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韦小宝为什么知道小玄子身份以后就一副奴才样,放不开了?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2-12-14
手机版

  为什么韦小宝不利用康熙和韦小宝是朋友的软肋,让韦小宝可以不必如此卑躬屈膝,甚至韦小宝可以借此捞点好处。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康熙的君主思想很重:韦小宝是个非常会察言观色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康熙的心态,知道自己如果逾越底线了,那就完蛋了;

  第二点,朋友心态:韦小宝心里把康熙当作好朋友,又十分讲义气,他不会利用康熙是自己朋友这点优势去捞取好处。这反而客观上对他有帮助。

  先看韦小宝这边:

  韦小宝刚开始年纪小,没弄懂君臣之间的关系,有点天真的以为皇帝说“我们是朋友”,以后,就觉得很高兴,还好海公公一声棒喝,才让他明白了。

  原文中提到:

  海老公厉声道:“我有一句话,你好好记在心里。今后皇上再说跟你是朋友什么的,你无论如何不可应承。你是什么东西,真的能跟皇上做朋友?他今日还是个小孩子,说着高兴高兴,这岂能当真?你再胡说八道,小心脖子上的脑袋。”

  韦小宝还是挺明白的,一点就透,海公公一说他立刻懂了——皇帝岂能真正和你交朋友?从此他不敢超越这个底线,甚至想都不敢想。

  海大富

  韦小宝确实听进去了海大富的忠告,而且后面也是这么做的。他明白了这个所谓的朋友关系,只是康熙皇帝的游戏,不能当真。

  如果要想得到好处,只有多做事,让君主自己觉得欠他人情,而他又不居功自傲,这才是真正高明的办法。

  韦小宝从小在妓院长大,无论老鸨妓女还是茶壶,这些都是充斥着赤裸裸的欲望与权力,更别说三教九流人生百态,那是市井中的市井,泥潭中的泥潭。

  所以他做人的圆滑根本就是生存本能。明白人与人的地位与感情的关系,自然能够处理好与康熙的关系了。

  明确了这一准则,后面他为人处世,调整和康熙的关系,就基本水到渠成了。

  再看康熙这方面:

  索额图细细打量小桂子,说道:“小公公,你今日护驾之功,可当真不小啊。”韦小宝道:“那是皇上的福气,咱们做奴才的有什么功劳?”

  康熙见韦小宝并不居功,对适才这番激斗更只字不提,甚感欢喜,暗想自己亲自出手,在鳌拜背上插了一刀,此事倘若传了出去,颇失为人君的风度。又想:“小桂子今天的功劳大得无以复加,可说是救了我的性命。可惜他是个太监,不论我怎么提拔,他也总是个太监。祖宗定下严规,不许太监干政,看来只有多赏他些银子了。”

  康熙虽然十分希望有个好朋友,但皇帝的身份让他十分看重尊卑有别和祖宗礼法。

  如果这一段康熙的心态表现得还不够明显,还有下面一段:

  次日去见小皇帝,康熙见他鼻青目肿,头发眉毛都给烧得七零八落,大吃一惊,登时料到是那宝贝御妹的杰作,问道:“是公主打的?受的伤不重吗?”

  韦小宝苦笑道:“还好。师父,徒儿丢了你老人家的脸,只好苦练三年,再去找回这场子,为你老人家争光。”

  康熙本来担心他怒气冲天,求自己给他出头,不过御妹虽然理屈,做主子的殴打奴才,总是理所当然,但如不理,却又怕他到了五台山上,服侍父皇不肯尽心,正感为难,听他这么说,竟对此事并不抱怨,只当做一场玩耍,不由得大喜,笑道:“小桂子,你真好!我非好好赏赐你不可。你想要什么?”

  对此,韦小宝的想法是:

  韦小宝心想:“以前和他摔跤,便似朋友一般。但他是皇帝,我是奴才,这朋友总是做不久长。这次回北京来,眼见他人没大了多少,威风却大得多了,‘小玄子’三字再也叫不出口,不如改了称呼,也是拍马屁的妙法。”当即跪下,咚咚咚磕了八个响头,说道:“师父在上,弟子韦小宝是你老人家的开山大弟子。”

  康熙只担心韦小宝肯不肯替他做事,对韦小宝的伤势则不怎么关心,并且觉得主子殴打奴才理所当然。韦小宝也一眼看出康熙的想法。

  康熙“君为臣纲”的思想文中随处可见,韦小宝不可能敢逾越规矩的。

  其实在经典的98版鹿鼎记里,其中康熙和韦小宝常常说“好兄弟讲义气”,导致观众们很难接受康熙的这种利下属的心态。

  鹿鼎记里的康熙

  但是研究一下康熙和韦小宝之间关系的时候,原著的情节才是合理的,原著康熙的心态才是一个正常皇帝该有的心态。

  但这并不表示韦小宝对康熙而言,仅仅是一个宠臣,康熙后期的一些行为,比如定下六十年之约,以及六下江南寻觅韦小宝等等,对于一个皇帝而言,已经是出格的行为了。康熙和韦小宝曾聊过正德皇帝和李凤姐的故事,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

  韦小宝把康熙当成好朋友,他不会利用好朋友给自己捞好处。但是如果把自己当奴才,他又可以正大光明拍马屁要赏赐。

  比如原文中:

  韦小宝心中一寒,这句话实在不易回答,当时这白衣尼行刺康熙,他情急之下,挺身遮挡,可全没想到要讨好皇帝,只觉康熙是自己世上最亲近之人,就像是亲哥哥一样,无论如何不能让人杀了他。

  ……

  韦小宝大声道:“我不是讨好他。小皇帝是我朋友,他……他说过要永不加赋,爱惜百姓。咱们江湖上汉子,义气为重,要爱惜百姓。”其实他对康熙义气倒确是有的,爱惜百姓什么,却做梦也没想过,眼前性命交关,只好抬出这顶大帽子来抵挡一阵。

  还是刚刚那段,韦爵爷当真十分会做奴才。

  韦小宝心想:“以前和他摔跤,便似朋友一般。但他是皇帝,我是奴才,这朋友总是做不久长。这次回北京来,眼见他人没大了多少,威风却大得多了,‘小玄子’三字再也叫不出口,不如改了称呼,也是拍马屁的妙法。”当即跪下,咚咚咚磕了八个响头,说道:“师父在上,弟子韦小宝是你老人家的开山大弟子。”

  其实韦小宝和康熙的君臣关系中,还是有一些友情成分的,他们二人的关系没有那么完全不堪的利用关系。

  关于康熙和韦小宝二人的关系,每个人感觉都不一样。在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专治统治下,两个身份地位天差地别又都十分孤独的人,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关系。

  

  这个关系是朋友和君臣两样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新物质,并且由于韦小宝特殊的出身、性格以及天地会香主的身份,这个关系变得绝无仅有。

  他们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的直线式的越来越不亲近,而是波浪式的疏离,例如韦小宝去五台山做和尚之前,还想着和康熙的朋友做不长久,当了和尚之后,九难师太来刺杀康熙,他又把康熙当成亲哥哥。

  他们的关系固然越来越疏远,但感情其实越来越深厚,刚认识韦小宝的康熙固然对韦小宝很纯粹,只想着韦小宝每天陪他玩罢了,但作为一个帝王,他也绝不会容下韦小宝那样的欺骗和背叛。

  那可是欺君之罪。

  很多人说的都对,韦小宝不利用康熙对他的感情才是对的,才能步步高升。

  但是,关于第一点,这并不代表韦小宝从来没有利用过康熙,只不过他的利用方式很巧妙。而且康熙的底线真的不容越过。

  原文提到:

  康熙冷笑道:“天父地母,反清复明!韦香主,你好大的胆子哪!”

  韦小宝但觉天旋地转,脑海中乱成一团,第一个念头便想伸手去靴筒中拔匕首,但立即想起:“他什么都知道了!既然问到这句话,就是翻牌跟我比大小。他武功比我高,我一剑刺他不死的。就算能杀了他,我也决计不杀!”当下更无迟疑,立即跪倒,叫道:“小桂子投降,请小玄子饶命!”

  这“小玄子”三字入耳,康熙心头登时涌起昔日和他比武玩耍的种种情事,不由得长叹一声,说道:“你……一直瞒得我好。”

  此处利用了儿时的情谊,暂时有用,但很快失败了,康熙该摊牌还是摊牌。

  关于第二点,韦小宝一副奴才样并不代表他内心真把自己当初奴才了。这么做只是讨皇帝开心获得升赏,其中关系既有朋友交情又有替皇上办事的奴才态度,这两者之间游走得非常巧妙,这也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原文中:

  各人上马向东驰去,韦小宝等四人给夹在中间。韦小宝只盼有追兵赶来,将自己擒回,小皇帝对自己情义深厚,这次虽然大大得罪了他,未必便非砍头不可,洪教主阴险毒辣,落入他手中,可不知有多少苦头吃了。但一路行去,再也听不到追兵的蹄声。众人所乘坐骑都是王进宝所选的良驹,奔驰如飞,后面就有追兵,也没法赶及,何况赵、王、孙三总兵早将追兵引得向北而行。

  放跑了皇帝一心要抓的反贼,还搁那盼着皇帝能救他一命,这可不是奴才这种身份敢想的。“未必便非砍头不可”!韦爵爷您可真敢想。

  康熙却笑了起来,说道:“你要钱的本事可高明得很哪,我一点儿也不知道。”

  韦小宝又道:“小桂子该死!”脸上却有得色,心道:“做官的人伸手拿钱,怎能让你做皇帝的知道?你在我手下人之中派了探子,只能查到我敢不敢造反。你妹夫右手收钱,左手入袋,连你大妹子也不知道,你这大舅子就万万查不到了。”他嘴里自称“奴才”,心中却自居“妹夫”。

  看来建宁公主可是帮了大忙了,多了一层亲戚关系就又多了层防弹衣。

  建宁公主

  要说康熙利用韦小宝,确实有一些,但完全利用和韦小宝的感情,就有点过了。

  除了在通吃岛上的圣旨有那个嫌疑,其他时候更多的是你办事我给你大官做,你做事之前我夸夸你给你洗洗脑,让你更加用心替我办事。

  但并没有利用和韦小宝交情的意思,只是正常的御下之术,不过韦小宝听说书长大,深受洗脑,事事想着和康熙讲义气,容易让人误以为康熙在利用韦小宝的义气。

  

  其实,二人明面上讲的也一直是忠心,康熙很少提及“义气”二字。康熙一直误以为韦小宝对他是忠心而不是义气,直到最后一章,康熙才彻底明白韦小宝对他是义气,所以,之前自然没有利用韦小宝感情的意思,甚至想不到去这茬。

  更何况,康熙是皇帝,手握无数资源,在他眼里,他手下的官员替他做事,是天经地义的,哪里有利用别人感情差遣人做事的道理,有的只是用皇权威逼或者爵禄诱逼,用感情差遣别人是绿茶才做的事情。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在倚天屠龙记中,有两个女政治家赵敏和周芷若,对比一下。

  拥有大量资源的赵敏对张无忌从来都是直来直去,设计陷害也是光明正大地站在对立面设计陷害,绝不会一边往张无忌怀里钻,一边欺骗张无忌利用张无忌的宅心仁厚。

  而几乎没什么资源的周芷若,就绿茶的多。康熙掌握的资源比赵敏还要好多,更不会屑于做这种事情。

  而通吃岛上,康熙确实有利用韦小宝感情的嫌疑,但是如果他真的只是想利用韦小宝灭掉天地会,为什么不先用六幅画和好听的话把韦小宝骗回来再逼他就范?为什么要光明正大地在通吃岛上就告诉韦小宝自己除掉天地会的计划?

  如果韦小宝真的仅仅是康熙的一枚棋子,他未免光明正大过头了吧?说到底,还是韦小宝不在身边,自己着实无聊,康熙除了要灭韦小宝灭天地会之外,和韦小宝还有更加长远打算,不能杀鸡取卵,毕竟身边也就剩这个狡猾胡闹的小桂子肯真心对自己了。

  

  所以,在通吃岛上,康熙厚着老脸不要,让一大群人把“小玄子”挂在嘴边,与其说是想韦小宝灭天地会,倒不如说想韦小宝了。这种情况下,利用一下对方的感情也无可厚非。

  这几年来康熙忙于跟吴三桂打仗,昼夜辛劳,策划国事,身边少了韦小宝这个少年臣子说笑话解闷,有时着实无聊,此时君臣重逢,甚是开心,说了好一会闲话,问了他在通吃岛上的生涯,又问起台湾的风土民情。

  ……

  康熙熟知韦小宝的性格本事,料想他决不致轻易为匪人所害,何况又寻不着他的尸首,此后不断派人明查暗访,迄无结果。

  后世史家记述康熙六次下江南,主旨在视察黄河河工。但为什么他以前从来不到江南,韦小宝一失踪,当年就下江南?巡视河工,何须直到杭州?何以每次均在扬州停留甚久?又何以每次均派大批御前侍卫前往扬州各处妓院、赌场、茶馆、酒店查问韦小宝其人?查问不得要领,何以闷闷不乐?后人考证,《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之祖父曹寅,原为御前侍卫,曾为韦小宝的部属,后被康熙派为苏州织造,又任江宁织造,命其长驻江南繁华之地,就近寻访韦小宝云。

  有人说,康熙在最后对韦小宝已经封无可封了,康熙也不需要韦小宝再替他做什么了,所以韦小宝必须走,不然避免不了兔死狗烹的命运。

  但是,既然韦小宝对康熙已经没有用了,康熙为何还要下江南寻找韦小宝呢?

  所以,君臣身份下,康熙对韦小宝还是有感情的。

  最后总结一下:

  其实,从康熙不怎么利用韦小宝的感情和韦小宝不怎么利用康熙的感情原因是一致的。感情这玩意,被利用多了就变质了,他们的做法是对的。

  就是因为康熙没有一天到晚提和韦小宝的交情,没有利用交情让韦小宝做事,当然,康熙用的是高官厚禄。

  所以最后无论他怎么折腾韦小宝,韦小宝还是要和康熙讲义气,不愿意带天地会的人杀进皇宫好自己做总舵主,慷慨解囊捐助一百五十万两白银,离开康熙也不去挖宝藏。

  也正是因为韦小宝没一天到晚提和康熙的交情,没有利用康熙对他的感情升官发财,因为人家凭的是真功劳,康熙才会给他很多破格提拔,甚至在摊牌后对韦小宝屡次妥协,康熙即使被气得不轻还是忍不住六下江南找人。

  不利用感情其实才是真的会做人,钱欠了好还,人情欠了不好还。感情牌,其实很不好打。

  举报/反馈

上一篇:四首极美的红颜知己诗:衷肠诉处谁人听,一生寻觅空劳情
下一篇:斗破苍穹:七彩吞天蟒在魔兽山脉称王,完整版天火三玄变在天墓中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