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龙潭村的二月二龙王庙会
龙潭村的二月二龙王庙会
山 东:张春生
前天(癸卯年正月二十八)晚上七点半,河北省沧州春蕾河北梆子剧团在龙潭村西广场,演出了河北梆子剧目《算粮登殿》,拉开了连续六天的龙潭村二月二龙王庙会文化活动的序幕——从正月二十八到二月初四,该剧团会演出《打金枝》《四郎探母》《秦香莲》《蝴蝶杯》等十一出剧目,堪称一场农村文化艺术节。
这场艺术节是以龙潭村村民张春雨为首的诸位乡贤操持的,得到了村支部、村委会和广大村民的热烈支持。由于村民们的捐款足以支付剧团的各项费用,所以,龙潭村和四里八乡的村民都可以免费品尝这文艺佳肴……
都说是过完了元宵节就算是过完年了,可我的老家龙潭村,要过完了二月二龙王庙会,才算是过完了年。
有农谚云:“二月二,龙抬头。风雨顺,又丰收。大仓满,小囤流。好年景,春开头。”这就是说,农历二月二日,龙抬头了,开始行雨了,农民们也都要开始春管、春耕、春播等农事活动了。因此 ,售卖各种农具曾经是庙会的一个大项。
从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代开始,每年春节前后,村里的大喇叭天天喊招工广告,主要是招建筑工:掌瓦刀的大工一天多少钱,搬砖和泥的小工一天多少钱……有应招的,就报上名,赶完了庙会再出发。
在龙潭村,除夕和初一没有什么比较大的娱乐活动,虽然过元宵节要热热闹闹地“折腾”三天,但是,二月二庙会才是春节的最高潮。二月二庙会也是连赶三天——初一、初二、初三。在我写的《龙潭村赋》里,描述了庙会的一些情景,现摘录如下:
二月初二,龙王庙会。
家家户户,亲友皆邀。
所谓庙会,文化经贸。
馃子烧饼,窝头肉包;
粗布衣袜,针头线脑;
箱橱桌柜,锅碗瓢勺;
车耠犁耙,镰锄锨镐;
木板门窗,梁柱檩条……
千品万货,一应俱全。
梆子落子,好戏连连;
说书杂艺,好听好看。
庙旁河岸,人海人山。
大街小巷,接踵摩肩。
……
说到“亲友皆邀”,年逾古稀的刘旺言村的乡亲刘淮川,虽移居沧州多年,仍对龙潭二月二庙会十分怀念。他说,每年临到庙会,不光是你龙潭“亲友皆邀”,俺们刘旺言、赵庄、刘英、张庄、周八斗也都是“亲友皆邀”——小辈年轻的如已婚的女儿,外甥外孙,娘家的侄辈等等,不用叫,自动就来;年纪大的长辈亲戚,就要登门去邀去接——通称“搬qie”。这样一来,龙潭二月二庙会又成了各方面亲戚们的大聚会。
实行土地承包两三年后,农民们就由愁吃愁穿,变得吃饱穿暖,腰包也鼓了一点,便引来许多外地的供销社也到龙潭庙会促销售。好几里长的村街上,商铺一家连一家,都很忙碌,还都不停地播放着流行歌曲。天要黑的时候,各商铺的电灯都亮了……
在庙会上搭建并且开张最早的是包子铺—— 一个又一个的包子铺在二月初一之前就蒸出包子来了,并且把整个的牛的胴体挂在显眼的位置。做买卖的,搬运橱柜、木料的人们会来吃包子。傍晚前后,还有包子铺的人端着包子往打了招呼的人家送——龙潭村的人一般不会带着亲戚到包子铺里吃包子。
宁津县河北梆子剧团被解散之前,几乎每年都到龙潭二月二庙会唱戏,每天下午一场,晚上一场,要连着唱好几天。戏台搭在大队院子里,戏台和观众席的上面都罩着苇席,观众的座位就是一排排的碗口多粗的圆木头。票价大约几毛钱一张。我现在还能记得的剧目有:《合凤裙》、《四郎探母》、《南北和》等等。在老早以前,有许愿唱大戏的——比如,有谁家孩子走失了,便会许愿找到孩子唱大戏。于是,就趁剧团来唱戏的时候,给剧团一些钱,剧团便按许愿人家的要求加唱若干场戏,乡亲们都可以免费看。
宁津县杂技团与宁津县河北梆子剧团一样,都是中国艺苑里的佼佼者。她在被解散之前,是龙潭庙会上最绚丽的风景。我记忆中最精彩的是马术表演——两匹打扮得又漂亮又威风的枣红马,围着场地奔跑,英姿飒爽的女演员在马背上做各种惊险而优美的表演……那感觉比在剧场里好多了——在我的少年时代,即1950年代,杂技(那时候叫“跑马械”的)表演在九队街南的空场上,后来在村边的空地上。龙潭村东北角有一片地叫“钟王庙”,宁津县杂技团就曾经在那里表演过。
宁津县电影放映队也到龙潭庙会放过电影。记得在改革开放之后,不但放国产片,还放过《佐罗》、《苔丝》、《人证》、《流浪者》等外国片,大部分电影只记得一些情节,片名想不起来了。电影就在村街上放映,银幕的正背两面都聚满了人。每晚放两部,有时会放到十二点以后……
既然是庙会,就必须得说一说龙潭村曾经确实有过,并且辉煌过的龙王庙。据龙潭村张氏19世男继武(1919年出生)说,此庙座落在村后四女寺减河的北岸上,五大间正殿坐北朝南,造型就如同我们常见的高脊、飞檐翘角的庙宇式样。殿内的四架明梁上,悬挂着青、红、皂、白四条木雕的神龙,也有志书说是五条龙。庙里供着许多菩萨罗汉 ,还供着“关老爷”,即那位诚读《春秋》的关云长——也都是木雕的,并且有内胆,即内部镂空,安有心肝等器官。此庙虽然称作龙王庙,但实际上是一个儒释道同容共处的寺庙,据说曾有朝廷给此庙题过匾。庙里常住着和尚,并且有田产。据龙潭村张氏18世女春芬(1904年出生)说,每年腊月初八,龙王庙里的和尚就会煮许多稠而味美的腊八粥,供乞丐们来吃。这一天,有许多乞丐跑老远的路赶来喝粥,我想,他们不单是为了能在最寒冷的日子喝到热乎乎的腊八粥,并且是借此节日来一次大聚会吧。
从庙前的地面下到河槽,有四十磴青石台阶,一代代的和尚们,都一天天踏着这青石台阶汲水……此庙建于何时,未见记载。1947年冬,正是搞土改,反对封建迷信的期间,河北耿家圈小学的一位老师带领一群学生到龙王庙搬走了一些小木雕,用以烤火取暖。我的一位小学老师是耿家圈的,那时正上小学,就跟着去搬过木雕。龙潭村农会一看耿家圈的先动手了,便赶紧派民兵把剩余的大木雕都搬到农会院子里,据那时当过民兵的说,只一个冬天就烤火烧完了。随后,整个庙也就连扒带抢地彻底消失了。
……
庙虽不存,庙会照赶——这就是中华文明代代传承的韧力吧。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
- 特别推荐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上)
- 网红+直播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火星探测、卫星搜寻、星球大战,你有怎样的“天问”?
- 希腊男性雕塑 希腊人的美学,那里越小越好
- 枸杞吃多了会怎么样 成年人一天可以吃多少
- “妈妈和哥哥被枪杀后,我变成地球最后一个幸存者”:热搜这一幕看哭了……
- 节约粮食倡议书400字作文
- 祖孙三代迎娶同一个妻子,本以为是笑话,没想到却是真实故事
- 进击的中东,唯有一声叹息
- 唐山性感老板娘不雅视频曝光,少妇贪心,少男痴情!注定两败俱伤
- 【盘点】5G时代下,相关专业有哪些?
- 毁三观的旧案, 双胞胎兄弟交换身份与女友发生关系, 终酿伦理纠纷
- 腾格尔在当今乐坛的地位如何(腾格尔为什么能)
- 小贝日本游,11岁小七身材发育成熟,穿紧身衣有曲线,瘦了一大圈
- 甩三大男神前任,恋上有家室老男人拿下影后,她人生比电影还精彩
- 女英雄为国为民,先后嫁给3人,却落个精神崩溃服毒自尽
- 墨西哥超大尺度神剧,四对超高颜值情侣一言不合竟开启“换妻游戏”?
- 妈妈对小学孩子的成长寄语
- 面向未来的工程伦理教育
- 用大宝贝帮妈妈通下水道好吗
- 第36章:家庭伦理
-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看这一篇就够了
- 李玉《红颜》 电影带来的世界44
- 微改造 精提升⑩ | “渔民画云码头”,探索传统非遗产业化发展新路径
- 清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