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负重写《史记》,司马迁为何受宫刑?只因为多说了两句话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2-24
手机版

  说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你一定想到了《史记》。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通史。它最终被写出来,竟然是与汉朝和匈奴的一场战争有关。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汉武帝时期有位将军叫李陵,他武功高强,精于骑射。有一年匈奴侵略汉朝,双方打得火热,边疆正缺乏有能力的将军,汉武帝却派李陵押送粮草。李陵正是一腔热血的年纪,觉得送粮草大材小用,他就对汉武帝说,我愿意带着五千士兵去牵制匈奴。

  虽然说汉武帝同意了,但是这五千士兵都是步兵。而匈奴呢,大家都知道,游牧民族,最不缺的就是马。李陵带着五千个步兵去和匈奴的十万骑兵打仗,还真有点悬乎。李陵又确实有能力,在他的指挥下,汉军打了几场胜仗,前前后后杀了匈奴一万人。

  

  不过最终还是寡不敌众,李陵成了匈奴的俘虏,他投降了。消息传回来,汉武帝特别生气,和满朝大臣商量怎么处置李陵的家人。大臣们善于揣度汉武帝的心思,都说应该严惩。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给李陵编织了无数的罪名。

  

  在满朝堂的落井下石的声音里,只有一个人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他说李陵在出征之前就是个忠君爱国的人,他的士兵们也非常拥护他。即便是这一次打了败仗,也是可以原谅的。况且李陵以五千对十万,还能杀了对方一万人,古之名将不过如是。他还说,也许李陵投降是假意投降,就是为了给大汉探听消息呢?为什么不等他回来再定罪呢?

  从旁观者的角度,这些话说得一点没错。但是从汉武帝的角度,他看到的是一个顶撞自己的愣头青。帝王之心深不可测,不管这个人说得对不对,只要让他不高兴了,那就是错了。

  

  讽刺的是,这个敢于说实话的人比李陵的家人更早获罪,他被汉武帝判了宫刑。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太史令,司马迁。

  宫刑是什么?在古代,宫刑被认为是仅次于死刑的酷刑。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让男人变成太监。

  

  司马迁受到了身体和精神的双倍摧残,但是支撑他活下来的,是他未完成的事业。他在《报任安书》里面写他自己:“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他说我之所以不自杀,是因为我心愿未了,我害怕我的文章不能流传后世。

  所以司马迁收到宫刑以后可以说忍辱负重完成了《史记》,这是他一生的理想信念。司马迁坚持“述而不作”,记述史实,不做虚假的赞美,也不掩饰丑恶的真实。他命运不顺,死得凄惨,但是如他所愿,《史记》真的做到了流芳千古。

  

  有时候,我们完成一件事都是靠着强大的信念。那么面对苦难的时候,你又会怎么做呢?余华的《活着》有一句话:“比死亡还痛苦的,是想办法活下去。”人生在世,总要面临一些风风雨雨,我们可以在苦难里消沉下去,也可以像司马迁那样,在苦难里坚定信念。一切都看你自己怎么选。

  如果你喜欢这期内容,欢迎动动小手点个关注

  举报/反馈

上一篇:强推3本末世求生小说:位面失衡、空间裂隙,全能大师即将诞生!
下一篇:《斗破苍穹》综合实力排行榜,萧玄无缘,这位最强!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