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妈难当?张爱玲的“恶毒”继母:只要无愧于心,一切都无所谓的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2-23
手机版

  中国人总是讲:后妈难当。

  的确,国人向来都对后妈这个身份没来由地存在着一些偏见,也难怪,史书中记载过的最早、最恶毒的后妈就是三皇五帝之一“舜帝”的后母.

  春秋时期的鲁国贤哲闵子骞也在儿时遭受过后妈的虐待,故而才有了典故“芦衣顺母”的由来。

  

  可见从古至今,人们之所以惯于给“后妈”二字先行施以一定程度的贬讽,都几乎是受到了传统思维的影响。

  世人大部分认为后妈几乎不可能对非亲生的继子女真心实意地抚育和照管,更有人会认为只要后妈对继子女不打不骂不虐待就算非常不错的了。

  对于后妈的这种“偏见”不仅仅只存在于中国,就连孩子自小听到大的外国童话故事中,后妈都是故事中最为恶毒的大反派。

  

  大约是因为恶毒后妈的形象太过于“常见”,因此即便是后妈真心想好好地融入再婚家庭、想温和善良地关爱继子女,也会被许多人认为是假模假样、没安好心。

  后妈原本就不好当,如若再遇上了一个不省心的继子或继女就更难了,民国时期,曾先后担任过外交总长和国务总理的孙宝琦膝下有一个视之如珠如宝的七女儿孙用蕃。

  孙用蕃这位世家名媛虽早先与盛爱颐并称为上海滩最著名的两位“七小姐”,然而她真正的“出名”却是拜了她的继女张爱玲所赐。

  在民国美女作家张爱玲的笔下,后妈孙用蕃就是一个典型的凶恶毒妇。

  

  然而事实当真如此吗?

  自从孙用蕃二婚嫁进张家后,始终没有诞育亲骨肉的她甘当了一辈子的继母,她可以任由张爱玲在各类作品中描述自己这个后妈的各种凶恶,却始终未曾在公众面前说张爱玲的一句不是。

  “民国第一恶毒继母”孙用蕃曾在晚年之时坦言道:恶名骂声冲着我来都可以,我是80多岁的人了,只要无愧于心,一切都无所谓的。

  

  如若提起民国时期的大才女、中国著名的现代女作家张爱玲,那肯定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得。

  很多人往往都知道张爱玲与胡兰成的虐恋情事,然而要是问起张爱玲的父母是谁、家世如何,恐怕就极少有人能够说得清了。

  尽管女作家张爱玲本人极为出色,但我们可以从其一生的经历和无数的文学作品中知晓张爱玲实际上是一个极度缺爱的女人。

  张爱玲初婚遭逢负心汉、二婚畸恋老渣男,她缺爱的人生背后实则隐藏的是童年时期那些无法逃避、忘却的伤痛。

  

  在成年之前,张爱玲的家庭成员除了生父张志沂、生母黄素琼、亲弟弟张子静之外,还有一个后妈孙用蕃。

  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在上海一个富裕优渥的家庭之中。

  其祖父张佩纶乃是清末的名臣,祖母李菊耦乃是李鸿章的长女,父亲张志沂和母亲黄素琼都是自幼接受了书香熏染的世家之后,而且还都有过留洋的经历。

  一般说来,张爱玲能出生在如此显贵的家庭,几乎相当于一辈子都将被幸福所萦绕、受到无上的恩泽和荣宠。

  

  但实际上由于父母不合,张爱玲的童年可谓充满了难以言说的苦涩和痛楚。

  自从张家家道中落以后,逐渐被现实的压力所紧逼的张志沂开始不思进取、自暴自弃,慢慢地竟开始迷上了鸦片烟并整日花天酒地。

  上进有识的妻子黄素琼逐渐无法忍耐丈夫的沉沦,夫妻俩开始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即便张家有祖产兜底、膝下又有了张爱玲、张子静这一对乖巧可爱的儿女。

  黄素琼最终还是坚持着与张志沂办理了离婚手续,并将儿女都留在了张家,然后只身前往外国留学深造去了。

  

  父母的争吵、母亲的疏离让年幼的张爱玲很早就感受到了孤弱无依的悲凉,原本张爱玲与宠女至甚的父亲关系很好。

  但当后妈孙用蕃嫁入张家之后,张爱玲“感到”了被忽视和被委屈的滋味,心思敏感的她甚至逐渐将这种感觉扩大化,将她对后妈孙用蕃的种种不满蓄于笔端、写进了自己的作品里。

  1905年,民国国务总理孙宝琦的家中又迎来了一个千金的降生,这个生来就十分漂亮的女儿排行第七,人称“七小姐”,父亲为她取名为孙用蕃。

  

  身为总理千金,孙用蕃自幼便在万千呵护之中长大,她与民国名媛盛爱颐、陆小曼、唐瑛是闺中密友。

  性格外向、好学优秀的孙用蕃实际上也是个孤傲难驯的世家小姐,据闻,她曾在情窦初开的年纪与表哥相恋,但因为双方父母强烈反对,所以一对有情人打算服毒殉情。

  可到头来,懦弱虚伪的表哥弃约而逃,倔强偏执的孙用蕃执意吞下了毒药,最终孙用蕃送医获救,可她轰轰烈烈的“殉情之举”却令外人再也不敢轻易上门提亲做媒。

  女大不中留,待孙用蕃26岁之时,依然无人敢上门做媒求亲,父亲孙宝琦也替女儿万分焦急。

  

  然而就在这一年,孙用蕃的哥哥孙用时因工作之故结识了已经离婚的张志沂,有了哥哥从中牵线,孙用蕃和张志沂都对彼此产生了一些兴趣。

  爱女心切的孙宝琦通过暗中考察了一番之后,认为张家有祖产兜底,女儿嫁过去之后虽说是成了续弦,但也总归是嫁给了名门之后,且不会有为了衣食而劳碌奔波之忧。

  就这样,孙用蕃与张志沂于1931年定下了婚约。

  1934年,二人正式完婚,且孙用蕃自从踏入张家开始就成了2个孩子的后妈。

  

  张爱玲4岁那年父母就离婚了,1931年,正就读于贵族学校圣玛利亚女中的张爱玲从姑姑口中得知了父亲订婚的消息。

  后来,张爱玲在其自传体散文中写道:当我听到父亲订婚的消息后,我就觉得如果那个女人就在我的眼前,我就会把她从面前的阳台上推下去,让她摔死。

  也许有人说少女时期的张爱玲是不是太敏感、太作了,实际上她情绪上涌现出来的这种反应的确情有可原,毕竟正值青春期的十几岁的少女都是多愁善感、思虑极多的。

  

  一般在那个年龄段的女孩都是令父母颇为头疼的,一向习惯了父亲张志沂的呵护和讨好,张爱玲敏感地意识到:因为后妈的进门,以后父亲的爱不会增多、只会消减。

  有人曾对张爱玲一生的情感曲线进行过细致的揣摩分析,他们认为张爱玲从“自认为”父亲的爱被后妈孙用蕃分走、占据之后,就形成了一个自恋孤傲、悲观冷漠的非正常性格特质。

  而这种性格特质偏在她的青春期出现,于是就令张爱玲对后妈孙用蕃的抵触和排斥变得难以调和、甚至于久久无法消弭。

  张爱玲无处发泄自己对后妈的排斥和不满,便将种种不良情绪尽数经由笔端发泄到了她的诸多作品中去,后来,以至于人人都以为孙用蕃是民国时期一顶一的恶毒继母。

  

  曾几何时,“缺爱”的伤痛令张爱玲不惜用笔着墨,在文学作品中恣意污化着后妈孙用蕃的种种日常行为。

  而这2个女人的种种龃龉嫌隙当中最令世人所熟知的,便是孙用蕃进门后不久便赠了2箱旧衣给张爱玲穿戴以及父亲为了后妈不惜对张爱玲拳打脚踢的往事。

  张爱玲自从知道孙用蕃即将成为自己的后妈开始,就对这个女人充满了敌意,而孙用蕃不仅对未来继女的心思全然不知,还曾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同2个继子女表示亲近和友善。

  以往,身为世家小姐的孙用蕃惯于将自己用料考究的旧衣服送给年幼的妹妹们穿。

  

  当她嫁进张家后,发现张爱玲的身段胖瘦与自己相近,于是便将她带过来的2箱子旧衣送给了张爱玲穿戴,希望能满足继女爱美的天性,以便与其搞好亲子关系。

  然而“赠与旧衣”一事从张爱玲的视角来看,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后妈孙用蕃对自己的故意羞辱。

  青春少女哪个不喜欢时髦的新衣服,就读于新式中学的张爱玲更喜爱女同学之间流行的那些洋装啊。

  然而就因为孙用蕃的粗心不察,竟然令张爱玲误会了她很久很久,曾一度使得这对继母女之间的关系僵硬不恰、剑拔弩张。

  

  而在张爱玲的手稿之中,还记下了另外一件令她异常难忘的事。

  后妈孙用蕃曾扬手扇了张爱玲一记耳光,而父亲张志沂不仅不调停,还对张爱玲拳打脚踢,随后还将张爱玲关进了小黑屋。

  但后来根据张家人的回忆,孙用蕃当日是因张爱玲“外出不告”而责备了她几句,委屈的张爱玲有心辩解,就同后妈渐渐开始争吵起来,张爱玲不愿受后妈管束,气恼之余竟伸手推了孙用蕃一把。

  然而尽管后妈孙用蕃决定不还手,可张志沂却冲上来怒扇了张爱玲一记耳光,其后,张爱玲之所以被关进了小黑屋去反思悔过,实则是因为张爱玲得了疟疾,需要隔离治疗休养。

  

  多年以后,张爱玲逃离了让她感觉不到爱的张家,从上海去往了香港。

  自那时起,张爱玲就再也没有回去过,她于1955年从香港搭乘邮轮去到了美国,渐渐用通过写作的方式成了名、有了身家。

  然而凡是熟稔张爱玲小说的人都清楚,后母孙用蕃也逐渐开始“出现”在张爱玲的小说中。

  而且这位素来端庄优雅的孙家七小姐,竟在继女的笔下无一例外地都是令人极端厌绝的恶母形象。

  

  解放后,夫妻关系一直和睦融洽的孙用蕃与张志沂靠着变卖祖产来维持着日常生活。

  其后,随着国内物价的非正常上涨,张志沂夫妇又不得不迫于生计而搬出了大宅,住进了筒子楼里一个不足15平米的小房间。

  晚年的张志沂可谓家徒四壁、困窘异常,但孙用蕃却始终对其不离不弃,即便张志沂后来患上了严重的肺病,孙用蕃依然对其百般精心照料,毫无嫌弃之意。

  1953年,孙用蕃送走了病重不治的丈夫张志沂,自那之后便孤身一人蜗居在那间小房间里,靠着友人接济和变卖余产艰苦度日。

  

  在孙用蕃80岁那年,有人向她提及了早已盛名在外的继女张爱玲,孙用蕃仰头坦然一笑,心平气和地说到:张爱玲如若是因受了我的刺激而成了著名的作家,那倒也不是坏事。

  恶名骂声冲着我来都可以,我是80多岁的人了,只要无愧于心,一切都无所谓的。

  多年后,人至中年的张爱玲在尘世间历经了情爱变幻、沧桑起落,内心渐渐解开了此前对后母孙用蕃的诸多误会和曲解。

  她提笔在小说《雷峰塔》里留下了一段颇感释怀的话,说她是“误解了、亵渎了后母孙用蕃的一番良苦用心”。

  

  1986年,终身未曾生育的孙用蕃在上海长宁区江苏路上的那幢筒子楼里寂然离世,享年83岁。

  她自华丽苍凉的民国之中曾经为爱而奋力争取过、通过权衡利弊毅然选择嫁给二婚男人、甘愿一辈子给人作后母、晚年在拮据之时尚且善待病夫,最终获得了继女张爱玲的认可及“平反昭雪”。

  试问在那个时代背景之下,又有几位出身显贵的女性能如此从容豁达、宠辱不惊呢?

  

  民国名媛孙用蕃是位魅力不凡、豁朗幸运的女子,她的魅力不在于令多少个男子为其倾倒折腰、也不在于她是否投入过轰轰烈烈的时代洪流。

  而在于她用平和、坦然的态度自持,活出了那个时代独有的生存之道,或许她无愧于心的活法不曾惊羡世人,却也足以值得我们为其称道一二、点赞叫好。

  1、中国知网;孙用蕃:做张爱玲的后母最不易;赵芝铭;名人传记(上半月);2015年06期;

  2、中国知网;现代文学中罕见的母女关系 张爱玲笔下的家族往事;韧雾;国家人文历史;2019年03期;

  举报/反馈

上一篇:五本清新种田文推荐,不争不斗不虐,只有温馨平淡的田园生活
下一篇:圣剑哥以打败欧皇为目标,被欧皇打败后,倒戈成为公会新伙伴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