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马迁:前后重复十一次,没怀疑其中有猫腻?
在《史记》中,有一句话出现频率非常之高,前后被司马迁重复了十一次。这句话核心意思简而言之,“幽王为犬戎所杀,秦始列为诸侯。”
除了《秦本纪》、《封禅书》之外,齐、鲁、燕、管蔡、陈杞、宋、晋、楚等世家中均有提及。这句话出现频率如此之高,而又是司马迁巧妙地隐藏,所以很难引起人们注意。
但是,这句话却隐藏着周幽王被杀,以及周平王东迁的历史真相,只有细心才会发现继而产生怀疑,再次翻阅《史记》从中寻找相关线索……
关于周幽王被杀,是指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点起烽火求援,众诸侯因曾被烽火所戏弄而不予理会。周幽王最终于骊山被杀,西周灭亡。其后,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即位,是为周平王。
而平王东迁,是指周王室从镐京将都城迁到洛邑。历史学家把迁都之后的周朝被称之为东周,而周武王立国至周幽王被杀则称之为西周。
平王东迁被认为是周朝国势的转折点。
这是通常我们了解的历史,也是司马迁《史记》中记录的内容,然而周幽王之死真相未必如此。
按照有杨照先生所说,“今天针对《史记》能够发出的种种疑问,似乎司马迁早在写作之时,就在文章之中或文章之间准备好了给我们的回应。”
那么,“烽火戏诸侯”是否确有此事,诸侯从何时背叛周王室,犬戎为什么攻打周王室……看看司马迁给我们的回应究竟是什么。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熢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熢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悦之,为数举熢火。——《史记·周本纪》
褒姒不怎么爱笑,周幽王想尽了各种办法让她笑,褒姒始终没有开口笑一笑。周幽王设置烽火台和大鼓,如果有敌人来袭就点燃烽火召集援兵。
有一次,周幽王点燃了烽火,诸侯率兵赶来勤王。诸侯到后却发现并没有敌人,褒姒看到诸侯惊慌失措的样子,于是就哈哈大笑。周幽王非常高兴,因此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不再相信,渐渐不肯应召而来。
根据司马迁记叙,这便是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了。
然而,故事中褒姒怎么感觉都像个二傻子,起初是面无表情,而后又傻傻地乐呵起来了。这样的女人,司马迁竟然还记录为,“幽王嬖爱褒姒”。根据《周本纪》中离奇传说推测,褒姒遇到周幽王时至少四十岁,周幽王会对一个中年妇女如此痴迷?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认为“烽火戏诸侯”纯属无稽之谈。就算诸侯们赶来营救,发现被骗,只要休整军队启程回家就行了,这有什么好笑的吗?再说了,举烽火传递敌情,这是汉代用于防御匈奴人的招数,怎么可能发生在西周呢?
有人认为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及重用奸臣虢石父,所以诸侯遭戏弄,“国人皆怨”,最终周幽王孤立无援,死于犬戎。
当然,烽火戏诸侯也带来了另一个后果“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周幽王时诸侯已都背叛周王室?其实,诸侯背叛早有端倪,只是司马迁没有记录在《周本纪》,而是隐藏在其他篇章。
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熢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史记·周本纪》
申侯发怒,联合缯、西戎犬戎一起攻打周幽王,周幽王点燃熢火征调诸侯拱卫镐京,然而没有诸侯率兵前来。于是,周幽王在骊山附近被杀害,褒姒被掳走,而周朝财物也被抢劫一空。
司马迁既没有记录烽火戏诸侯在哪一年,而犬戎攻打镐京也没有明确时间。记录历史事件,时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司马家族“世典周史”,司马迁怎么能不懂这个基本常识?
《秦本纪》:“周厉王无道,诸侯或叛之”。“无道”是指国家政治黑暗,“或”是指有的诸侯。因为周厉王黑暗统治,导致了诸侯渐渐露出背叛的苗头。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个典故与周厉王有关。“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周厉王凶狠残酷,遭到镐京人的公开指责。为消除指责,周厉王竟让人监视百姓,最终引爆民愤,周厉王遭袭击,被逐出了镐京。
《鲁世家》:周宣王废嫡立幼,干预鲁国储君人选。公元前796年,周宣王率军讨伐鲁国,杀死鲁废公,拥立公子称为鲁孝公。此事直接影响了周王室公信力,所以司马迁表述为,“自是后,诸侯多叛王命。”
周宣王姬静是周幽王姬宫涅之父,而周厉王姬胡则是周幽王的爷爷。也就是说在周幽王祖父、父亲在位期间,诸侯对周王室早有背叛之心。
正所谓前有因后有果。父祖两代种下的恶果,周幽王不得不默默地承担起了这一切。
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史记·周本纪》
褒姒生下伯服后,幽王打算废掉太子。太子姬宜臼的生母是申侯之女,她是王后。自从拥有了褒姒之后,幽王打算废后,一并废掉姬宜臼,立褒姒为王后,而伯服为太子。
此处存在明显啰嗦之嫌,莫非司马迁故意为之?且在后文又出现了两次,“竟废申后及太子,以褒姒为侯,伯服为太子”;“又废申后,去太子也”。
“祸成矣,无可奈何。”
这句话是周太史伯阳所说,他认定废申后去太子之举惹“祸”了。那么这“祸”,究竟是来自申侯,还是姬宜臼呢?
周平王
从表面上看,申侯联合犬戎攻打镐京,祸源好像是申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然而,申侯叛乱最终受益人却是周平王姬宜臼。所以说,姬宜臼才是周太史伯阳所说的罪魁祸首。
申后是申侯之女,姬宜臼则是申侯外孙。申侯只不过是姬宜臼借用的外力而已。
“幽王之禽也,淫于褒姒”,“诸侯叛周,犬戎杀幽王”,“周幽王无道,犬戎杀幽王”……而这些均为姬宜臼联合申侯弑父篡位的遮羞布了。
“周幽王用宠姬褒姒之故,与申侯有却,申侯怒……”,在《匈奴列传》中这句话最接近真相。其中,“用”意思是因为;“却”通隙,意思是嫌隙、隔阂。
申侯之怒以及向犬戎借兵,都是因太子姬宜臼。所以说周幽王之死,是周平王弑父篡权的结果。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
周平王即位之后,为躲避犬戎的侵袭,将都城东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随着平王东迁,周王室逐渐衰弱,诸侯争霸,群雄并起。齐、楚、秦、晋在争霸战争中越来越强大,大夫专权,天下大乱。
周幽王之死与周平王东迁,与秦始列诸侯有啥关系呢?
犬戎攻打周幽王时,为秦襄公七年,“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秦襄公率兵救援周幽王,战斗十分激烈,因为立下了不朽功劳。“周避犬戎难,东徙洛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周平王在秦襄公的护送下东迁洛邑。
如果犬戎为申侯勾结而来,犬戎怎么侵犯周平王呢?这大概就与秦襄公有关系了。司马迁只说秦襄公战斗激烈,至于犬戎是否被击退,战果如何并未明说。
在秦襄公派兵护送下周平王东迁了,“以兵送”究竟是护送还是押送呢?再往下看,大概可以猜测为押送了。
秦襄公
“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
对秦襄公封候,毕竟有战功。但是,将祖上龙兴之地赐秦,有点不合常理。还许诺秦襄公只要将犬戎逐出,岐、丰之地也可以占有。
出于“为尊者讳”考虑,司马迁既然没有明确记录周平王弑父篡权,当然也不会揭露周平王丧失国土的耻辱。
《史记》记录诸侯出兵救援周幽王,除了秦襄公再就是郑桓公。郑桓公姬友是周厉王之子,周宣王的弟弟,也就是周幽王的叔叔。可惜,郑桓公在战斗中被犬戎所杀。
孝武皇帝者,孝景中子也。母曰王太后。孝景四年,以皇子为胶东王。孝景七年,栗太子废为临江王,以胶东王为太子。——《史记·孝武本纪》
公元前153年,即汉景帝四年,长子刘荣被册立为太子,同时刘彻被封为胶东王。岂料,太子刘荣之母栗姬,性子耿直,得罪了汉景帝胞姐刘嫖。于是,刘嫖与刘彻之母王夫人两人联手将栗太子刘荣搞废了。
汉景帝七年,王夫人被立为皇后,而刘彻顺理成章立为太子。所以,当汉景帝辞世之后,刘彻即位了。
在《外戚世家》中,司马迁记叙比较含蓄。刘彻作为“中子”能够被立为太子,生母王夫人可以说居功甚伟,而丈母娘刘嫖贡献也不容小觑。
俗话说守着秃子不说没毛,当着矮人不说矮话。周幽王废长立幼,周平王的人生轨迹与栗太子刘荣何其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刘荣最终被酷吏郅都逼死了。
汉武帝
历史向来由胜利者书写!周平王在即位之后,记录周史往老爹身上泼点脏水,也不是不可能。没有杀爹的心当不了王。毕竟,申侯联合犬戎攻打镐京的事都做下了。
更何况,司马迁若真实记叙周幽王事迹,会不会影射到汉武帝的隐私呢?毕竟,汉武帝王位来得也不是那么光彩。
虽然不能直白记叙周幽王灭亡的真相,但是不妨碍司马迁将信息隐藏字里行间,以重复出现来启发大家去探寻历史真相。
所以,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生说:“幽王灭亡的事情,《史记》所载的,恢诡有类平话,决不是真相。”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
- 特别推荐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上)
- 网红+直播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火星探测、卫星搜寻、星球大战,你有怎样的“天问”?
- 希腊男性雕塑 希腊人的美学,那里越小越好
- 枸杞吃多了会怎么样 成年人一天可以吃多少
- “妈妈和哥哥被枪杀后,我变成地球最后一个幸存者”:热搜这一幕看哭了……
- 节约粮食倡议书400字作文
- 祖孙三代迎娶同一个妻子,本以为是笑话,没想到却是真实故事
- 进击的中东,唯有一声叹息
- 唐山性感老板娘不雅视频曝光,少妇贪心,少男痴情!注定两败俱伤
- 【盘点】5G时代下,相关专业有哪些?
- 毁三观的旧案, 双胞胎兄弟交换身份与女友发生关系, 终酿伦理纠纷
- 腾格尔在当今乐坛的地位如何(腾格尔为什么能)
- 小贝日本游,11岁小七身材发育成熟,穿紧身衣有曲线,瘦了一大圈
- 甩三大男神前任,恋上有家室老男人拿下影后,她人生比电影还精彩
- 女英雄为国为民,先后嫁给3人,却落个精神崩溃服毒自尽
- 墨西哥超大尺度神剧,四对超高颜值情侣一言不合竟开启“换妻游戏”?
- 妈妈对小学孩子的成长寄语
- 面向未来的工程伦理教育
- 用大宝贝帮妈妈通下水道好吗
- 第36章:家庭伦理
-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看这一篇就够了
- 李玉《红颜》 电影带来的世界44
- 微改造 精提升⑩ | “渔民画云码头”,探索传统非遗产业化发展新路径
- 清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