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换成哪个明朝皇帝,才有可能挽救残局?答案出奇的一致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2-23
手机版

  崇祯虽然是亡国之君,但是他继位登基以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平反冤狱。明朝虽然在崇祯手里结束了,但是也不能怪崇祯皇帝。

  乾隆帝认为,明之所以亡国,是因为万历、天启皇帝不理朝政,以致法度废弛。崇祯继位时,“国事已不可为”,他虽然辛苦经营17年,仍不能“补救倾危”,最后以身殉国。

  崇祯换成哪个明朝皇帝,才有可能挽救残局?答案出奇的一致——朱元璋

  朱元璋雕塑崇祯接手的明王朝

  天启七年八月十一日(1627年9月19日)明熹宗驾崩,崇祯(朱由检)接受遗命于八月廿四日丁巳(1627年10月2日)继承皇位,当时崇祯17岁。

  大旱不断

  《汉南续郡志》记,“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

  《明季北略》记载,崇祯三年(1630年),陕西大饥,老百姓争着吃蓬草,蓬草吃完,吃树皮,树皮吃完,吃观音土,最后腹胀而死。崇祯六年(1633年),全陕西旱蝗。

  崇祯皇帝崇祯七年、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河南都有蝗旱。史书上记载“人相食,草木俱尽,土寇并起”、“南北俱大荒……死人弃孩,盈河塞路。”

  瘟疫爆发

  崇祯十三年(1640年),顺德府、河间府和大名府开始瘟疫传染。崇祯十四年,华北各省瘟疫大起。“至一夜之内,百姓惊逃,城为之空。”

  崇祯十四年(1641年),河北地区又爆发“疙瘩病”,崇祯十六年(1643年)又开始发生鼠疫。“上天降灾,瘟疫流行,自八月至今,传染至盛。有一二日亡者,有朝染夕亡者,日每不下数百人,甚有全家全亡不留一人者,排门逐户,无一保全。”

  皇太极内忧外患

  明朝末年,国内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国内的局势混乱一片,皇太极率领的骑兵,又开始大举侵犯明朝的边境,崇祯皇帝面临的是攘外还是安内的问题。

  如果把崇祯换成朱元璋的话,朱元璋会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因为朱元璋也碰到了崇祯类似的问题。《明史·卷一·本纪第一》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殴,贫不克葬。

  这里声明一下,朱元璋是被饿得没有办法了,父母都没有埋葬的土地。《皇陵碑》中写道:“殡无棺,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而崇祯皇帝也是面瘟疫,内忧外患,崇祯毕竟是守江山,手里还有大把的人才、土地、粮饷、辎重。

  朱元璋画像朱元璋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当了52天的和尚,后来又参加了郭子兴的队伍。后来朱元璋离开鼠目寸光的郭子兴以后,走的时候就带了24个人,《明史、卷一·本纪第一》太祖度无足与共事,乃以兵属他将,独与徐达、汤和、费聚等南略定远。

  在看崇祯皇帝的,崇祯皇帝在为17年的时间里,一共有50名大学士,80位九卿,13位兵部尚书,这还不算户部尚书、总督、巡抚。崇祯皇帝的人才优势要比朱元璋强太多。

  环境差不多,崇祯皇帝人员还有优势,地盘还大,为何明朝还灭亡了呢?——性格决定命运

  朱元璋朱元璋小的时候,给地主放过牛,当过和尚,后来又参加了起义军。从小的贫穷,就历练了朱元璋坚韧,勇敢,节俭,机智,刚毅;朱元璋的性格也有坏的一面,自尊心强,支配欲望强,好猜疑,嫉妒残忍。

  在看崇祯皇帝,5岁生母去世,从小跟着西李选侍,从小遭受丧母之痛,养母薄情。后来又跟着东李选侍,东李选侍对他挺好,不过东李选侍久郁成疾,不治而死。

  影视剧中的崇祯崇祯是个苦命的人,亲生母亲死了,第一个养母对他不好,第二个养母对他慈爱,不久病死,打击一个接着一个。童年的经历对崇祯皇帝的性格有很大影响,他工于心计、孤僻、刚愎、多疑。

  从小面临的环境,让朱元璋和崇祯皇帝,形成两个不同的性格。明末,把崇祯换成朱元璋的话,朱元璋一定可以扭转乾坤,让明朝延续。

  举报/反馈

上一篇:《听说你喜欢我》:看了两集,感觉剧情毁三观
下一篇:做一天闺蜜就是一辈子的闺蜜,无惧岁月,我们一起优雅老去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