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说春节】一样的年 不一样的味道
央视网消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不同年代的“年味儿”都有着深深时代的烙印。
我们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对互联网上跟“春节”“过年”相关的报道、留言、评论等信息进行抓取,发现在近一个月里,出现频次最高的五个词语的排行是这样的,“发红包”“网购年货”排了进来,说明互联网对过年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十年前还排名靠前的“放鞭炮”“拜年”,到如今的关注度明显降低。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年的味道”也一直在悄然改变。
在上世纪50年代的春节,逛庙会、舞龙舞狮、踩高跷,到处可见这些传统的庆祝活动。不过,那时的人均存款才1块多,因此即便是过年,能吃上花生、瓜子都算奢侈。当时全国一年生产的所有布,都不够给每人做一套衣服,所以谁家孩子过年有新衣服穿,也会让人羡慕。
到了60、70年代,人民公社兴起,那时候提倡“劳动最光荣”,很多地方提出“三十不停战、初一接着干”的口号,就连年夜饭大多都是集体吃;春联和年画的常见内容是“促生产”“支援社会主义建设”。不过毕竟经济发展了,看电影、拍全家福开始成为过年的一种时尚。
改革开放是八十年代的主旋律,凭票采购取消了,大家终于可以根据喜好来采购年货,饮料也开始出现在大众餐桌上。虽然一台400元左右的黑白电视机,相当于那时一个工人一年的工资,但家电开始进入了普通家庭,从1983年开始,央视春晚成为除夕晚上的一道硬菜。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回家过年也让“春运”的概念诞生,时速40公里的绿皮火车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
九十年代的春节,“精神享受”提上日程。“团圆饭”开始去饭店吃,大家放的烟花爆竹也越来越响亮。挂历、明信片、贺卡成了春节期间馈赠亲友的礼物。不少人开始在春节外出旅游了,黄金周的概念慢慢出现。随着电话的逐渐普及,电话拜年成为时尚。
步入21世纪,大鱼大肉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大家过年追求的是多元化的休闲,到了近些年,互联网和手机开始在春节扮演重要角色,以前只有晚辈才能收到红包,但现在的红包,不论年龄都可以来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远离大吃大喝,鞭炮放的也少了,更多地提倡过“健康”年。
上一篇:网友:求求你们放过唐主任吧
下一篇:谁不曾受过伤,谁的青春没有浅浅的淤青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
- 特别推荐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上)
- 网红+直播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火星探测、卫星搜寻、星球大战,你有怎样的“天问”?
- 希腊男性雕塑 希腊人的美学,那里越小越好
- 枸杞吃多了会怎么样 成年人一天可以吃多少
- “妈妈和哥哥被枪杀后,我变成地球最后一个幸存者”:热搜这一幕看哭了……
- 节约粮食倡议书400字作文
- 祖孙三代迎娶同一个妻子,本以为是笑话,没想到却是真实故事
- 进击的中东,唯有一声叹息
- 唐山性感老板娘不雅视频曝光,少妇贪心,少男痴情!注定两败俱伤
- 【盘点】5G时代下,相关专业有哪些?
- 毁三观的旧案, 双胞胎兄弟交换身份与女友发生关系, 终酿伦理纠纷
- 腾格尔在当今乐坛的地位如何(腾格尔为什么能)
- 小贝日本游,11岁小七身材发育成熟,穿紧身衣有曲线,瘦了一大圈
- 甩三大男神前任,恋上有家室老男人拿下影后,她人生比电影还精彩
- 女英雄为国为民,先后嫁给3人,却落个精神崩溃服毒自尽
- 墨西哥超大尺度神剧,四对超高颜值情侣一言不合竟开启“换妻游戏”?
- 妈妈对小学孩子的成长寄语
- 面向未来的工程伦理教育
- 用大宝贝帮妈妈通下水道好吗
- 第36章:家庭伦理
-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看这一篇就够了
- 李玉《红颜》 电影带来的世界44
- 微改造 精提升⑩ | “渔民画云码头”,探索传统非遗产业化发展新路径
- 清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