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中国南北方的冬至不一样?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2-24
手机版

  冬至的汤圆,俗称冬节圆,吃冬节圆台湾习俗中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在习俗中吃过冬节圆就代表又增长一岁了。冬节圆要作红、白两色,另外再作如鸡蛋大的汤圆红白各六,内包糖料、花生粉等,称为「圆仔母」。拜神明准备全副牲礼、四果、冬节圆和菜包,拜祖先则准备剖开的牲礼、米饭、五味碗、汤圆、鸡母狗仔、菜包等。其中冬节圆、鸡母狗仔、菜包在昔日一般是在祭祀前一晚事先准备的,大人准备糯米搓汤圆时小孩则在一旁用染料染到圆仔糟(造汤圆的原料),而後巧手捏出颇具童心的鸡、鸭、狗、猫等各种图案的「鸡母狗仔」,形似捏面人,再蒸熟以祭祖;在现代很少再有人亲手捏鸡母狗仔,一般是购买现成的汤圆代替。拜过祖先的冬节圆,照例要粘贴一两颗在门扉、窗户、椅桌、床柜等处。据说,这些冬节圆,日後乾燥给孩子吃,能保佑小孩平安长大 。可见最少自清代起已经会在冬至日祭祖祠如同在春节,有些地区则习惯在下元节或冬至时演戏酬神谢平安。

  在民间有冬至「补冬」的习俗,补冬的内容视家庭贫富而异。有的宰鸡杀鸭炖八珍,有的买羊肉和乌枣炖食,贫户则以桂圆肉(龙眼干)和糯米、糖炖米糕而食,人们认为在这一天吃补品,对身体特别有益。

  北方冬至吃饺子中国北方认为冬天寒冷而人体耗热量多故应该多吃有营养的食品补充热量。因此冬至的饮食习俗会是家庭成员团聚围桌吃饺子和馄饨,称为「蒸冬」。谚语「冬至饺子夏至面」,清代乾隆年间记载着一段岁时民俗:「冬至、祀先祖,食馄饨,取阴阳胚胎,包孕浑涵。」;河北《柏乡县志》则提到:「冬至日,作馄饨为食,取天开於子」,因此吃馄饨寓意破阴释阳,表达冬至的新旧交接宇宙混沌状态,更意味亲自开辟世界;而吃饺子又俗称「安耳朵」(挤饺形似耳朵),民间习俗认为冬至日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也不利农事收获;另一说吃饺子防为纪念药王张仲景。

  南方冬至吃汤圆中国南方的冬至饮食会食用以米面制成的圆形食品,即「汤圆」、「团子」、「团圆子」(在中国北方称为「丸子」),取圆形象徵天与阳,寓意年终团聚。汤圆有馅料者用作祭祖,无馅料者用作祀神。沿海地区人民更往往把汤圆造成红色与白色以寓意阴阳交泰。冬至吃过汤圆也象徵着年长一岁。除了畅快饮食,民间亦有「晒冬米」习俗,水洗白米後在冬至日的阳光下曝晒,留给日後有病者煮粥食用。

  中国南北方冬至的区别

  举报/反馈

上一篇:木苏里《不见上仙三百年》完结,乌行雪插画好美,这才是上仙吧
下一篇:溢价近400倍成交!国内再现“天价锂矿” 2月锂矿争夺风云再起【SMM专题】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