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画家王希孟,一幅《千里江山图》珍藏于故宫博物院,名留千史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2-24
手机版

  说起中国画,那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的艺术品,而在我们国家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也涌现出许多令人敬仰的大画家,而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一位画家可谓是少年成名,仅用一幅画就奠定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而这幅画就是《千里江山图》,现如今这幅画被珍藏在故宫博物院,如今这幅画看起来就像刚画出来一般新,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幅沉睡了千年的画卷一直保持着年轻的姿态呢?那么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少年画家王希孟是如何作出这幅流传千年的名画的。

  在历史上,我们对这位少年画家的记录只有寥寥数笔,据记载,当时年仅十八岁的王希孟是宋徽宗的徒弟,皇帝见少年天资聪颖,是个可塑之才,于是便将他安置在皇宫里,亲自教导他各种绘画技巧,并不时给予他指导。后来王希孟仅仅只花了半年的时间就创作出了《千里江山图》,皇帝看了这幅画之后十分高兴,对他是赞不绝口,不仅如此,此画还得蔡京题跋,如今我们再去博物馆观赏时依旧可以在画上看到蔡京的字,只可惜,当少年完成此画后,不久便离开了人世,如此天才,实在让人惋惜。

  正是如此,《千里江山图》成为了这位天才画家唯一的传世作品,如今珍藏于故宫博物院,而我们也有幸能一睹这位少年天才的绝世佳品。这幅画用了整整一匹绢布(大约横为51.5厘米,纵为1191.5厘米),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起伏绵延的山峰,浩瀚渺茫的江水,其中渔村野市也可若隐若现地窥见一点。此画用了传统的青绿法,用笔极为精细,在蓝绿色调中寻求变化,是千古青绿的杰作。

  画中的景物极多,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捕鱼的,赶路的,游玩的,面面俱到,无一纰漏,人物虽小,却十分精细,意态栩栩如生,虽是轻轻一点,飞鸟却具有翱翔的姿态。这幅画整个都是蓝绿色调,却又有不同的变化之处,石青、石绿在对比中显得更加光彩夺目,整个画面有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位少年画家对美好生活一种深深地向往,在王希孟的笔下,自然山水也被他绘画的如锦似绣,格外的秀美壮丽,实在是青绿山水画中的绝世佳作。

  《千里江山图》之所以能在历史上有如此高的地位,与王希孟所画景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在布景上,王希孟也可以称得上是一等一的高手。画卷上的渺茫江水,按理说应该是南方景象,可是我们却又可以看到此起彼伏的山峦,为北方山景,构图之和谐不可不谓之妙啊!不仅如此,该画还充分运用了“平远”、“高远”、“深远”的结合,展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力,此画虽说景物众多,却无一笔懈怠,每一个景物的比例、透视,都安排的十分合理。

  其实我们可以将千里江山图分为五幅画来看,它的第一层是一幅水墨画,相当于打底,第二层就是加上赭石,冷暖对比,让画更鲜亮,第三层就是加上石绿,也就是我们如今称的孔雀石,第四幅依旧是绿,层层叠加,第五层则是青,看起来犹如蓝色,显出山峦的青翠。如今我们再去看《千里江山图》时,会发现它的颜色依旧十分得鲜亮,这就与它所用的颜料——均是采用上等的宝石研磨制成的有着,这才使得画卷保留千年,永不褪色,依旧如新。

  我们如今有幸再见这幅沉睡了千年的画卷,再看少年王希孟天才般的画笔,去了解这幅画卷背后的故事,却也不禁叹息,倘若王希孟没有英年早逝,他会不会给我们留下更多如《千里江山图》一般精美绝伦的画卷呢,答案是未知的。或许,我们可以选择相信,少年王希孟是化作《千里江山图》中的一个人物,躲到画中去了,而他也和画卷一起,伴随着我们千年、万年,甚至更久。《千里江山图》的传承与保护,还需靠我们大家,知道了天才画家王希孟的故事,我们更应该一起走进故宫博物院,共同去谱写《千里江山图》的今生故事!而我们始终以水墨画为荣,以中国画为傲!

  举报/反馈

上一篇:二十四节气那些事儿 | 冬至
下一篇:恶毒后妈为了奢侈品和同乡串通卖孩子,一个动作被爸爸发现并报警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