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陆军讲武堂:百年军校,将帅摇篮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2-23
手机版

  原创七言绝句《云南陆军讲武堂》

  走马明黄转角楼,翠湖西畔练兵休。

  风云激荡硝烟逝,将帅丰功万古秋。

  (平水下平声十一尤韵)文/小岩

  云南陆军讲武堂创办于清朝末期1907年,它与创办于1906年的北洋陆军讲武堂(天津)和创办于1908年的东北陆军讲武堂(奉天)并称三大讲武堂;又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和黄埔军校成为对中国历史影响最深的三大军校。

  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公园西畔,是国内原址原状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中国近代军事院校遗址,现已成为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可以免费参观游览。

  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建筑

  来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参观游览,首先就会被其明黄色的建筑所吸引。明黄色的建筑四周围有红色的铁艺栏杆,大门为四根拔节式石立柱,透着古朴沧桑,形状和明黄色的建筑东侧墙体石柱一样。两旁有石牌,其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一为旧址简介,当看到朱德元帅、叶剑英元帅曾在此学习时,更加想好好了解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军事学校。

  进入大门后,呈现于眼前的就是云南陆军讲武堂主体建筑的东楼。东楼正中为很像牌楼的片墙式门楼,凸显于其它两层东楼,下方开拱形大门,正中镶嵌有长条形状的白色石匾,石匾上刻有醒目的黑色繁体字“雲南陸軍講武學校”。片墙式的门楼采用四根拔节式石柱和波纹的弧顶装饰,上有旗座、旗杆,直指苍穹。

  明黄色的墙体上有序对称分布着红色的拱形窗户,窗户周边都带有垛口纹饰。石柱、拱形窗、纹饰等都带有典雅的西式建筑风格。

  穿过东楼拱形大门,来到了占地12000平方米的内操场,呈现在眼前的建筑为巨大的正方形四合院。其由东、西、南、北各长约120米,宽10米,高10米的两层土木石楼房围合而成。东西楼两端设有拱券门,南楼中部有内阅操台。

  建筑内有走廊连通东西南北的四座大楼,对称衔接,浑然一体。这就是中国传统建筑之一的的走马转角楼(通廊甚至骑马都可通过),据说这可是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走马转角楼。

  云南讲武堂旧址是中国极具代表性的中西合璧式风格建筑之一。

  云南陆军讲武堂将星璀璨

  云南讲武堂历史博物馆的游览顺序是从东楼开始的。东楼拱形大门内墙北侧有一个红色的窄门,门旁的木刻牌上有竖版金色的字体“百年军校 将帅摇篮”。走进窄门,开始了学习了解之旅。

  在门外便可看到的是大幅的云南讲武堂历史图片。刚刚参观的东楼外观和这古朴沧桑的图片比对,没有什么不同,走进一看,图片上的一块块“墙砖”原来是云南讲武堂师生的一张张照片。

  最先观摩的是进门左侧墙壁上的讲武堂将帅们的铜塑。瞻仰画像,肃然起敬。时光仿佛穿越到了那个风云激荡、硝烟弥漫的民国时期。云南讲武堂的师生们在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斗,功勋卓著,涌现一大批军事统帅和将领,被誉为“革命熔炉”、“将帅摇篮”。

  从云南讲武堂走出了新中国两位开国元帅、二十几位上将、中将以上高级将领数十人。其中两位元帅分别是中国十大元帅之首的朱德元帅,于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并毕业,为第三期步兵科学员。

  另一位是在中国历史重要转折关键时刻总能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地为人民建立功勋的叶剑英元帅,于1917年考入云南讲武堂学习,为第12期炮兵科学员。

  云南讲武堂还走出了韩国首任总理兼国防部长的李范奭、越南的武元甲大将、朝鲜的崔庸健大将、缅甸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吴奈温将军。

  云南讲武堂英才济济,名将辈出,据不完全统计,毕业生中有220余名成为将帅。

  云南陆军讲武堂创办历程

  云南讲武堂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历时28年,先后经历了清末云南陆军讲武堂和民国陆军讲武学校两个时期。

  甲午中日战后,清为加强陆军力量,下令编练新式陆军,史称新军。当时计划在全国编练三十六镇(师),云南属于第十九镇。

  新军编练时,存在新军军官数量少且素质较低的问题,故培训在职军官成为当务之急。晚清名臣云贵总督锡良上报陆军批准,将原云南陆军武备学堂旧址“酌量添修”,作为云南陆军讲武堂校址。

  1907年9月,云南讲武堂开学上课。由于仓促开办,并无固定章程,学员流失较大。1908年4月,因锡良奉命镇压革命党人,无暇顾及讲武堂办学,故讲武堂处于停办状态。

  1909年2月,锡良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调补东三省总督。1909年春夏之交,署理云贵总督沈秉堃和云贵总督李经羲重新筹办云南陆军讲武堂。1909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十五)正式开学。

  云南陆军讲武堂聘用了一批国内武备学堂毕业生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中国毕业生任教。开办之初分步、骑、炮、工四个兵科,课程仿照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加以调整而成,分为学科、术科两项。最初设有甲乙丙三个班,甲乙两班学制一年,培养对象为现役军官,丙班面向社会招收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青年,学制三年。为更好地培养军事人才,讲武堂还开设“特科班”(尖子班),朱德、朱培德、范石生等一大批名将,都是“特科班”的学员。

  辛亥革命之后的1912年,云南都督蔡锷将军下令,将云南陆军讲武堂改名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

  云南陆军讲武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健全规章制度,组建了一批批优秀教官队伍。教学课程设置适应军队建设和实战需要,教材教法先进,具备完善的教学设施和经费保障及先进的军事器械。

  云南陆军讲武堂还培养了大批有爱国精神、体魄强健,并具有较高军事素质的军官,成为民国时期军事学校的典范之一。

  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办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之际,缺乏新式教官。云南讲武堂的若干师生成为黄埔军校的重要官员。

  1935年7月,云南陆军讲武学校被改编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五分校”。抗日战争结束后,1945年9月,第五分校奉命停办。

  云南陆军讲武堂、讲武学校共办22期,包括校内举办的各种培训队、班,共培养各类军官、军士约9400人。

  云南陆军讲武堂师生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贡献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传到昆明,滇军将领蔡锷(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讲武堂教官、民国时期第一任云南王)、唐继尧(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讲武堂教官、民国时期第二任云南王)等人开始举行秘密会议,讨论布置云南起义事宜。与会人员共同推举云南新军协统蔡锷为起义军总司令,并决定10月30日即农历九月初九发动起义,这就是云南辛亥风云的昆明重九起义。

  起义部队在讲武堂师生作内应的情况下,从北校场发起攻城,蔡锷等部队从东南进攻,经过一夜战斗,于次日凌晨完全占领全城,活捉总督,推翻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

  在这个伟大历史时期,作为主要力量的讲武堂师生,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这所近代军事学校卓越的教学成果。

  袁世凯在篡夺辛亥革命成果当上大总统后,复辟帝制。1915年12月25日,云南首先举起讨袁义旗,宣布独立,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接着进行护国讨袁战争。而后许多省响应云南首义,形成护国运动,并取得胜利。

  护国军的第一、二、三军总司令蔡锷、李烈钧、唐继尧都为讲武堂教官,各军参谋长、梯团长、支队长、营长以上69人中,讲武堂师生59人,占85.5%。

  抗日战争时期,讲武堂师生浴血奋战。曾任讲武堂校长的龙云(云南陆军讲武学校毕业,民国时期第三任云南王)全力支持抗战,组织全省人民,为抗日战场输送数十万将士,其中不少讲武堂毕业生血洒疆场。

  日本投降后,1945年9月28日,以中国第一方面军司令官卢汉(云南陆军讲武学校毕业,民国时期第四任云南王)为受降主官,在越南河内接受日本投降。

  解放战争时期,许多云南讲武学校毕业生也及时投入革命洪流之中。1949年12月9日,卢汉发动云南起义,云南和平解放。

  如今,云南讲武堂旧址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来云南昆明旅游,想要了解那个风云激荡、硝烟弥漫的民国时期,想要追忆那个豪情壮志、义薄云天的历史时空,云南陆军讲武堂会是您很好的选择。

  举报/反馈

上一篇:美国飞虎队父子的中国情缘 曾三次来中国寻访恩人
下一篇:邻里间怎样和睦相处的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