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活在当下,珍惜身边人,珍惜身边事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2-24
手机版

  其实在看这一部电影之前,我并没有看过这一本小说。身边的人都说,《活着》这一本书的悲剧色彩很浓厚,看完之后会让人很压抑。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看了张艺谋的《活着》。奇怪的是,电影看到最后甚至有温情的感觉。

  电影讲述在20世纪40年代,地主少爷福贵(葛优饰)沉迷赌博,妻子家珍(巩俐饰)多次劝阻不成下离开了福贵。而福贵最后甚至把家里的大院输给了容二。富贵的父亲由于儿子的不争气,活生生地气去世了,福贵只有带着母亲搬到了别处。尔后,得知福贵不再赌博的家珍回到了福贵身边并重新照顾富贵的母亲。福贵决定于春生一同通过唱皮影戏谋生,。可是好景不长,福贵与春生二人被抓去当了劳工。好不容易逃了出来,福贵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发现凤霞变为哑巴,而母亲亦早已去世。在大炼钢铁时期,儿子被围墙坍塌砸死;文革时期,凤霞也因产后大出血死去。

  电影与小说在部分情节上有出入。电影中并没有透露家珍患有软骨病,我们只能通过家珍屡次在家中都卧床这一情节猜测出家珍大概患有腿疾;在小说中儿子是因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死,与电影中被春生的车撞到围墙导致围墙坍塌砸死有出入;并且家珍、女婿二喜、外孙馒头(小说中为苦根)在电影中也没有死去。所以有人会说到电影中所带出的悲剧色彩并不浓厚,而最后的结局甚至有一丝温馨。不过,电影始终是电影,小说始终是小说,电影更着重于观影者的感受,可能这也是张艺谋导演把这一本小说搬上荧幕前需要思考的事物,所以与原著存在了较大部分的差别。

  电影前段的渲染十分成功。在电影开头就有了二胡的背景音,笼罩了一种悲凉的氛围;而背景色彩偏暗,仿佛也是告诉观影者人间悲剧会一幕一幕地发生;男主人公福贵给人有身体单薄、精神萎靡的感觉,仿佛也是在预示他之后遭受到的挫折种种方式的渲染,都给观影者诉说着落后的时代,人的生活也极为艰难。福贵对儿子有庆有一句话很深入我的心:咱们家现在是有一只小鸡,鸡养大了就变成鹅,鹅养大了就变成了羊,羊养大了就变成了牛了,牛以后就变成了共产主义了,就天天有饺子吃,天天吃肉了。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表达了这个昔日地主少爷的愿望——吃上肉。

  这一个简单的梦想对于处于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人们来说,是多么的艰难。而这部电影也只是客观地、简单地反映了当时艰苦的生活条件,人们口中的超英赶美、收复台湾等的口号,并未深入地探讨比较尖锐的问题。镇上炼出的钢铁用处去到哪里、铁链了出来是否合格等问题并没有去叙说。另外,我们仍需注意到一点的是,镇长被判为走资派不无道理。我们可以注意到镇长在大跃进时期,就带上了一只皮表,这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是极其不正常的。而王大夫在牛栏当中饿了三天三夜,出来后便吃得过多差点撑死,也只是从侧面反映了文革时期对“反动学术权威”人士的待遇差这一个事实。

  不过,这一部电影我认为还有一些我个人认为不太好的地方。春生最后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在电影中并没有交代,家珍简简单单的一句“你还欠我们家一条人命呢”,春生就失去了踪影。再者,电影的结局是剩余的人在家中聚,而不是家庭支离破散,这与前面发生的悲剧相比,仿佛有一种温馨,与奠下的悲惨基调有所不符。

  总体说来,这一部电影是成功的,它客观地反映了上个世纪四十到六十年代的大环境以及福贵一家的变故,同时也引发我的思考:活着,意味着你要学会活在当下,珍惜身边人,珍惜身边事。

  举报/反馈

上一篇:“白嫖”高启强八年全身而退,《狂飙》里最鸡贼的就是这老头
下一篇:《千亿童养媳》她5岁误钻入痞气少帅的被窝,他轻哄:乖,小媳妇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