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孙悟空是石猴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2-23
手机版

  在小说中,孙悟空经历了很多的名称变化,最开始被人叫做石猴,征服了群猴以后被叫做美猴王,去拜师学艺被赐名孙悟空,初次当官是弼马温,再次当官是齐天大圣,被唐僧收徒叫做孙行者,最后封佛了叫做斗战胜佛。

  然而,一个人即便后天的成长过程中获得了各种五花八门的成就和称号,终究还是最开始的那个名字是你的本来面目,这是无法通过后天的各种社会附加的头衔和光环去掩盖的。孙悟空是石猴的身份设定,作者写的很清晰,一块多长多高的石头,经过了多少岁月,感而通灵,内育仙胞,产一石卵,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为什么要安排一个石猴的身份呢?石头和猴子,哪个才是他的生命本源呢?

  把一个人物设为石头生的,是古代小说的一种常用写法,如红楼梦的通灵玉也有类似情节。石头蹦出来的人,就是指天生地养,无父无母,不服三纲五常,不惧权威,反叛心极重的逆子。这种性格的人物本身就是违背了当时的社会伦理,不容于世的,如果硬要给他安上一对父母,恐怕他们也不敢承认自己有这么个孩子,只能写成无名氏所生。

  古代父母认为孩子太反叛不好管教,把他逐出家门时就会骂:你是石头里蹦出来的,不是我生的,你自谋生路去吧,见了别人不许提我们是你的父母!

  菩提祖师把孙悟空逐出师门的时候,也说了类似的话。做了人家的师父不是好开交的,弟子的一言一行都会牵连到师父身上,菩提祖师深知孙悟空的脾气秉性,把他逐出师门是最好的处理方法,一来自己还可以继续清静无为与世无争。二来孙悟空也可以大展拳脚,不受拘束地去闯出自己的天地。

  师父的格局大,眼光长,并不是单纯的惧怕猴子连累自己,惧怕仇家找到自己,他对猴子是真心实意的希望他好,也明白志不同道不合无法强融,师父志在出世归隐,悟空志在入世建功。

  

  石头用来形容人,会有什么品质呢?就是骨头硬,百折不挠,以及心如顽石,倔强顽固。

  孙悟空的心性十分刚硬,从来不懂得降低姿态迎合别人,唯有少数几人能让悟空折腰,菩提子的传道授业和如来的强权威慑,除了这二人之外,基本少有别的人可以约束他,观音和唐僧也是借着如来的紧箍咒来作威。

  悟空有多倔强顽固呢?三打白骨精一回,唐僧已经在不停地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停止动手,他仍然顶着头痛欲裂把白骨精杀死了。虽然事后证明了孙悟空是对的,但是他的行为是典型的吃力不讨好,出了最多力,建了最多功,却最不受领导的喜欢。因为社会环境就是如此,人与人之间是有等级之分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容许个人有平等对话和讨论是非的机会。是是非非不是按照事实依据,而是按照身份等级来确立。师父说得对当然是对的,师父说的错了也必须是对的,作为弟子只需要一言不发地埋头伺候师父以及给师父收拾烂摊子就行了,不需要你个性太强。

  在这种封建礼教压迫下生活的人,心如顽石、头硬如铁的人才敢于对抗君权父权,才是人们心中的英雄形象。

  

  那猴子用来形容人,会有什么品质呢?聪明伶俐,急躁好动,乐观幽默。

  聪明和急躁自然不用多说,悟空的一言一行无不体现,乐观却是更难得。小说前期的孙悟空,当他发现武力可以让自己获得越来越多东西时,他就开始大展拳脚了。先收服四海千山的各类妖魔,能战平的则结为兄弟,划分利益范围;再到地府收服阎王,为自己和族人续了永寿;又到东海去打劫武器和披挂,到凡间军队去打劫兵器,给自己和族人进行武装。之后两次招安做官,两次造反,直到如来收服猴子,他的武装革命之路才算是中断了,开启了监狱人生模式。

  革命只差临门一脚就失败了,这么大个跟头换了别人就挺不过来了,如很典型的楚霸王项羽,听见四面楚歌就心理崩溃自刎乌江。孙悟空并没有被监狱生活磨灭希望,也并不因没一个亲戚朋友顾念旧情前来探监就失去生活信念,依然热爱生活,想方设法要重获自由。

  创业失败,负债累累,无期徒刑,颜面扫地,众叛亲离,这些都是人生惨剧,在悟空身上都变成了乐观幽默的经历,被当时的百姓当作人间喜仙来信仰。

  强者为尊应让我,敢为人先称英雄。孙悟空在后期不会再说这句自负的话了,但是这份乐观保持不变,小说里每当唐僧滴泪哭诉想家时,猴子都会安慰师父不要动摇信念,继续坚持才能获得成功。

  

  神话传说虽是虚妄,人们寄托的精神信仰和朴素的理想愿望却是真,世人都希望自己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孙悟空,既能打,又经揍,能吃苦,能享福,不怕生活的种种挑战。

  好了,关于为什么孙悟空是石猴这个话题就说完了,以上都是个人拙见,仅供娱乐,如有兴趣,欢迎交流。

  举报/反馈

上一篇:谈谈明朝的崇祯皇帝,性格和做法加速了明朝的没落
下一篇:白色,隐藏了很多秘密!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