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每一次救赎,都是深渊”:好不了,原来是你舍不得丢下抑郁症
有一个女孩,在确诊抑郁症后的一周,非常开心地自杀了,并留下了很长一封遗书,感谢为她确诊的医师。
从中学起,抑郁症状就在她身上显现,却始终得不到父母的认可:
“找借口。”
“就是不想学习。”
“没见过你这么事多的小孩。”
……
一直到大学后的某天,她在宿舍当中尝试自杀,被室友发现,送进医院抢救。
父母终于正视这个问题。而事实如她所预测——重度抑郁症。
父母把她接回家,所有人都觉得,她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医治的机会、父母的支持。
然而在所有人都放松了点警惕的时候,她二次自杀,并留下了一封几千字的遗书。
在遗书中,她对精神科医师近乎感激涕零:
“我终于能向别人说,一切真的不是我的错了。”她在遗书当中这样写道。
但是,“我不想接受治疗,不是不相信医生,我只是不愿意背叛曾经的痛苦、背叛每一次痛彻心扉和彻夜难眠。”
01
抑郁就像,一场无人递粥的重感冒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场景……
确诊后,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释然”——
“心里的石头落地了。”
“知道了我的一切情绪都有原因,这样也挺好的。”
“治疗带来的改变,会杀掉曾经的那个自己,这样很可惜。”
……
抑郁症患者,大多都体会过身边人的不理解。
“庸人自扰”
“你为什么要活得这么黑暗”
“缺你吃穿了吗,别太脆弱”
……
这些,都是抑郁症者经常听到的话语。它们甚至可能来自于最亲近的人。
有心境障碍的人往往有很强的“病耻感”,无法对外界言说。这种“病耻感”影响着他们的求助之路。
只有诊断后,他们的痛苦才终于得到了承认。
许多抑郁症的人,对心理治疗的需求,止步于确诊带来的被承认的解脱感。

他们对正式的治疗过程,并无信念,似乎通过治疗改变自己,是对好不容易被接受的自己的一种背叛。
02
“每一次救赎都是往后的深渊”
“做回正常人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投降?向谁投降?向这个世界投降吗?已经被这个世界折磨得不成样子了,还能怎么投降。”
对很多人里说,心理治疗就意味着要发起一场自我争夺战。
《当尼采哭泣》当中,尼采头痛、几近失明、思绪紧张、失眠难耐,同时心境绝望、身处自我了断的危险中。
但这种情况下,他仍对寻医充满排斥。好友莎乐美偷偷联系医生,设局让尼采接受谈话治疗。
尼采对医生坦白自己对“治疗”的抗拒:
“痛苦”,是抑郁者身体的一部分,将ta们与凡尘俗世隔绝的关键;
“挣扎”,是ta们的勋章,是不受干扰独立思考的证明。
前几天发布的一篇文章提到了,许多抑郁症患者,似乎都有别样的才华。
快乐的猪和痛苦的哲人,抑郁者偏向认为这是个二选一的题目,执拗地选择了“痛苦”。
尼采说,他以自己的血肉为生,依据个人经验、沾着鲜血写作。如此,他才得以成为诚实的哲学家,写出血淋淋的真理。
这种想法,并非只有尼采一人拥有。
对于大多数敏感而富有才华的抑郁者来说:治愈意味着失去自我、被自己的内在体验排除在外。
在心理学当中,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我同一性过剩”(maladaptive tendency fanaticism)。

心理学家Erikson认为,我们在青少年起开始追求“自我”,探索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平衡。
当它们失衡时,就会出现所谓“自我同一性危机”。这种危机,于两种方式存在——“缺乏”,或者“过剩”。
处于“过剩”状态时,焦虑的袭击于ta们而言,反而是一种精华的痉挛,使其能够继续工作。
并且,紧张也是ta们洞察力的来源,为了解惑,也是一个愿意付出的代价。
和尼采一样,部分抑郁症者对权力的走向十分敏感。他们拒绝参与一切需要让另一方掌握权力优势的活动。任何能够掌握他们情绪的人,都会引起他的憎恨。
曾经有一个女孩,在考上北大,远离控制欲强的家庭后,还是选择了自杀。
大学之前的她,一直是别人心中的乖孩子——成绩优异,对父母言听计从。却还会因为考了年级第二,遭到母亲的言语羞辱。
那时,她努力学习,就是为了考入北大,远离家人,为自己而活。但进了校园,她才发现,距离的遥远,并不代表她就能真正地掌握主权。
从此,万念俱灰,活着,也好像没有了意义。
大家有个误区,认为咨访关系,就像师生关系,有一个明显的主导者。
不愿将把握人生方向的决定权,交给咨询师,也是许多人抗拒治疗的一个原因。
研究表明,部分来访者,尤其是男性,会不甘心处于劣势地位,从而拒绝治疗(Shay, 1996)。
这种心态,来源于古希腊的阿格尼斯观念——世界上没有真正利他主义、一心助人的“圣者”。所有人际关系,根本上都是权力的角逐。
他们会认为,咨询师的动机不纯,帮助的行为也只是为了支配自己。
因此无法将协助改变自己人生的权力,交给咨询师。

03
心理咨询是安全的自我成长空间
助人自助,才是心理咨询所追求的平等关系。
所以参与咨询,并不意味着把掌控人生的权力,交给咨询师,然后彻底杀死从前的自己。
真正的心理咨询,有四个作用:
1.伴随功能: 来访者可以获得从前少能体验到的共情和包容,建立和咨询师的真诚联系。
2.探析功能: 在咨询师的帮助下,探究自己的内心呼唤与人格特质。
3.疏导功能:培养自我觉察与成长的能力。
4.鼓励功能:激励求助欲望和向善能量,不断成长。
很多人把心理咨询和生活咨询等同,但生活咨询是给人支招,而心理咨询则帮人成长。
生活咨询是大包大揽,帮人解决问题。这是居高临下的。心理咨询则不同,它激活来访者的自愈能力,以至对方能自己解决问题。
所以,掌握人生的权力,依然在来访者自己手上。
另外,心理咨询是一个解放的过程,帮助来访者自我接纳和释放旧约束(Swaby, 2020)。
所以,
治疗过程绝不是缓慢地“杀死”从前的自己,而是帮助你发掘、认同曾经被掩埋的真我的过程。
"Experiences maketh men."——一个人过往的所有经历,都会聚集起来,使其成为独特的个体。
因此,即使治愈,经历仍在,也就谈不上彻底的改变了。
写在最后
寻求帮助的第一步,总是令人恐惧的。
但心理咨询的关键,不是一味的接受咨询师给到的技巧。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找到独属自己的,挣脱绝望的方法。
不要害怕未知、蹲伏在心理疾病的身后,只想着怎么熬过今天。
接受治疗,不是对自我的背叛,只是接受更多可能性。
毕竟,广阔的视野,会冲散云雾;来人间一趟,总得看看太阳。
作者:Eva
图片来源:pexels.com
壹点灵心理,关注个人心理成长,温暖而有力地爱着你
举报/反馈
上一篇:超越《寒门崛起》,比《楚臣》更精彩,这4本架空文,好看到爆
下一篇:私藏好书《混在皇宫假太监》,这个主角简直要封神!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
- 特别推荐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上)
- 网红+直播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火星探测、卫星搜寻、星球大战,你有怎样的“天问”?
- 希腊男性雕塑 希腊人的美学,那里越小越好
- 枸杞吃多了会怎么样 成年人一天可以吃多少
- “妈妈和哥哥被枪杀后,我变成地球最后一个幸存者”:热搜这一幕看哭了……
- 节约粮食倡议书400字作文
- 祖孙三代迎娶同一个妻子,本以为是笑话,没想到却是真实故事
- 进击的中东,唯有一声叹息
- 唐山性感老板娘不雅视频曝光,少妇贪心,少男痴情!注定两败俱伤
- 【盘点】5G时代下,相关专业有哪些?
- 毁三观的旧案, 双胞胎兄弟交换身份与女友发生关系, 终酿伦理纠纷
- 腾格尔在当今乐坛的地位如何(腾格尔为什么能)
- 小贝日本游,11岁小七身材发育成熟,穿紧身衣有曲线,瘦了一大圈
- 甩三大男神前任,恋上有家室老男人拿下影后,她人生比电影还精彩
- 女英雄为国为民,先后嫁给3人,却落个精神崩溃服毒自尽
- 墨西哥超大尺度神剧,四对超高颜值情侣一言不合竟开启“换妻游戏”?
- 妈妈对小学孩子的成长寄语
- 面向未来的工程伦理教育
- 用大宝贝帮妈妈通下水道好吗
- 第36章:家庭伦理
-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看这一篇就够了
- 李玉《红颜》 电影带来的世界44
- 微改造 精提升⑩ | “渔民画云码头”,探索传统非遗产业化发展新路径
- 清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