金时代被赋予了一个形象的称号:造梦工厂。

  与欧洲电影追求艺术上的曲高和寡。

  好莱坞信奉的理念是:人人都可以做梦。

  即,用完善先进的工业体系,认真打磨出一个人人都能理解、沉浸、感动的精彩故事。

  

  在阿凡达上映前两个月,卡梅隆的一段话也曾引发不小的争议。

  

  “漫威和DC里面的角色不管年纪多大,行为都像大学生。”

  卡梅隆的意思,并非瞧不上漫威电影情感内核的俗套。

  而是,它们人物故事塑造的敷衍,无法让观众真正体会到,共情到这些情感。

  “他们看上去有各种情感关系,但实际上没有。”

  “这些角色体会不到,我认为电影不是这么做的。”

  这也让Sir想起近几年被多次提起的一些名字:马丁·斯科塞斯、雷德利·斯科特……

  好莱坞这一代创造过辉煌的老导演们,技术和形式上总是在创新的。

  但他们始终相信,故事、人物与情感才是一部电影的灵魂。

  不用多复杂,多艰深。

  一定要真挚。

  即使是卡梅隆这样的技术狂人,他的封神之作《泰坦尼克号》。

  当时革命性地运用“动作捕捉技术”,重现著名灾难场景。

  内核呢,不“俗”吗?

  

  在一个人人都想标新立异的时代。

  难的却是返璞归真。

  就像《阿凡达2》结尾。

  在杰克与纳提莉连接海底生命树,正式加入海洋部落的重要时刻。

  他们看到了什么?

  不是什么宏伟的神迹、预言,不是什么花里胡哨的视觉盛宴。

  恰恰是一场再简单朴素不过的,家人团聚的美好幻梦。

  

  你可以说《阿凡达2》在文本层面的俗套、安全。

  但文本之外,我们又是如此需要一部《阿凡达2》。

  是的,它有缺点。

  但Sir想用一种更准确的说法:这是一部突破与局限同样明显的电影。

  个人的局限。

  你能在它身上看见传统好莱坞过去辉煌的剪影,像拼图般散落在故事当中——《沙丘》的历史隐喻,《教父》的家族宿命,《指环王》的史诗框架,《泰坦尼克》的场景致敬……

  而当卡梅隆希望将这一切都装进那颗腾空而起,蔚蓝色的纳美星球时。

  站在美好的愿景面前,Sir猜测,他做好了暴露其个人局限性的准备。

  所以哪怕设定里埋下了不少逆反常规的爆破点:肉体与意识割裂的反派,身份模糊的人质,甚至3D革命在电影内外造就错乱的互文……

  这些命题每一个都值得深入。

  

  但终究,卡梅隆还是自觉地将这些火苗一一掐灭,并让它们服务于影片整体节奏,收束于更普世的价值。

  如果说这是他作为项目发起人的长远选择。

  那么,接下来有些事,完全超出预料。

  《阿凡达》续集的开启曾有一个大前提——完全的“中美合拍”。

  卡梅隆甚至拟好了几部续集的故事大纲,实景拍摄计划,并准备加入我国演员。

  只是后来我们知道。

  这个更大的愿望因特殊原因无法实现,项目推翻,剧本重写。而如今成片里仅有的中国元素,只剩一些以中国风景为灵感的特效场景。传闻中加盟的华裔演员杨紫琼,Sir确实没看到,据IMDb资料显示她的角色在《阿凡达3》才会出现。

  

  卡梅隆努力想推开的那扇门,又被重重地挡了回去。

  这是时代的局限。

  可曾经,门里的光,恰恰又是时代反射出来的。

  《阿凡达》过去的技术革新,如飓风般席卷全球,跟正在蓄力向上的中国电影市场产生强烈对流。二者相遇,瞬间加速了之后十几年的市场化,全球化,当然伴随各式魔幻泡沫。

  但依然能清晰感知——电影会变得更重要,这不仅对于卡梅隆,而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期盼。

  如今呢?

  电影的确更“重要”了,但重要的不是电影本身,而是它辐射开来,模糊的立场。

  我们对它揣测而非感受,肢解而非理解。

  Sir前段时间看见一张有关卡梅隆的黑白老照片在刷屏,那时全国号召去看《泰坦尼克》,还是无删减版。

  过往在这一刻散发黑色幽默的意味。

  应该认识到了——时代不会生产“光”,却会暗中拨弄着我们奔赴“光”的方向。

  这可能是所有人的局限。

  卡梅隆更早意识到了这一点。

  抛弃杂念,转头,将自己扔进熟悉的光影、特效、剧本里。

  而之于你我。

  如果我们将不可避免地被卷入撕裂与凝滞的泥潭之中。

  那么。

  何不酣畅淋漓地经历一场冒险。

  毫无障碍地沉浸一场幻梦。

  让那束光尽量晚一点熄灭。

  这,或许更重要吧?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小田不让切、M就是凶手

  举报/反馈

上一篇:《先婚后爱》为让爷爷瞑目,她嫁给了他,形成了一场契约婚姻
下一篇:竞彩足球推荐国米vs波尔图:强强对决波尔图能否全身而退?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