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科学家都一面是天才,一面是疯子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2-24
手机版

  牛顿、朗道,这两个人,你认识是谁?

  可能99%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说——牛顿,毕竟,我们一代又一代人,都是被“苹果”砸大的!

  如果没有读这本书,我也是仅仅认识牛顿,再多几个人,居里夫人、屠呦呦、阿基米德……无非是出现在课本中的人物而已,毕竟,他们的实验与成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没有直接的应用,那些成果,作为普通人都看不见、摸不到。

  可是,多彩斑斓的世界、便利的生活设施、多味的事务

  在这本《发明家的世界史——科学家如何撬动地球》中,作者讲述了12个发明家的人生故事,当然,准确地说,是12个被绝大多数人所不认识的人,他们对科学的执着近乎疯狂,却也在科学面前天真地像个孩子,毫无长幼尊卑,毫无顾忌。

  似乎每一个科学家都一面是天才,一面是疯子。

  一、天才,都是高高在上的疯子

  英格兰有句谚语:“不要让疯子的手拿到剑!”

  对于“望子成龙”的朗道父母来说,他们不希望朗道走科学的道路,而是走一条更加平稳的路——走行政管理或者法学家路,于是,他们极力阻止朗道提前上大学。

  然而,对科学的嫉妒热爱,以及巨大的求知欲的驱使,让朗道冲破了父母的束缚,他不仅去读了大学,甚至还攻读了物理、数学和化学学位。他的叛逆,不是对父母权威的逆反,而是对循规蹈矩的学业的逆反。

  毕竟,不经一身寒彻骨,那得天才扑面来!

  可是,没有一个天才,是上天赐予的,都是疯狂背后的赏赐!

  他不仅精通德语、法语、英语,为了更接近尼尔斯.波尔,他甚至学习了丹麦语。

  语言的学习,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缩小翻译的误差,我国科学家王选,当年之所以能够跳过三代直接研究出第四代激光照排复印系统,正是得益于英语的精通,他可以直接学习和阅读英文文献。

  如果说冲破父母的束缚,是朗道疯了的开始,那么在哥本哈根的生涯,则是疯了的巅峰!

  此时,他常常“以一敌百”舌战群儒。曾推动英国原子弹项目的牛津教授鲁道夫.派尔斯曾回忆说,在一场21天的专业马拉松谈论中,自己4天半后就累瘫了,然而朗道则是每日都斗志昂扬,侃侃而谈,而他持续的精力旺盛,正是来自于论据的充分与准确,让人无法质疑与打断。

  所以常常有科学家戏称“我们所有人都靠朗道灼伤的面包屑生活。”这句话足可以证明,当年,朗道的强势,更重要的是朗道的雄厚的实力。

  二、天才,都是不计后果的疯子

  有人说,专业上的天才,就是生活中的疯子。

  这句话诠释了朗道的专业与私生活。他在专业上具有疯狂的钻研能力,却也在生活上具有疯了式地执着。

  1962年,朗道被授予诺贝尔奖。然而朗道却不顾研究说和车队的拒绝,执意要去杜布纳小城给一对夫妻朋友调节矛盾。途中,由于道路结冰,发生了严重车祸。

  朗道颅骨骨折,脑挫伤,胯骨和左大腿骨折,耻骨粉碎性骨折,左肺萎陷,呼吸微虚、不规则。

  这个被誉为苏联“最强大脑”的人,在第四天“体温攀升至41.9度,按照医疗术的所有规则,他已经死了。这是朗道的第一次死亡。”

  他的“死”激怒了苏联的赫鲁晓夫,他严厉地下发命令——不可以死!

  于是莫斯科有机体复苏实验室负责人尼戈乌斯基博士,将“捐赠者的血被通过那根软管压向心脏方向。血压立即上升到普通值的两倍,再注射肾上腺素。”朗道奇迹般地复活了!

  然而,对于一个“最强大脑”来说,死不可怕,最怕的是面对自己的无能!

  尽管朗道的语言能力以惊人的速度得到了恢复,可是,“朗道将一次次意识到他在许多事情上的无能为力”,尽管他说“我变得相当滑稽了”,这并不是自我解嘲,而是刺痛心扉的无助与对自我的鄙视,毕竟一个强者的心中,清醒地知道“当然不能要求太多”!

  因为不计后果的执拗,而造成了提早结束的职业生涯,也许,在他躺在病床上自我解嘲时,才能明白,生活不是实验室。在实验室里,“发疯”可以撞击出成就型的成果,而在生活中,“发疯”就等于自我毁灭。

  其实,以有用而始,以无用而终,是每一个人的固定生存路线,只是,有的人是弯路,有的人是平坦大路,有的人是爬向山顶的路,可是,无论哪一种路,“疯狂”有限,才能“前路”无限。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3款柴油丰田霸道3000价格国五越野车
下一篇:穆里尼奥与瓜迪奥拉:25年相爱相杀 互相折磨到白头的朋友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