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杜虎符」我国现存最早的虎符,古代调动千军万马的“将军令”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2-24
手机版

  戳蓝字“中电华神”关注我们哦!

  正文共1546字,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古代没有电话传真,手写信件易被修改,如果敌方大军压境,战事欲起,皇帝会指派一名亲信拿着信物调兵遣将前去迎战,交接兵权时需要什么凭证呢?珍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秦杜虎符"就是二千多年前能调动千军万马的"将军令"。

  秦杜虎符

  "虎符"与"符合"一词的由来

  在我国古代,为了保证君主在传达命令或者调动军队时不出差错,需要借助一种信物作为凭证,这种信物便称"兵符"。据说它最早是周朝军事家姜子牙发明的。古人认为虎为百兽之王,在丛林争斗中总是处于不败之地,因此在军事上也多以虎为尊,于是常将这种兵符铸刻成虎的形状,因此它也被称之为虎符。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颁发给阳陵驻守将领的铜制兵符。虎符的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两半虎符的背面各有榫卯,一一对应,就好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样,只有同为一组的虎符才能合在一起,调兵谴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即为"符合",才能生效。"符合"一词即来源于此。

  虎符从来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调动军队时,由君主或皇帝派出的使臣将符相合,方能调兵。因为虎符是发兵之物,贵在谨慎严密,所以虎符多做得短小而易于藏匿,不易被人发现。战国时,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充分说明了虎符的作用。

  虎符拆分图

  我国现存最早的虎符实物,是1973年在西安郊区北沉村出土的秦杜虎符

  目前我国发现的虎符共三件:秦新郭虎符(现为法国巴黎陈氏所收藏)、秦杜虎符、秦阳陵虎符。秦杜虎符是1973年在西安郊区山门口公社发现的,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高4.4厘米,长9.5厘米,厚0.7厘米,背面有槽,颈有一小孔,虎作走动形,尾端卷曲。锗金铭文九行、四十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土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隧之事,虽毋会符,行也。"意思是说右半符存君王之处,左半符在杜地的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军队五十人以上,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会合,才能行军令。但遇有紧急情况,可以点燃烽火,不必会君王的右符。器物铭文是在虎身镂刻阴文,再将金丝嵌入阴文之内,最后镂平打磨光亮,虽历经两千多年,仍熠熠闪光。字体绝大部分是小篆,规整挺秀。

  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阳陵虎符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还收藏有一件阳陵虎符,这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发给阳陵驻守将领的虎符,出土于山东枣庄,上有错金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秦杜虎符铭文称"右在君",而秦阳陵虎符则称"右在皇帝"。秦国只有惠文君一人称君,所以,杜虎符是在惠文君在位时制作的;秦始皇开始称皇帝,故阳陵虎符是秦始皇以后制作的。

  在历史上,虎符的形状、数量、刻铭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较大的变化。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以右为尊。隋朝时改为麟符。唐朝因为讳虎,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用龟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元朝则用虎头牌,后世演变为铜牌,于是这种动物形状的兵符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编辑武慧生)

  (图片来自网络)

  读好文章,就像一览大好河山,精彩不容错过哦~

  历史上真实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那”姓的来历,难道真的是冥冥之中有定数吗?

  地质学家丁文江先生故居内,为何有陈毅元帅塑像?

  那个时代和那批诗人——唐诗的发展、流变和群星

  嵩山中岳庙,缘何有“小故宫”之称?

  二十年坚持不放弃,刘霞把转子焊到了世界高度

  中华韬略┃连横还是合纵?楚怀王的烦恼

  姓氏源流┃都来看看,林氏演绎的这桩公案多有意思!

  【遗址陵园】到北京海淀这个村,看看光绪父亲的墓园

  感谢您的阅读

  举报/反馈

上一篇:《御龙修仙传2:魔兽疆界》定档8.22 彭禺厶强势归来再创修仙传奇
下一篇:什么是配色的最高境界?学会这些“白色搭配”技巧,轻松变时尚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