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狼环视,却能靠一场大哭夺取皇位的先皇养子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2-24
手机版

  五代十国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年代,比的就是谁的拳头大谁就有话语权,类似所谓的枪杆子出政权。所以当时的政权更迭就像翻书一样快,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在这些政权更迭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强者称王。但是也有一次例外,就是后唐末帝李从珂。李从珂在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站在城楼上动情一哭,竟然扭转了颓势,最后一举攻入京城,登上了皇帝宝座。

  李从珂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养子,生于公元854年。虽然李嗣源是胡人(族别不详),但李从珂可是正宗的汉人,他本姓王,小名二十三。在他十岁时,李嗣源娶其母亲并收他为养子,所以更名为李从珂。

  

  李从珂作战勇猛,敢于冒险,深得李存勖和李嗣源的赞赏。李存勖带兵和后梁开战后,李从珂屡立战功,李存勖夸奖他说:“阿三不徒与我同年,其敢战亦类似我。”李从珂在为后唐的历次征战中战功赫赫,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李嗣源也非常欣赏这位没有血缘关系的养子。李从珂的性格其实最适合当皇帝,当由于他是养子,李嗣源从来没有考虑过这种可能性。

  李嗣源驾崩后,其亲子李从厚即位,为后唐愍宗。李从厚由于忌惮大哥李从珂德高望重,总想着找个机会把他清理掉。当时李从珂受唐明宗封为凤翔节度使、太尉、潞王,虽然位高权重,但其实并无反心。

  李从厚先将李从珂之子李重吉从禁军指挥使之职外调任亳州刺史,接着又将李从珂已经出家为尼的女儿李惠明招进宫。李从珂从他皇帝弟弟的这两次行动看出来了对自己的明显猜忌,所以整天忧心忡忡,惶惶不可终日。

  李从厚更是听信手下大臣的建议,准备将李从珂调离其现辖区凤翔后下手。李从珂收到皇帝“换镇”到河东的圣旨后,心中不满,于是召集部下一起商议。众将领都认为皇上年幼,朝政把握在权臣手中,而李从珂又功高震主,如果离开凤翔,一定会凶多吉少。

  

  由于五代皇帝们经常用“换镇“的手段去消灭手握重兵的节度使,李从珂当然明白将他调任河东意味着什么。于是感到无路可走的李从珂不听调令,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从凤阳起兵,并发文邀请其他节度使一起进军京城。

  但是不幸的是并没有什么人来响应这位皇帝哥哥的号召,李从珂本人反而被朝廷派来的军队团团围困在凤翔。凤翔本来就不是重镇,无法固守,更兼朝廷军队实力远强于李从珂,所以凤翔城东、西关的小城先后失守。

  李从珂感觉到了末日的恐惧,有点后悔自己起兵太仓促了。但是作战敢于冒险的李从珂在生死存亡之际,也准备冒险赌上一次,于是精彩的一幕发生了。

  已经五十岁的李从珂走上凤翔城头,脱下了上衣。城下的朝廷军队看着这位小老头的脱衣表演,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时候李从珂对着官兵们嚎啕大哭,指着浑身大小伤疤哭诉,“从先帝(二李)百战,出入生死,金疮满身”,请求围城官兵给他一条生路,李从珂也喊出了“我何罪而受誅乎”这句话。

  李从珂自认为劳苦功高,而且自己本来就忠心耿耿,没有反叛的企图。但是新皇帝却因为他的劳苦功高反而不能放过他,他真的感觉太冤枉了。所以刚开始可能还有作秀的成分在里面,但是现在却是真情流露,完全进入了角色,所以涕泪俱下,无法自已,应该是非常感人。

  围成的官兵本来大部分都是李从珂以前的部下,对这位老领导相当了解。而且李从珂数着身上的一处处伤疤,也勾起了他们对以前跟着这位老领导一起冲锋陷阵、出生入死的片片回忆。看着曾经威风凛凛的老领导变成现在这样的光景,很多人不由得开始同情他起来。

  

  李从珂刚刚哭完,督军的张虔钊就催促官军士兵准备攻城。本来对张虔钊不满的朝廷士兵此时不仅抗命,而且对张虔钊反戈一击,张虔钊只好落荒而逃。官军中的御林军指挥使杨思权临阵高呼:“大相公(李从珂),吾主也!”,率先解甲向李从珂投降。杨思权的行为在军中引起了蝴蝶效应,于是官军纷纷倒戈,朝廷军队转眼间变成了李从珂的马仔。

  看到局势变得对自己有利,李从珂趁机许诺对反水的官兵加官晋爵,并砸锅卖铁筹钱赏赐他们,让他们能死心塌地地为自己卖命。后来李从珂带着军队挺进京城,基本上没遇到什么抵抗,所以他很快就成了新的皇帝,坐上了龙椅。

  《三国演义》中将刘备描写成经常痛哭流涕的一个角色,但他痛哭所带来的成果,和李从珂的这场大哭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李从珂凭这场大哭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不仅自己免于身死家灭,而且成功登上了后唐皇帝的宝座,可算是一个奇迹。当然,这个奇迹也是建立在李从珂以前在军队中建立的崇高威望上的。

上一篇:艺考学生的妈妈,居然是我的初恋!我被隔离在她家,旧情复燃!
下一篇:秦始皇铜车马上那把伞,才是真正的高科技,你知道它有多厉害吗?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