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是堂兄弟,后来一位成开国大将,一位是开国上将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2-24
手机版

  两人是堂兄弟,后来一位成开国大将,一位是开国上将

  1955年全军大授衔,原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被授予大将军衔,周总理亲手给他佩戴上金光闪闪的勋章。与此同时,王树声的堂弟王宏坤,也被授予上将军衔。

  泱泱大国,猎猎军威。越过兄弟俩肩章上7颗将星的光环,追寻他们从大山深处升起的轨迹……

  八百里大别山绵亘起伏,如一条绿色巨龙,横卧在鄂豫皖三省交界处。

  山深林密处,就是王树声和王宏坤的家乡项家冲、石槽冲。

  王家是四五百年前从江西迁徙到这大别山深处的。

  王宏坤与王树声是共曾祖的弟兄,王宏坤的祖父是老大,王树声的祖父是老三。

  王树声出生于1905年5月26日,王宏坤比他小4岁,生于清末宣统元年正月初一。

  到王宏坤出生时,他的父亲叔伯已分作5户,二祖父家已分作7户,三祖父(即王树声家)也已分作2户。

  当大革命来临时,这个家族人人参战,前赴后继,百折不挠,充满了献身精神,在鄂豫皖革命斗争史上演出了一幕幕英勇的活剧。

  1926年金秋,当北伐军兵临武昌城下时,大别山深处的乘马岗也活跃起来。

  出身小康之家、这时已成为共产党员的乘马岗小学校长王树声一马当先,组织农会。

  他的两个哥哥王宏忠、王宏恕,堂兄王宏文、王宏学,堂弟王宏儒,堂姐夫马友雷等人,都在此期间先后成为共产党员。

  他们先当众烧毁了自家的房产地契,表示与地主阶级彻底决裂,继而带领穷农友们闯进土豪劣绅的深宅大院,进行面对面的斗争。

  此时已沦为赤贫的王宏坤,与他的叔叔和堂兄弟们一道,也加入了农民协会,不久又加入了义勇队,杠起土枪大刀,与反动地主武装白刃拼杀。

  “七一五”政变后,反动派到处屠杀共产党员和工农革命群众。王家人毫不气馁,高举大刀长矛,跟随王树声参加了“九月秋收暴动”和“黄麻农民起义”。

  “黄麻起义”失败后,王宏学、王宏恕跟随主力转移到黄陂木兰山,22岁的中共麻城县委委员、县农协组织部长王树声带领一支小分队转入地下打游击。

  18岁的王宏坤也随自己的农民义勇队转入深山老林。

  地主还乡团直扑石槽冲,将王氏家族烧得一干二净,并将王树声14岁的幼弟吊打致残。

  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王家文化最高、入党最早的王宏文(王树声伯父的长子)因给农民武装运送枪支而被捕入狱,高呼“甘心直上断头台”,成为王家为革命舍身赴难的第一人。

  王树声埋好游击队的长枪,只身离开麻城去寻找上级党组织。

  王宏坤则邀集20多名义勇队战友逃到汉口,怀着“学点武艺将来再为穷人打天下”的热望,“隐身”进了一支桂系杂牌队伍。

  半年后,王树声带领一支红军主力打回乘马岗,掀起“二次暴动”,开始了创建鄂豫边根据地的伟大斗争。

  王家男女老幼齐上阵,有50多人先后参加红军,革命队伍中走着王氏家族“泽”字辈、“宏”字辈、“恩”字辈三代人。当时的红三十一师只有120多人,王家人及其亲戚就占了五分之一以上。

  1930年春,中共鄂豫皖边特委成立,25名特委委员中,就有王树声、王宏学两弟兄。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4个主力师撤离鄂豫皖苏区时,4个师长中就有王树声、王宏坤两兄弟。

  十年土地革命战争,王家子弟一个接一个的战死沙场。

  王宏坤一房仅参军的六兄弟中,就有4人战死,他的妻子付明恕,也牺牲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战场。

  王树声家兄弟姊妹13人参加革命,到他带领红军健儿离开鄂豫皖时,只剩下孤身一人。

  死神并不格外施恩于两位将军。他们各自5次负伤,遍体病痛,直到遗体火化时,体内还残存着弹片。

  多少年枪林弹雨中厮杀,多少次死海绝境中挣脱,将军兄弟俩是死神退返的幸存者。

  新中国成立后,王树声大将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机械部部部长,致力于研究改善武器装备,加强部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1974年,王树声大将病逝,享年69岁。根据他的遗愿,1987年,家乡人民将他的部分骨灰安葬在他曾经战斗过的麻城烈士陵园。

  他的堂弟王宏坤上将,后来成为人民海军的创建人之一。后1993年去世,享年84岁,骨灰安葬于祖籍石槽冲村。

  举报/反馈

上一篇:儿子全家每星期回到家看看,父母:累得够呛,想且害怕他们回来
下一篇:《祝卿好》收官5月,又一甜宠剧启动虎狼概念,孟子义挑大梁出演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