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教案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2-23
手机版

  春江花月夜教案

  在我国古今文学长廊里,无数文人墨客对月兴叹,月亮一直是他们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历程,从而写下了无数吟诵月亮的美丽诗句。

  

  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读到了很多关于月的诗句,如:

  “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寂静凄凉,“明月照松间”的宁静恬淡;“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相思,“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清苦;“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惆怅无奈,还有“一夜飞渡镜湖月”的梦幻神奇,还有:

  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光是流逝的,月光的流逝在生命的时间中展开,因而月光还是生命的,是时间的。古人常以月的意象伤感生命的流逝岁月的流逝。

  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在李煜眼里,往事如梦,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怆的追忆。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

  不仅李煜,杜牧《润州二首(其一)》也说:“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还有李白也用月感叹时光的流逝: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在唐诗中,月还是情绪的,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尽管魏人曹丕早有了“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的诗句,南北朝时谢灵运也有了“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

  《众星罗列夜明深》唐代:寒山——

  众星罗列夜明深,岩点孤灯月未沉。

  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等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初唐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为“吴中四士”。但《全唐诗》仅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让我们先睹为快: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凭什么能“孤篇压全唐”!

  《春江花月夜》可谓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享有“孤篇压全唐”的美誉,张若虚也因为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全唐诗》共收录唐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诗人二千二百余人。

  有的诗人终其一生,都没有一首作品流传后世,而有的诗人,只写几首作品,就流传千古,这样幸运的诗人实在太少,而张若虚就是少数最幸运的诗人之一。

  张若虚现存两首诗,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被称为“孤篇盖全唐”,受到无数学者读者的赞叹,流传千古。

  下面让我们享受一下朗读。

  月下之景: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月下之思: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月下之情: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图——画面美

  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

  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明明月影带河流,雁在天边鹤在洲”(宋《秋夜》姚勉)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景:春江花月夜之景幽美深远。

  春江花月图,

  本段景物描写:画面清丽,色泽柔和——良辰美景

  (1)紧扣题目写作,开篇就对春、江、花、月、夜进行描绘。

  (2)景物极多,但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层次分明地一一展开。

  (3)意境——幽美恬静

  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译文: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理:宇宙人生哲理短暂——永恒

  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分为两层: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当然写得最好的当属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那无边的月光,笼罩着一切,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

  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最后这几句写落月,落花闲潭,春光将老,隐含思妇青春将逝。在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许游人能乘月而归。此时明月西下,游子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洒在江边的树上。

  译文: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情:游子思妇相思之情凄清婉转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古代诗歌中的以乐景写哀情或者以哀景写乐情。会构成情与景之间的强烈反差,正像清代文人王夫之先生在《姜斋诗话》所说的,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会一倍增其哀乐。

  《诗经 采薇》中的昔我往兮,杨柳依依。就运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而它的下一句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则是以哀景写悲情。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之如何?

  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结构上,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

  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对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月”的意象:

  一、对生命的热情

  二、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这首诗一开篇,诗人就暗示我们吟咏的月夜位于长江下游。因为,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里水面宽阔,春潮高涨,江海相连,还有一轮明月伴随海潮升起。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共”,强调了春江与明月天然的诗意联系;

  “生”,赋予了明月和潮水活泼的生命热情——潮生,使离人想起离别时的信约与誓言;

  月圆,寄托了离人渴望实现与亲人团聚的愿望。至于“何处春江无月明”,则不仅以设问的形式透露出不知亲人今夜飘零在何处的相思之情,还可以使我们联想到客人面对潮上明月,倍受思亲之苦袭扰的情景。

  二、对心灵的寄托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这六句循着月色展开丰富、奇妙的想象,勾画了一幅幅美丽的“月下风景变幻图”——画境充溢着缥缈、朦胧的情思和跌宕起伏的情感节奏。

  其中,“月照花林皆似霰”是从正面拉开月色的序幕——如“清泉石上流”般的月光的清辉洒满散发着幽香的花林,仿佛给花林撒上了一层雪珠儿;

  “汀上白沙”和“江天一色”则从侧面展开,描绘了月色洁白如霜,坐在船上根本就分不清江边的沙滩与浩瀚的江水。

  总之,这六句既描绘了月下江流、月下芳甸、月下花林、月下沙汀等洁静宁谧的景致,又衬托出了人物心灵的纯洁无瑕,真正达到了主客观之美的和谐统一。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伫立江畔,仰望明月,怎能不遐思冥想呢?

  三、对人生的感伤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对宇宙生成和人类本源的探索。

  宇宙永恒,明月常在,但生命呢?就个体而言,生命是何其短暂。但诗人流露出的情绪是“哀而不伤”。因为,从中我们听不到诗人的半点哀怨和绝望,而是发自诗人心中的青春与热情的回响。这是诗人在引诱我们到一个情思更为浓郁的诗境感受游子与思妇两地相望相思的情感。

  四、对亲人的思念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一片白云随风悠悠飘去,在这昔日与亲人分手的江岸边见到远去的白云,让心底的离愁别绪更加苦不堪言。皎洁的月光下,是谁家的游子乘着一叶扁舟漂荡在外呢?现在,能寄托相思的就只有这明月楼了。

  其中,“不胜”二字表达了思妇断肠的相思之苦已经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扁舟”“明月楼”则把“两地相思一样愁”的苦楚渲染得淋漓尽致,情浓欲滴。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四句是全诗感情最真挚的部分。天上的孤月仿佛在等待楼上这个“知心人”——它已经踱上楼台却既不肯上前也不忍离去。此时,只有滚滚东流的江水见证永远悬于天上的“孤月”。“孤月”尚且“待人”,何况游子与思妇呢?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五、对团圆的渴望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这四句是写同照一轮明月却分隔两地的人只能遥望却不能相见。他们是多么渴望自己是月华,是鸿雁,是鱼龙啊!于是,这难以追逐的月光就更加突出地表现了思妇的无奈和渴望夫妻团聚的急切心情。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这四句虚实相间,将梦境与实境交织在一起,写了月色将尽时的情景,很好地烘托了思妇的愁怅之情。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这四句是整首诗的结束——虽然漫长而冷清的无眠夜已经过去,可思恋亲人的感情却没有因此而结束。  总之,从整首诗看,诗人是将迷人的艳丽、勃勃的生机、盎然的春意与缠绵的爱情,化作了一幅幅一幕幕春、江、花、月、夜的优美景象展现在了我们眼前。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感情世界啊!

  (到此可以结束了,以下可以不必讲了。

  作为参考。)

  举报/反馈

上一篇:又一位央视主持去世了,主持也是高危行业么?
下一篇:2020年最高危的职业你get到了吗?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