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于和伟、张桐珠玉在前,李乃文、张洪睿弯道超越?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2-23
手机版

  在看完《春风又绿江南岸》之后,我也挺好奇的,看看接档的到底是什么好作品?后来从预告中得知是《数风流人物》,内容是我党的建党历史。两位主演分别是李乃文和张洪睿,其实,这两位也是老观众们非常熟悉的实力演员。李乃文不用多说,在很多都市题材和历史题材的连续剧中都看到过他的屏幕创造。而张洪睿就更不用多说了,第一次认识他是在《乔家大院》里。

  《数风流人物》封面

  当时张洪睿正值年轻,在剧中扮演一个跑街的小伙计。那个时候,我就觉得这个演员相当不凡,演艺前途应该不可限量。对于老观众来说,建党题材剧,大家都非常熟悉,而且它还是一部大型群戏,每一个演员要想在这种类型的剧中出彩,那是相当不容易的。既然是群戏,那就意味着很多角色的戏份儿都不太多,即便是主演也不止一个,并且镜头还要不断地在各个主角之间频繁切换,所以,观众对于每个主角都无法形成牢固的记忆。

  李乃文扮演陈独秀

  所以,在这种情形下,想让观众记住某个角色是很困难的。这次我们只看了《数风流人物》开始的两集,我想请问一下大家,剧中的陈独秀和李大钊,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吗?稍微专业一点儿问,两个角色对你形成吸引力和代入感了吗?我想这两个问题,大家都无法给出确切的肯定答案。看《数风流人物》这两集剧情时,不但大家如此,老编也同样如此,我并不比别人聪明多少。

  张洪睿扮演李大钊

  我在标题上引入了两个演员,一个是于和伟;一个是张桐。提起这两个演员就是想让大家比较一下,他们之前所演绎的《觉醒年代》和眼前我们所欣赏的《数风流人物》二者之间的区别。我在标题上为什么发出这样的疑问?既然有于和伟版的陈独秀和张桐版李大钊的珠玉在前,那么李乃文版的陈独秀和张洪睿版的李大钊能否弯道超越?其实,把《觉醒年代》和《数风流人物》的前两集分别拉出来对比一下,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觉醒年代》里于和伟的陈独秀

  特别之前看过《觉醒年代》的读者朋友,我想请你们回顾一下,当时在看完《觉醒年代》的前两集之后,陈独秀和李大钊给你留下的印象深不深刻?不用说,答案必然是肯定的。而目前我们刚看完《数风流人物》的前两集,大家再检索一下记忆,陈独秀和李大钊的印象深不深刻?答案,估计多数读者都回答不上来。可是,两部剧里的陈独秀和李大钊在观众心目中竟有着如此悬殊的差别,为什么?

  《觉醒年代》里张桐的李大钊

  关键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对于主角接二连三的个性化雕刻。个性化就意味着人物性格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特征,在《觉醒年代》里,编导反复地用个性化的趣事,反复在观众心目中夯实角色的印象留存。正是运用这种手法,于和伟和张桐在开始二集剧情中,就稳稳地在观众心目中扎稳了脚跟。而在《数风流人物》里,却忽略了这种反复强化角色记忆的手法,频繁地运用镜头切换,把观众心目中主角的记忆留存搅个稀碎。

  侯京健扮演毛泽东

  应该说,在《数风流人物》中,陈独秀和李大钊的戏份也绝对不算少,可是,他们留给观众的印象,还真就不够深刻。因为他缺少于和伟版陈独秀的有趣细节——个性化雕刻。在《觉醒年代》第一集里,陈独秀就穷得破衣烂衫,吃不起饭,还偷偷地去吃别人的剩饭剩菜,老百姓管这叫“舔盘子”,那是乞丐干的事儿。怎么样?这样的细节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深刻吧?而在《数风流人物》第一集里,编导对主角缺少这样的个性化塑造。

  孙坚扮演张国焘

  再把上面的论述做一下复盘和总结,两部剧里陈独秀和李大钊的不同,其中的关键,就是对主角实施反复的个性化、趣味化雕刻。《觉醒年代》里,编导和演员都非常注重这一点,而《数风流人物》里编导却没有关注这一关键手法。当然,这其中既有导演的原因,也有演员的原因。如果剧组里艺术研讨氛围强,那么,大家就时刻都在研读剧本,研究人物,研究如何外化人物情感及性格。氛围如果相反,那么人物形象就比较一般了。

  举报/反馈

上一篇:畅游武林任我行!怀旧天龙开放门派转换功能!
下一篇:焦作郭主任事件脉络已清晰,应是其妻子发布,被一个细节暴露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