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咬指甲”和“不咬指甲”的孩子,上小学之后差距凸显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2-24
手机版

  文|莹妈

  

  01

  过年回家,堂妹花花带着她的儿子来家里面拜年,看到我的时候花花催促着自己的儿子:赶紧叫新年好啊,恭喜发财呀。

  但是她的儿子却怯生生地看着陌生的我,嘴巴嘟嘟囔囔的却没有发出声音。

  花花就有点生气了:这么大个人了,都上幼儿园了,怎么还不会叫人呢?幼儿园老师怎么教的?

  孩子听到妈妈大声的呵斥更紧张了,于是把自己的拇指伸到嘴巴里面开始用力啃。

  花花看到儿子啃手指就更生气了,上幼儿园怎么更加不讲卫生了,之前在家还没有啃手指,上了幼儿园之后总是要啃手指!

  

  在网上看说孩子缺锌会喜欢啃手指,因为异食癖,但是给他买了补锌的,好像效果也不好。

  我拍了拍花花的肩膀说:孩子不想叫就不叫了,没有关系,赶紧把准备好的红包递给了孩子。

  后来我找了个机会跟花花说,孩子是不是不愿意上学?每次上学都很抗拒?

  花花说:是啊,你怎么知道?但是他已经三岁多了,个个都上幼儿园了,只有他上幼儿园了我才有时间上班,每次上幼儿园都哭着闹着,但是我都是压着他去学校。

  

  02

  我跟花花说:孩子这样的情况极有可能并不是因为缺锌,更有可能是孩子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去到陌生的环境之后,孩子紧张不安导致的。

  你不用批评孩子,多跟幼儿园的老师交流,让老师多关注一下孩子,引导孩子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

  当孩子去幼儿园习惯了开心了,他自然慢慢的就不咬指甲了,如果放任不管,慢慢的孩子心理压力会越来越大,而且这种咬指甲的行为反而会被固化。

  慢慢长大,孩子还可能会被别人嘲笑,容易引起自卑!

  

  菁妈以前在幼儿园里面做保健医生,也观察了孩子们在学校里面的行为,就发现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两个孩子,平时特别喜欢咬指甲。

  观察这些孩子就发现他们胆子会比较小,而且比较孤僻,不喜欢跟孩子们一起玩。

  当时我还继续跟踪这些孩子上了小学,也跟他们的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发现,这些孩子到上了小学之后,适应能力也会比一般的孩子差很多。

  

  差距一:孩子的社交能力

  孩子到上了小学之后,孩子的自由度会大大的加大,课后时间都是孩子们自己玩,这时候就能体现孩子的社交能力。

  那些从小咬指甲的孩子相对来说内心会比较惶恐,比较敏感,比较自卑,所以在社交能力方面会差一些。

  而从小没有咬指甲的孩子,在上了小学之后更加容易如鱼得水,会交到很多好朋友,也能学到很多社交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差距二:孩子的专注力

  从小咬指甲的孩子容易紧张,一紧张就咬指甲,而咬指甲之后他的思想就会转到咬指甲上面,所以专注力会比较差。

  但是从小不咬指甲的孩子,专注力相对会更好一些。

  要知道孩子的专注力极大地影响到他在课堂上对知识的吸收能力,所以孩子的专注力好,学习成绩一般会更好一些。

  

  差距三:孩子被霸凌的概率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报告,全世界每三个学生就有一个曾经遭过欺凌!

  也就是孩子在学校被欺负的概率其实是非常高的,33%左右的孩子在学校都曾经受过欺负。

  菁妈记得自己在小学的时候是在村上里面上的,因为村上的孩子都认识,上得非常的快乐。

  但是到了初中去县城里面上,就发现自己跟县城的孩子格格不入,当时也曾经被男同学欺负。

  而如果孩子从小咬指甲的话,那么到了长大之后,受校园欺凌的概率会更高。

  

  所以家长看到孩子上幼儿园如果经常咬指甲,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是不是不开心不愉快。

  不要批评指责埋怨孩子,而是让孩子玩其他需要动手的玩具,孩子放松心情,手去玩其他的东西,自然慢慢就会不再咬指甲,情绪得到放松,孩子的心情也会更好。

  #新学期出发#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

上一篇:姑娘,千万别“高嫁”
下一篇:怪!广西一村庄突现神秘“地火”,是何原因?为何有人会不愿见到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