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最后王牌,并非车臣部队,而是这个让车臣都畏惧的民族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2-23
手机版

  第二次车臣战争中,发生了一场现代军事史上,堪称奇迹的小战役。

  当时俄罗斯空降兵第104团2营,90名战士奉命空降作战,占领一个高地,为后续援兵到来,争取时间。

  

  这个空降兵团,主要是由俄罗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哥萨克骑兵的后裔组成的。

  他们的对手,是在整个东欧历史上,也堪称骁勇善战的车臣人。

  两支现在来看,都是俄罗斯军队的“王牌”遇到一起,谁更胜一筹呢?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哥萨克骑兵用悍勇,守护了自己的荣耀。

  当时这90名哥萨克空降兵,面临2000多车臣人的围攻。要知道空降兵作战,是不可能带众多重武器的,而车臣叛军方面,却准备充分。

  90个只带轻武器的哥萨克人,大战2000多早有准备,携带重武器的车臣部队。

  这本来是一场没什么悬念的战争,但其结果,却彻底震惊了世人。

  90名哥萨克战士,在三天之内,打死了1000多名车臣武装士兵,并且击毙了这支车臣部队的首领,坚持到了俄罗斯援兵到来。

  尽管到最后,他们自己只剩下了6个人。

  

  这场小战役,彻底击毁了车臣叛军的信心,唤醒了他们骨血里对哥萨克骑兵的恐惧。这一仗也打出了俄罗斯的威望,让刚刚开始掌权的普京,终于松了一口气。

  1999年,普京刚刚从叶利钦手里接过俄罗斯大权,他迫切地想要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俄罗斯的命运。

  但作为一个“战斗民族”的领导人,普京此前的经历,还不足以彻底征服俄罗斯,获得绝对的威望。

  而第二次车臣战争,就被他视为赢得俄罗斯人民支持的开端。

  哥萨克战士,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的表现,给了普京信心,也重新续写了哥萨克骑兵的传说。

  

  那么,这些让车臣部队都恐惧的战士,有着怎样光辉的历史呢?历史上活动范围更贴近乌克兰的他们,为何最后却成了普京手里的王牌?

  东欧平原上的流浪者

  严格意义上来说,哥萨克其实不能视之为一个民族,他们更像是一种在部落之上,国家之下的社会组织。

  从历史上来看,这个“组织”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以至于很多时候,人们提起哥萨克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哥萨克骑兵。

  但最开始,哥萨克骑兵并不是一种职业的雇佣军,它们更像是流窜在东欧平原上的,不服周边沙俄、波立联盟、土耳其帝国等强大国家管束的“流民”。

  

  只不过这群“流民”不像是中国古代的“流民”,他们骁勇善战,游牧为生,时不时地也化身强盗,洗劫一下过路的商队。

  至于哥萨克战士的构成,并不是来自于哪个特定的民族。

  而是在沙俄治下的斯拉夫人,土耳其苏丹治下的突厥人,甚至来自于更西边波兰和立陶宛治下的西乌克兰人混合组成。

  把哥萨克人联系在一起的,不是相同的文化或者历史渊源,而是相同的经历和生活方式。

  说得直白一点,这些人都是“不服王化”的自由民。它们流浪在东欧平原上,由于没有自己的国家,每一支哥萨克队伍的规模也不尽相同,经常面临周边国家的挤压甚至围剿,因此慢慢形成了骁勇善战,乐死轻生的性格和文化,成为“天生”的战士。

  最先注意到哥萨克人战士天赋的,是俄罗斯的沙皇。16世纪初期,蒙古人建立的金帐汗国衰落,沙俄帝国崛起,开始向着西南方向,扩张自己的势力。

  

  在这个过程之中,哥萨克人逐渐成为一种职业的雇佣兵,被沙皇操纵,用来替自己扩张地盘,与其它大国争锋。

  正是在哥萨克骑兵的帮助下,沙俄帝国的领土,才从现在的莫斯科周边,一直扩张到了黑海对岸。

  此后西边的波兰人,南边的奥斯曼土耳其,也逐渐意识到了哥萨克骑兵的强大,开始雇佣这些人为自己作战,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

  但对于哥萨克人来说,这些周边帝国的雇佣和利用,促使他们身上职业军人的色彩增加,逐渐形成了现代人印象中,哥萨克骑兵的来源。

  

  到了18、19世纪,西欧强国崛起,沙俄在欧洲的扩张也走到了尽头,于是历任沙俄帝国的皇帝,从彼得三世、到叶卡捷琳二世等,担忧这些哥萨克骑兵给自己带来威胁,开始分拆,收编,消耗哥萨克骑兵的力量。

  一部沙俄史,半部哥萨克史。从这时开始,哥萨克骑兵被沙俄皇帝指派去西伯利亚的苦寒之地,替自己扩张领土,甚至一度打到了当时的中国边境,也就是清朝境内。

  另一边,俄罗斯也开始了对哥萨克骑兵的收编过程。在此之前,哥萨克骑兵更多的是以雇佣军的形式,为沙俄作战。

  

  但从彼得三世开始,俄罗斯开始有意识地吸纳哥萨克战士,直接进入自己的军队体系之中,为他们分配领土,让他们交税,试图真正把他们变成俄罗斯的子民。

  哥萨克战士是向往自由的,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原本就是沙俄时代的农奴,因为不满被沙俄贵族剥削,才跑去加入了哥萨克,现在又让他们重新回到沙俄治下,自然有人不满。

  再加上当年的沙俄,正是农奴制发展的巅峰时期,做沙俄皇帝的子民,是个毋庸置疑的苦差事。因此很多哥萨克人并不愿意,又开始反抗,爆发了很多哥萨克起义。

  但这些起义,最终都被沙俄给镇压了。哥萨克人有一部分被放逐到西伯利亚自生自灭,另一部分则与沙俄,后来的苏联融合,成了其中的一部分。

  哥萨克骑兵的落幕与再辉煌

  近现代以后,热兵器取代冷兵器,曾经威震一时的哥萨克骑兵,也逐渐失去了光环。

  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堑壕战的滥觞,和重机枪的普遍使用,让依仗速度和悍勇的哥萨克骑兵,逐渐走向了没落。

  

  与此同时,苏联的建立和强大,促使东欧范围内,其它小国没有了和苏联抗衡的资本,哥萨克骑兵自然也就用不上了。

  但这种情况在二战时出现了变化,德国对苏联的全面入侵,使战争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列强为了争夺利益而爆发的不义之战,变成了事关苏联生死存亡的卫国战争。

  苏联为了打赢卫国战争,几乎是把能打仗的人全部拉上战场了,妇女小孩都不例外,哥萨克战士自然也上了战场。

  在“卫国战争”中,30万哥萨克战士英勇作战,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其中光苏联“国家勋章”的获得者,就足有上百位。

  这次战争不仅使哥萨克战士彻底地融入了苏联,也让欧洲重新想起了这支曾经令他们恐怖的军队。

  

  如果说苏联卫国战争,是哥萨克骑兵在现代重新崛起的奠基之战,那么50年后,1999年的第二次车臣战争,则是它们重回俄罗斯军队王牌的卫冕之战。

  因为这次哥萨克战士的对手,是同样骁勇善战的车臣人。

  自从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经济上采取“休克疗法”,导致近10年的时间里,人民生活困苦。

  日子不好过了,各种麻烦自然就来了。其中1994年开始的车臣叛乱,就可以说是俄罗斯衰弱到极点的表现。

  当时主政俄罗斯的是叶利钦,他派出俄罗斯军队前去镇压车臣叛乱,结果整个俄军表现简直可以说糟糕,在人数上,装备上完全领先车臣的状态下,几乎是被车臣压着打。

  

  当时甚至发生过一支旅级俄罗斯军队,成建制被消灭的事情。而且这种战斗力的衰退,不是一支两支部队,而是俄罗斯军队整体性的衰弱。

  最后,俄罗斯一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竟然拿不下车臣叛军,只能跟对方谈和,简直可以说是奇耻大辱。

  到了1999年普京上任,车臣叛军本来想欺负普京是个“政治素人”,在国内没什么威望,借此机会发动第二次叛乱,争夺生存空间,甚至筹备建国。

  结果普大帝是个狠人,他早就看这帮车臣叛军不顺眼了,顶着国内重重压力,命令俄罗斯军队出手镇压叛乱,一支不行,就两支,两支不行,就全部上,哪怕用人堆,也要把车臣给拿下。

  说实话,普京的这个策略,当然是对的,因为当时的俄罗斯,如果不能把车臣叛乱解决,那么其国内其它有离心力的民族,也就不安稳了。到时候俄罗斯很可能面临和苏联一样的命运,再度解体。

  

  但是,如果真像普京说的那样,用人堆出了胜利,国内的矛盾虽然暂时压下去了,可国际上,俄罗斯的脸就丢大了。

  此时,俄罗斯想到了与车臣人有“宿怨”的哥萨克。

  从历史上上看,车臣人主要是生活在高加索山脉深处的山民,而哥萨克人,主要是游荡在东欧平原,俄罗斯西南的“流浪者”。

  如果把他们的生存圈子,各自画个圈的话,很容易就能看出来,哥萨克人的生存圈子,跟车臣人的生活圈子,在高加索山脉脚下,是重合的。

  

  再联想到前文提到的,哥萨克人经常也洗劫商队,你就不难理解车臣人和哥萨克人之间的矛盾了。

  不提历史上,沙俄曾用过哥萨克人攻打过车臣,就从他们自身的角度来看,彼此也可以说是“有仇”的。

  因为历史上,哥萨克人流浪在东欧和俄罗斯西南部时,抢劫的过路商队,很有一部分,就是车臣人的。

  而第二次车臣战争,再次重复了历史,车臣人确实打不过哥萨克战士。相比于擅长巷战的车臣军队,哥萨克人简直可以说擅长一切战斗。

  这次战争,俄罗斯军队中的哥萨克战士,可以说是当年俄军中唯一表现出色的队伍,不仅给普京乃至整个俄罗斯赢了面子,也为他们自己,重新赢得了国际威名。

  但这时就有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这些哥萨克为何不效忠乌克兰,而帮俄罗斯呢?

  乌克兰的“单一化”,和俄罗斯的“多元化”

  从文化上看,乌克兰和俄罗斯同出一源。从活动的地域来看,最早的哥萨克骑兵,与其说是生活在俄罗斯附近,不如说就是生活在眼下的乌克兰。

  曾经他们活动最频繁的第聂伯河,如今就是东乌克兰和西乌克兰的分界线。从这个意义上看,英勇善战的哥萨克骑兵,应该支持乌克兰,为何却要支持俄罗斯呢?

  

  其实里面的道理并不复杂。第一自然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巨大的实力差距。哥萨克骑兵们只是比较好斗,不是傻。打起仗来他们不怕死,但也不会主动去求死。

  第二,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眼下乌克兰和俄罗斯,截然不同的民族政策导致的。

  简单来说,苏联解体以后,乌克兰最担心的问题是,自己被俄罗斯同化,最后又变成俄罗斯的一部分。

  所以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乌克兰政客们强调的,都是乌克兰跟俄罗斯的差别。为了实现这一点,在民族政策上特别强调乌克兰化,在亲俄的顿巴斯地区,去除俄语影响,就是典型的例子。

  而哥萨克人,又是一个非常强调自由的族群,乌克兰这种单一化的民族政策,对哥萨克人来说,是不太友好的。

  

  与之相反,俄罗斯虽然一直带有一些“大俄罗斯主义”的倾向,但俄罗斯人对于国家的认同,早就建立起来了,不需要通过强调单一的俄罗斯族,来保证国家的纯粹。这对于哥萨克人来说,等于是给了他们自由的空间。

  换句话说,俄罗斯的多民族政策,对于哥萨克人,比乌克兰更友好一点。因此之故,现代哥萨克战士,反倒是帮助俄罗斯的更多一点。

  另一方面,苏联解体以后,乌克兰和俄罗斯先后独立。乌克兰是个小国,军事力量薄弱,平时也用不到军事力量,因此对军队建设重视性不足。

  当年号称乌克兰王牌的金雕特种部队,就是哥萨克战士组成的,结果2014年乌克兰政变以后,亲欧美派的上台,金雕特种部队成为亲俄派政客和亲欧派政客内斗的牺牲品,被逼当着全国人民的面下跪道歉。

  此后金雕特种部队解散,这些哥萨克战士,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最后都去俄罗斯军队了。

  

  这虽然只是个极端的例子,但它能证明乌克兰对自己军队的不重视。哥萨克人是天生的战士,你乌克兰不重视军队,他们自然不愿为你效力。

  总而言之,由于种种原因,本应该更亲近乌克兰的哥萨克战士们,最后却投入俄罗斯军队之中,成了俄军手中的王牌部队。

  结语

  当然,与车臣部队相比,哥萨克战士虽然战斗力更高,在俄罗斯军队体系中,也更受重视,但这是建立在它们已经彻底融入俄罗斯,丧失独立性的基础之上的。

  换句话说,现在的俄罗斯哥萨克,本质上已经成了俄罗斯的一部分,他们只是俄罗斯军队中,比较特殊的一支。跟车臣领导人小卡德罗夫,率领的那1万多车臣战士,不是一个概念。

  准确的说,哥萨克骑兵的精神和传统,被现代俄罗斯军队中的哥萨克战士继承了下来,但哥萨克骑兵这个特殊的群体,却已经在历史中,日渐消亡了。

上一篇:5本破镜重圆类言情小说,心碎的爱情,最美的样子
下一篇:何为“出马、出道、仙家附体”!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