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的《活着》:为何说人在低谷时,别忘了生活的3个真相?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2-23
手机版

  《活着》是余华的经典作品:主人公富贵原本是一个富贵家庭的孩子,但是他迷恋上了赌博,在赌桌上输掉了自己家的大房子和百亩田地,之后生活一落千丈,失去了自己的父亲、母亲、女儿、儿子、妻子、女婿和外孙,虽然这部作品名字叫做《活着》,但是故事里出场过的主角,除了富贵全都死了,而且富贵已至暮年,死亡也是迟早的事情。这部作品通过一系列的死亡悲剧,歌颂了生命的坚韧,同时它也告诉读者们,在人生低谷的时候,这三个生活真相不应该被忘记。

  

  富贵家原本有着不错的家业,但是被他的父亲败光了一些,到了他这一代,直接被败没了,可能是因为他出生以后就一直在享受,并没有为这份家业付出多少,所以也不会有太多的珍惜,失去以后,也不会有多少悔恨,有句老话是这么说的:能吃苦不一定能享福,富贵或许就是这个样子吧,富贵的生活没有让他安分下来,穷苦的生活却让他学会了坚韧。

  这样的财富落差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承受的,在股市中,因为投资失败而跳楼的新闻时有发生,其实这些人只是经历了一次财富过山车,因为运气足够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财富翻了几十倍,可是最后又赔进去了,但其实就算这样,他们的生活也比富贵好很多,起码他们不用面对战乱的时代,不用频频经历生离死别,其实这些跳楼的人,不是不能忍受贫穷,而是不能忍受财富落差,富贵原本虽然是个纨绔子弟,但在这方面,其实做的还是很好的。

  

  对于富贵来说,能够娶到家珍这样一个对他不离不弃的女人,着实是他几辈子修来的福分,其实书里的富贵自己也承认这一点,在富贵沉迷赌博的时候,家珍还大着肚子,走了十多里的山路去找他,现在的年轻人或许很难理解这样的感情,毕竟现在这个年代离婚实在是太正常了,而且离婚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可能是因为对方做菜太咸了,可能是因为收入差距太大了,可能是因为对方睡觉打呼噜了,但这在那个年代的人眼中完全都不是事儿。

  家珍的一生,或许比富贵还要不幸,因为她没有过上多少好日子,这或许是一种传统女性的美丽,那个年代多数都是包办婚姻,结婚之前了解很少,但是那个年代的夫妻,也有很多走到白头的,倒是在自由恋爱的今天,离婚率却一天比一天高,其中的原因或许需要反思一下。

  富贵虽然名字叫做富贵,但除了他的前半生,他的人生和这两个字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在被人设局,在赌桌上输掉了全部的田地以后,他的父亲被他气死了,母亲生病,他去抓药,结果被抓了壮丁,没有见到母亲的最后一面,经过内战、大跃进等社会变革以后,富贵的女儿因为难产而去世,他的女婿也因为工作死掉了,他把孙子接回来了,原本的六口之家,一下子只剩下了两个人,但好歹还有苦根在,看着孩子,或许会有点盼头,但命运似乎觉得给富贵的痛苦还不够,再一次夺走了苦根的生命,苦根的死因,看起来让人忍不住落泪:因为家里太穷了,没有吃过好东西,被豆子撑死了。

  对于一般人来说,接连遭受这样的晴天霹雳,或许早就不想活了,但是富贵承受了下来,他还在过着自己的日子,因为经历就是人生,只要活着,就会不断地经历更多的事情,人生本来就是一边寻找,一边失去的。只要活着,就可以拥有无限的希望,活着本身,或许就是一种难得的幸运。

  

  到了1990年,在中国小说界已经小有名气的余华靠每个月400块的稿费过日子。当时他刚写完一部短篇小说,脑子里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下一部要写什么。就在绞尽脑汁还是没想法的时候,他听到了一首歌,叫做《老黑奴》。

  歌中的老黑奴确有此人,他连续经历了父亲离世、姊妹远嫁、兄弟病故、妻离子散,最终被迫在纽约流浪,穷困潦倒,四年后独自死去,但他从没有一句怨言,依旧用热爱对待这个世界。

  写多了生死悲壮的余华被老黑奴的“以歌报痛”深深折服,决定要为这样的生命态度写一本小说。三年后,余华的《活着》出版了。

  小说的主人公叫福贵,本是纨绔子弟的他因嗜败光所有家产,接受现状决定重新开始的他,又遭受了父母妻儿的相继离世,但福贵仍然对生活充满信心,坚定地活着。

  霎时间,这本书引起巨大轰动,迅速占领全国各大书店,并且一举拿下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第三届世界文学“冰心文学奖”等众多奖项。

  

  1994年,《活着》被张艺谋改编为电影,也获得大量国际电影节奖项。

  美国华盛顿邮报这样评论道:“《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和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

  余华用笔刻画了一个苦不堪言的悲剧人生,但实际上却是一则讲给每个成年人听的寓言。《活着》,是一本值得每个成年人用一生来读的书。很多人第一遍看完,会觉得这是一本不错的小说,但第二遍看完时,就会对某些情节感同身受。

  余华曾说:“人类是无法接受太多事实的。”的确,我们一边为福贵的悲惨境遇打抱不平,另一边却依旧被生活折磨地无力起身。我们无时无刻都在证明自己认认真真地活,从走的每一步路,到为国家做的每一丝贡献。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是为了向谁证明?日复一日机械化的工作和生活,让我们深陷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世俗中。你有没有认真想过“活着”的意义什么?在《活着》的最后,余华给了你答案。

  “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他表现出了余华出色的叙事能力,通过富贵悲惨的一生,赞叹了生命的韧性,着实值得一读。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书籍,《活着》曾一度风靡全球,打动了无数读者,获得多项奖项。

  余华至真至诚的笔墨,确实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够感受到活着的意义,看完后,似乎对人生又有了一种新的认知。如果你还没看过《活着》,不妨看一看,感受下这部伟大的艺术作品!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书不贵,也就一份外卖的钱。

  举报/反馈

上一篇:读白居易《采莲曲》,描写夏日荷塘风光,塑造娇俏的初恋少女形象
下一篇:阔太李嘉欣与老公合体亮相,她保养得当就算了,连她老公也没变老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