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为人实在是外刚内懦,不敢承担责任!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2-24
手机版

  崇祯,为人实在是外刚内懦。不敢承担责任。作为一国之主,同样,嬴渠梁有割函谷关保秦国崛起的担当和气魄,而崇祯则没有,连议和迁都都没有胆量说出来。皇帝不担起天下责任,又能要求大臣做什么呢?明末虽然被东林党搞得乌烟瘴气,不过忠臣能人还是有的,可惜崇祯把他们玩死了。这样的君主,就算治世,也会出乱子的。因为就算治世,发水灾闹干旱这种事情肯定也会有的,就已有事实看来,崇祯处理地并不漂亮。有正义感的皇帝永远不可能是一个有道明君。

  历朝历代都在重复外戚干政、太监干政、世族干政、藩王作乱,后世皇帝但凡听过,一两朝故事的都不会不知道这些各种干政有问题,但为什么每个朝代都还在重复呢?因为这是王朝国家实现政治稳定的必然选择。(而崇祯这类有正义感的皇帝就容易打破这种必然,也就打破了稳定。)现代国家有成熟的约束体制,使得执政者的权斗工作量小于行政工作量,但古代王朝却相反,如何维持庞大帝国的政治稳定是第一位的,而这往往要通过派系制衡来实现。

  许多皇帝故意放纵一些弄臣,不是因为昏庸而是因为英明,制造一些官僚体系需要疲于应付的政敌,于是皇帝才能坐稳政治调和者的位置,否则官僚体系一致且独大时,皇帝就要被架空和篡权了。而我们富有正义感的崇祯皇帝就是为文官们铲除了异己,然后自己就被绑架了。另一方面,崇祯太理想主义,不知道有进有退(当然也可能是他被官僚舆论绑架了),于是只准打不准和,只准进不准退,只准胜不准败。然而优势情况下还未必能得全功,何况是腐败的明朝对上新兴的军事化国家。本来就是内外交困天灾人祸了,还要对手上的战将求全责备,输一次废一人,且不说有多少够他废的,接任的人也是更不敢放手去做了,省得最后死了还要成“卖国贼”。

  最后,大家要是不信崇祯在太平年代也是昏君的话,可以直接看看明朝建文帝就行了…人绝对是好人,也想做好皇帝,可是却在完全优势的情况下4年就把江山丢了。我觉得还是会把明朝导向危险的边缘。一方面刻薄寡恩,杀戮文臣过多,不知道恩威剪施,导致整个文臣集团对他离心离德,加之疑心太重,重用宦官,不信任文臣武将,统治一天比一天坏。另一方面政略眼光太差,在三饷驱民为盗的情况下,不思悔悟,而李自成用“免征”收拾人心,三年拿下北京。不知道是否能成为明君,但我只知道,他这个人阴暗病态,不信任任何人,所用手段都狠毒决绝。用人有疑,疑人却不得不用。

  到后来很多可以助他一臂之力的人都是他亲手整死的。因为成长的环境比较恶劣,导致他刻薄阴毒。明君是需要气度的,拿得起放得下。关键是自信的气度。他好像没有吧。不过他可能也不至于是昏君,反正大不了就是个比较阴鸷无所作为,也不会留名的平庸之君吧。只要崇祯是在这年龄接班,不管接的什么班,最佳结果也就是庸君,明君不是他的选项。君王也是一种职业,不是什么性格的人都合适 。其次,谈论历史问题,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不能视而不见 ,如中国历史上治乱循环王朝更迭的现象,背后是不是有某种决定性的地理人文因素?如果没有外来文明冲击,是不是可以一直这么循环下去?

  所以,大明快300年了,按常识判断气数差不多了,无非由谁当末代皇帝,和谁接班没关系。难道可以再撑250年,到20世纪君主立宪,到今天我们还在八卦朱家王子娶什么灰姑凉?大清依靠曾国藩续命50年终不能逃过灭亡之命。天命在时看似不可能之事却能成。天命不在时即使看着必成之事也会横生枝节功亏一篑。德国侵苏联曼施坦因写失去的胜利一书,确实有很多机会胜利,奈何元首固执己见。实在是天命不在。

  东乡平八郎打俄国舰队,看似力量悬殊却能取胜,实在是俄国内部早就出了问题。所以世间之事要顺应形势,审时度势,顺天应人,切不可仗力逆天。诸葛亮伐魏便是逆天而行,终不免出师未捷身先死。

  举报/反馈

上一篇:原创此人居然比九千岁魏忠贤还狠,太监兵变的24小时
下一篇:恐怖游戏究竟是用什么吓到你的?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