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全面评价崇祯皇帝?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2-24
手机版

  16岁就开始以个人之力和整个国运相拼,执念有余而天命难违,一个勤政、努力而又孤独的帝王,作为最后一个汉人王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尽力了。

  他没有能力经验、也没有可能战胜已经腐败透顶的官僚集团。至于对他的“全面评价”,崇祯死后谥号庄烈帝,庙号为“思”,明思宗——思,这个字本身,就很好地包含后世对他的评价与思考。颇有一点以史为鉴的意味。

  

  1

  崇祯是明朝历史上除朱元璋外最勤政的皇帝,想想我们16岁在干啥?没日没夜打电子游戏。

  ?——人家崇祯16岁就没日没夜批阅文件,处理棘手的政治问题,担当起一个庞大帝国的命运了。

  对于他来说没有什么996,而是日日夜夜都不得休息。

  自己还省吃俭用,节衣缩食,长年和周皇后一起吃斋,宫女也不临幸,他甚至把宫里的金银器皿、大殿里的铜壶都让内阁拿去充作军饷。

  可惜,他事实上一直在空忙,他的意志从没有真正贯彻过,他的想法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而是常常被文官集团绑架、歪曲和架空。崇祯朝只有17个年头,17年里,没有一个人成为他的肱骨之臣,他先后换了50个内阁大学士(。

  接近整个明朝276年160个阁臣总数?的三分之一)。

  ,但大多是匆匆过客,最短的只呆了3个月。

  而坐得稳的,都是欺瞒他这个年轻人的老滑头:周延儒两次入阁干了6年,另一个温体仁干了8年。

  对如何治国退敌,他们提不出任何见解,他们只会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糊弄皇上。

  当然,为让臣工效忠担责,崇祯确实也有急躁狭隘、刻薄寡恩的一面,前前后后被他下令杀头的大臣,仅督抚这一级就有18人之多。

  可惜被杀者中鲜有奸臣,绝大多数属“干事的”,反而被拿来背锅或冤杀。结果京师危急时,要派亲信出去督师作战了,派谁谁就“谦虚”起来……

  温体仁说,臣一向以文墨侍陛下,行伍之事请陛下躬断———自己躲了。

  李建泰不得不去督军,结果刚一出京把队伍解散,撒腿就跑。

  首辅陈演闻讯,马上也托病请假。

  文臣靠不住,太监也靠不住了。敌人兵临城下,大太监曹化淳不是布置防御,而是照样在城门内饮酒作乐。

  2

  最后时刻,朝廷连派出北京城外侦骑的饷银都拿不出来了,崇祯想让自己岳父周奎带头众筹点,周奎竟然当面跪着哭了,崇祯很郁闷,又不好硬逼岳父大人………

  奇葩的是,周奎居然跑到后宫去找自己的女儿周皇后。周皇后倒是明白事理,她拿出五千两“体己银”给父亲。接着周奎又干了一件更奇葩的事:他把女儿给的银子悄悄克扣了两千两,最后总计捐出三千两银子………

  明朝最后一次早朝,文臣们不是讨论如何守城和求援,还在无休无止地派系斗争。

  有人说:“冯铨当起”;有人说:“杨维垣当用”,还有人说:“封刘泽清为东安伯”等等。

  崇祯沉默地看着手下这些人吵来吵去,一句话也没有说。

  他只是提笔粘清水在桌子上写了几个字,让身边的太监王之心看。

  看了之后随即抹去。

  这句话是:

  “文臣个个可杀。”

  ………

  北京城破。

  崇祯跑到紫禁城背后的景山,

  在一棵树上自缢。

  3

  这确实不能全怪崇祯,那个迂腐僵死的文官系统,他幼稚的肩膀扛得起,玩得转么?

  整个王朝腐朽不堪,已经到了寿命终末期,早已名存实亡的五军都督府只是个挂职领薪的地方,数十上百名所谓三等真署都督,不是纨绔就是外戚,何来肱骨之才?。

  上面没有,下面更没有,京营从正德朝就不堪用已经100多年了,九边如满桂等稍微能用一点的,也战死了。

  从天启到崇祯的20余年间,有点将帅之才的不过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杨嗣昌、孙传庭五人,结果熊、袁被崇祯杀,杨嗣昌自杀,孙承宗被清军杀,孙传庭被李自成杀。

  时无英雄,而使竖子成名!

  ————

  清朝张廷玉在《明史》中对崇祯的一段话,很能代表后世对他的评价和小编的感受:

  “呜呼!庄烈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徒见其焦劳瞀乱,孑立于上十有七年。而帷幄不闻良、平之谋,行间未睹李、郭之将,卒致宗社颠覆,徒以身殉,悲夫!”

  举报/反馈

上一篇:穿书+年代文《八零年代小福妻》空间,甜文,家长理短,1v1,双强
下一篇:水木天蓬纳入麾下,脊柱新星如虎添翼!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