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达洒脱,不形于色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2-12-14
手机版

  《世说新语》德行篇 第16则

  王戎云:“与稽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小译:

  王戎说:“和嵇康相处二十年,未曾看见过他有喜怒的表情。”

  杂评:

  阮籍是不说,少说,要说,就说些玄奥的话。嵇康则是豁达洒脱,什么事情都不放在脸上。

  当然,作为朋友嵇康的洒脱会让人心折佩服。

  而作为当权者,就会很不舒服。

  景元四年(263年,一作景元三年)嵇康出面为友人吕安作证,触怒了司马昭。此时,与嵇康素有恩怨的钟会,趁机向司马昭进言,以陷害嵇康。司马昭一怒之下,下令处死嵇康与吕安。

  嵇康是好朋友,好思想家,好文学家,放到一个现代,肯定是一个学术明星,大V公知。但那个年代他不会做司马家的好臣子。

  有时豁达和洒脱,其实是对权力和当权者的一种无形的反抗和讽刺。

  附注:

  1、嵇(jī)康(224年—263年 ,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 。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嵇康工诗善文,其作品风格清峻。

  2、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字濬冲。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

  王戎出身琅玡王氏。长于清谈,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最初袭父爵贞陵亭侯,被司马昭辟为掾属。累官豫州刺史、建威将军。后参与晋灭吴之战,吴国平定后,因功进封安丰县侯。在荆州拉拢士人,颇有成效。又被征召为侍中,迁任光禄勋。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傅、中书令、尚书左仆射等职,并领吏部事务。元康七年(296年),升任司徒。王戎认为天下将乱,于是不理世事,以山水游玩为乐。司马伦杀张华等,王戎因是裴頠的岳丈而被免。又起用为尚书令,再迁司徒。

  

  举报/反馈

上一篇:狐狸智商有多高?看看这只白狐的智商
下一篇:中国根本没有狮子,那么,为什么狮子会在中国混的这么好?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