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宏观: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三大信号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2-12-14
手机版

  事件描述

  2022年12月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事件评论

  不一样的历史定位,兼顾长期规划与短期形势

  从往年经验来讲,市场对12月政治局会议的关注点聚焦往往在于:12月会议对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何指引?提取增量信息的方法,主要是将12月会议的内容与当年10月、7月会议以及去年12月会议的内容进行对照研究。

  但本次会议的特殊之处在于党的二十大会议刚刚落下帷幕。二十大的召开,使得决策层在如何认识当前形势、未来任务如何部署,这两大问题上做出了划时代的判断。这使得12月政治局会议的历史定位与近四年同期的会议存在明显不同。正因如此,今年12月会议与7月会议的可比性有所下降。

  在我们看来,12月政治局会议的关键点或在于:如何认识长期规划与当前形势的关系,如何把握长期规划在明年推进的节奏?

  “稳字当头”是基础,底线思维贯穿短、中、长期

  对于明年经济工作,中央依旧强调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我们发现,关于“稳”的表态更丰富,且更为突出。

  在形势判断部分,与“稳”相关的新提法就有两处:1)今年面临“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2)最终“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而在重点任务部分,与“稳”相关的政策目标表述进一步加强:1)“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2)“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而在岁末年初民生工作的部署上,也特别强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回顾二十大报告,中央强调我国“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而从12月会议也能看到:“稳定”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我们认为,“保持大局稳定”将是贯穿短、中、长期,覆盖各个方面的基石性要求。因而,即使12月会议对于地产、隐性债务等问题没有表态,依然不妨碍以“化解风险”为主轴的政策持续推进。

  经济工作重在开局起步,长远目标是政策主轴

  除了保证稳定以外,12月会议对于如何“求进”也有涉及。

  从整体看,12月会议对明年经济复苏的表态积极,要求:1)“大力提振市场信心”;2)“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更重要的是,12月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的目标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这意味着,经济政策的重心不仅在经济增速,而更重视培育长期发展动能。

  把发展的眼光放长远,也体现在多个方面:1)强调“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要求各类政策“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3)同时强调国企、民企、外资的作用;4)突出微观主体积极性问题,提出“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总的来说,二十大报告支持的方向,将是明年产业政策重点发力的方向。由此来看,自主可控、三大安全等主题方向大概率仍是产业政策支持的重点。

  财政加力提效,货币精准有力,产业兼顾发展安全

  具体到短期经济,会议虽然延续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基调,但“三稳”的政策工具、扩大内需的路径,都有明显调整。

  在政策工具上:1)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较此前的“提升效能”、“积极有为”更进一步;2)货币政策“精准有力”,且未提“流动性合理充裕”,意味着宽货币政策更强调“有的放矢”,“稳物价”目标下,料难出现“大水漫灌”局面;3)产业政策“发展和安全并举”,延续了二十大会议的精神。

  同时,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出口增速持续下滑的背景下,扩大内需对于稳增长至关重要。在扩大内需的路径上,会议强调的是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前者预示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居民资产负债表修复驱动消费回暖,将成为内需中流砥柱;后者也并非像往年那样泛泛而言“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这与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产业政策兼顾发展与安全相互印证。

  现实引导路径,蓝图标定方向

  总结而言,12月会议所释放的信号有三:1)稳定是发展的基础,各方面政策要合力保证大局稳定;2)短期“三稳”,扩大内需是关键,消费是基础,投资是关键,政策工具上,财政继续发力,货币有的放矢;3)发展看长远,二十大擘画的蓝图将是支持性政策的主要源泉。

  因而,我们认为,“会议不提及”不等于“政策不作为”,尊重客观现实和规律进行相机抉择,或许是短期政策的主要特点。而中长期政策将锚定二十大的长远目标,不断调整政策节奏。

  立足当下,随着防疫政策逐步优化,中国经济将迈出关键一步。海外经验与经济现实决定了:货币政策稳健偏松,财政政策积极发力,将是保持经济平稳转换的关键。

上一篇:北京大美寰宇影业有限公司讲述广州解除临时管控,烟火气回来了
下一篇:玩家流失《守望先锋2》口碑跳水 “归来”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