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朝到清朝,古典武侠小说为什么会从玄幻逐渐转为写实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2-24
手机版

  文丨晋城说史(文章原创,版权本人所有,欢迎大家转发分享)

  古典武侠小说最早可以上溯到西汉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他所塑造的第一批游侠形象多是独立的个人行为,让侠客成为了以武力来夺取正义的化身,深得人们崇拜。这也让后世武侠小说的基调产生了极大地升华,对我国古典武侠小说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先秦、魏晋南北朝时期,侠与佛、道合流,时人喜欢玄谈、修仙。随即出现了很多以志怪、神异为主的小说,包括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等,也有野史逸闻、民间传说等等。作品中包含着先人的神仙鬼怪观念,以及对超现实神秘力量的向往。艺术上带有传奇色彩和超现实的表现。如果说先秦两汉是‘仙风道骨’,那么魏晋以后就是游弋着‘冥鬼幽魂’。

  唐朝‘唐传奇’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武侠故事没有以独立的文学形式体现,充斥在神鬼故事与民间故事之中,所以并不是‘真正’的武侠小说,只能为之前奏。在唐朝盛世的影响下,我国武侠小说进入新的高潮。在唐传奇在文学史上一领风骚时,可以说是真正的成型。

  它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神异小说,大多以玄幻内容为主,是唐代形成的流行文言短篇小说。且唐传奇的题材大多来自于现实生活:唐代战乱频繁、藩镇割据,民众流离失所,致使生而无望的平民渴望侠客相救、天下太平。

  因此涌现出一批描写豪侠之士及其侠义行为的传奇作品,多为‘豪侠’小说,而神仙方术的盛行,又赋予这些侠客以超现实的神秘主义色彩。在作品中豪侠人格贤韧刚毅且卓然不群,武功出神入化,功业惊世骇俗,是人们心中的英雄,寄托了人们的理想。

  唐传奇是“有意为小说”,它摆脱了六朝粗陋的描写手法、向细节化发展,又因在创作手法上较六朝志人的偏重写实增强了虚构性,较六朝志怪的偏重记述传闻增加了再创作性,使艺术想象和艺术创造又有一个新的突破。

  总体上,唐代是一个富有浪漫精神的时代,因此人们渴望心理上有一个寄托,而小说虚构的世界,可以满足人们诉说愿望的需求。

  宋元‘话本’,过渡时期

  唐代以后,在五代至宋元时期,武侠小说一直以模仿唐传奇为主,没有什么突破,小说也因此形成了‘俗’的特点。但这一时期却在文学史上又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在语言上有开创性的意义。

  由于宋元之时,话本小说和杂剧戏曲迎来鼎峰,“说话艺术”在民间广为流传,武侠小说形式也慢慢从唐朝时期的‘文言小说’向‘白话小说’过渡。白话武侠小说的出现打破了对武侠小说的禁锢,也为我国之后古典武侠小说巅峰作品之一《水浒传》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宋元时期,侠与儒渐渐合流,因此出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的忠义侠士。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最根本样子的反应,而《水浒传》的出现是必然的。

  它是人们赋予的最能接受的样子,是贫苦人民和受压迫人民自发互助的侠义精神,存在着人民自发追求生存权和公平对待的精神。这种民间侠义精神中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仗义疏财’等,早已和唐时‘梦幻’的豪侠已然不同,它开始向写实过渡。

  明清‘白话’公案

  宋元以后,文言武侠风格自此没落;到了明清时期,白话公案,侠义小说成了下层劳动人民最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而随着封建统治阶级对权力越来越集中的把控以及“文字狱”的盛行,中国侠义英雄精神受到极大的破坏,武侠小说的创作也受到极大影响,到了清代,主要就是公案小说了。

  公案小说中的主角往往以朝廷官员为主,表现为清官断案、诸侠辅佐的小说创作模式,而人民梦想中的侠义英雄都变成了‘朝廷鹰犬’。这时期的小说,都早已没了玄幻的意味,以现实生活中多有的情形为改编,向写实发展。

  小说中江湖义气的成分越来越多,报恩复仇的气息越来越浓,个人情绪意识逐渐浓烈,而维持正义的浩然之气越来越弱,侠义精神的成分也变得少了。

  武侠小说是人们不满现状,而塑造出拯救自己拯救社会的形象,是人们对那些有作为的人的期盼与渴望。时至今日,这些传统观念依然存于国人的心中,武侠梦是我们的情怀,亦是文化深处的灵魂。

  参考文献:

  【1】杨义:《中国叙事学》

  【2】王学泰:《重读江湖》

  【3】曹亦冰:《侠义公案小说简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

上一篇:《圣墟》:楚天帝背狠人女帝,渡最强雷劫,大丈夫当如是
下一篇:《呼啸山庄》最好的自我救赎,不是报复了别人,而是放过了自己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