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军老兵张彩运|我当兵时的那些陈年旧事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2-23
手机版

  2019年12月18日,21军徐州战友入伍50周年聚会,作者在徐州市。

  我把自己过去所经历的一些往事、趣事,一段段的回忆记录下来,与有兴趣的朋友共同分享其中的苦和乐(下面为编者节选二则)!并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如满意就请你点个赞!

  先说一段那年当兵时碰到的事吧。

  1972年初,部队要换防,从华阴县以步行拉练的方式去往陇县。经过了20余天武装拉练,我们部队拉练来到凤翔县境内的千阳岭上的一个村庄,部队刚刚到了宿营地,我们六零炮班被安排住在一位老乡家里。

  按照惯例,我们放下背包,不顾劳累,战友们就在村里忙着帮助当地老乡家里挑水、打扫卫生等活儿,这也是我们部队常常做的事。这时,我们班一位山东籍战友匆匆忙忙跑来对我说:"班长,你快去看看吧,XXX为了帮老乡挑水,老乡和他夺水桶,俩人吵起来了!"

  作者在师部排球队打球期间,1972年7月,甘肃平凉。

  我听后马上跑过去看看怎么回事,这时,村里的生产队长也闻讯赶来了,见到我连声说误会误会,没事啦,问题弄清楚啦。我连忙问怎么了?村干部笑着对我解释说:"解放军同志,对不起,我们这里自解放以来,解放军没有来过,这位老大娘年龄大,过去听说过阎锡山,没有见过解放军,她把你们当成阎锡山的队伍啦,你们帮她家挑水,她以为你们要抢她家的水桶,去夺水桶呢!"

  原来,这个地方地处千阳岭塬上,交通不便,消息闭塞,村里除了年轻人在书本了解外部世界外,许多老年老百姓没有下过山,甚至到老都没有下过山,出过村,更没有见过解放军,连汽车都没见过,不了解外部世界的变化,又因为语言不通,因此,才发生了这场误会。

  作者(右一)与同连同乡战友,1972年,陕西陇县。照片中的两位战友分别于2021年5月、7月病逝。

  1972年初,部队从陕西省华阴县徒步武装拉练换防去陕西陇县。部队行军的第三天,也是我们拉练开始后感觉最疲劳的阶段。吃早饭的时候,我老是觉着我的饭碗里有一股酒味,我边吃边想,饮事班做的饭里怎么会有酒味呢?

  我问其他战友:“你们饭里有没有酒味啊?"大家都说沒有。"奇怪!我的碗里哪来的酒味啊?"我自言自语的说。听到我的话,有位战友说:"班长,你昨天晚上不是用火酒给我们挑泡擦脚的吗,你是不是没刷碗啊?"噢,我恍然大悟,怪不得我碗里有股酒味,我吃了昨晚给你们擦脚的酒!

  原来,在华阴时部队为了响应毛主席的"武装拉练好"号召,部队要徒步武装长途行军拉练绕行近2000里路去陇县做准备。因为入伍前我在1966年文革大串联期间,曾经从徐州到北京长途步行串联过,有用火酒解乏的经验,所以在这次武装拉练前,我专门买了一瓶白酒,每天晚上睡觉前用火酒为战友们擦脚解乏。

  我们班是全连唯一的六零迫击炮班,在全连是负重是最重的班,一门迫击炮就有25斤,再加弹药箱、背包、皮大衣、大头鞋、手榴弹等个人负重达六、七十斤,行军时个人负重量很重。战友们都是些十八、九岁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有的还一脸的娃娃相,带着这么多武器装备每天步行一百多里路很辛苦的。为了保证他们行军不掉队,出发前,我就把自己的水壶里装了高度白酒。

  

  那天晚上,到达宿营地后,我像前两天一样,招呼他们抓紧吃饭,打点热水烫烫脚, 并嘱咐大家把脚垫高点睡觉,这样唾觉解乏些,第二天能尽快恢复体力。

  依我过去的经验,长途行军笫一、二天还好走些,到笫三天起是最累最难熬的,过了这几天脚底板磨出来了就会逐渐好过些了。

  那天晚上,战友们也许是太累了,有的饭也不想吃,脚也不想洗了,放下背包倒头就睡。为了保证第二天的行军,我也强忍着疲劳,逐个喊大家吃饭。有的战友睡倒了不愿意洗脚烫脚,我就用热水给他们洗脚,用消过毒的针挑破他们脚上的水泡,然后把白酒倒在我吃饭的碗里用火柴点燃了,用手沾着冒着蓝色火苗的火酒逐个给大家抹脚擦腿,用来活血消肿。给最后一位战友做完这些后,我也又累又困,用来擦过脚的饭碗也没顾得上洗就睡觉了。

  一觉睡到起床号响起,第二天早晨起床吃饭时,招呼战友们抓紧打好被包,整理好卫生,急急忙忙直接用碗装了饭,才闹出了我用了给战友抹过脚的酒碗吃饭的笑话。

  作者简介:张彩运,1970年兵,1974年1月1日退伍,同年3月进入济南铁路局徐州分局电务二段(1975年划归上海局蚌埠分局,1979年回归济南局,2000年又重新划归上海局),先后担任信号工、信号工长、信号领工员、所主任、保卫科长、党支部书记、总支书记、技术员、助理工程师、政工师等职务。所在班组多次分别被铁道部及省市路局、分局评为先进班组,个人多次荣获济南局、上海局先进个人称号。2009年9月退休,现居徐州。

上一篇:空军举行晋升将官军衔仪式:5人晋升中将,38人晋升少将
下一篇:良心大作《嘘,别对我说谎!》,欺我辱我者,虽远必诛!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