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成为大明末代皇帝,其实一点也不冤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2-24
手机版

  崇祯皇帝是前任天启皇帝的弟弟,到了他正式即位的时候,大明王朝已经是千疮百孔,大厦将倾,即使是朱元璋在世,也难以改变大明王朝内忧外患的局面。

  崇祯帝崇祯朝廷内部腐败严重,党争劲烈,国库空虚,灾难不难,而外面则是强大的女真铁骑虎视眈眈,明朝辽东防线一步步的溃败。崇祯皇帝在上台以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地消灭了魏忠贤为首的阉党。

  明朝农民崇祯皇帝清除阉党,后人对此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在全局的观念看,这个做法只是单纯地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问题,相反从化执政观念来看,后来居上的东林党在政治上的走向反而不如阉党。因此也有人说,魏忠贤其实是为明朝续命20年。

  崇祯剧照崇祯独揽朝廷大权以后,开始整顿朝纲,崇祯帝一天工作时间在14小时以上。在生活方面,崇祯皇帝提倡节俭,他既不爱好女色,也不喜欢丹药,也不耗费民财,却成为了末代皇帝,正如其所说“朕非亡国之君”。

  崇祯皇帝作为明朝末代的皇帝,要为明朝的灭亡负哪些责任呢?

  一:人事变动频繁

  崇祯朝廷,各种人员变动十分频繁,上至内阁大臣,外到边疆大员,不管是有才能的还是孬种,在职的时间都不长,以至于一些有才能的人根本没有办法发挥他们的才能,这是崇祯皇帝性格多疑特点的一个体现。

  二:政策变动频繁

  崇祯皇帝的时期,国家的两个主要危机就是女真的铁骑和国库的空虚。在政治上,有人提出了清兵屯粮的策略,这个政策执行的时间没有超过1年,这也可以看出崇祯朝廷政策朝令夕改的特点。

  明朝官员在军事的政策上,崇祯朝廷的军事行动始终没有一个完整的目标,出现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女真退就打农民军,反之则是对付女真,整个军队处于一个长途奔袭的状态,军队的战斗能力很低。军队虽有各种不同的人才出现,但是每一次都可以让敌人化险为夷,在于朝廷决策权的错误。

  三:政绩急于求成

  崇祯六年,卢象升提出了“因粮”的政策,这个政策解决的就是税收收入分不均匀的情况,在明朝末年,穷人反而需要多征收税,相反富绅商人却基本上不用交税,这是一种不合理的情况,卢象升提出的政策就是如同现在的个人所得税这样类似的方法。

  卢象升在进行试点以后,这个政策在全国进行推广,但是整体的时间没有超过3年。政策需要完全见效,肯定是需要时间,然而崇祯等不了,在崇祯十年,悍然的增加了两百八十万两银子。

  在两百八十万银子的压倒性作用下,很多地方的官员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只能拼命往地方上的农民收税,而一些乡绅富豪很多和地方官员勾结,最终倒霉的是老百姓。面对这个情况,很多的农民都自愿加入了起义军,这简直就是在火上浇油。

  四:朝廷指挥军队

  明朝末年的军队主要是在农民军和女真铁骑之间进行周旋,崇祯皇帝对于这些带兵的大将特别的不放心,很多军队的执行政策都是需要通过兵部来进行决定的,因此也失去了很多的机会,一次孙承宗在剿灭李自成的时候,是有机会活捉李自成的,由于需要请示朝廷的政策,而错误了机会。

  明朝骑兵五:朝廷党争激烈

  当带兵的统帅在外面取得了胜利以后,还需要面对朝廷中各种言官的参劾,而这些官员大多是有一定的派系,官员内部的派系争斗直接关系到了边疆主帅,这也让一些统帅畏手畏脚,因此明末的兵部尚书,边关总督换人是很频繁的。军队的命运和朝廷党争风向标紧密关联。

  东林党是最大的一个党争体系大明王朝,是在崇祯皇帝的犹豫,急躁中,杀错了一个个的军事天才,给了敌人更多的机会,而崇祯皇帝始终没有解决朝廷内党争的问题,甚至说是党争的牺牲品。我们在回顾这段历史之余的时候,不得不让人思考。

  举报/反馈

上一篇:精选穿越年代文:与你携手共度今生,不辜负这锦绣年华~
下一篇:推荐穿书言情小说(7本)‖我想尝尝有钱人的苦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