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解放战争、朝鲜战争,在军中无任何职务,徐海东为何评大将?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2-12-14
手机版

  1955年全军大授衔时,徐海东被授予大将军衔,位列第二,排名仅次于粟裕将军。

  

  这难免引起一部分人的不满,因为徐海东常年在后方疗养,一连错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并且在军中未担任任何职务。很多人觉得授予大将军衔不妥,对此毛主席给出的解释为:“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巨大贡献之人”,授大将军衔合情合理。

  那么,毛主席口中的“对中国革命有巨大贡献”是什么贡献,徐海东的战功能否撑起大将军衔?今天这篇文章就为大家娓娓道来,且看授予徐海东大将军衔是否合适。

  

  徐海东治下的红二十五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是所有长征队伍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部队

  1935年9月16日,一个面带“大酒窝”的将军率领他的队伍和刘志丹率领的陕北红军会师于延川县永坪镇,从而揭开了红军会师的序幕,也揭开了红二十五军神秘的面纱。

  这个面带“大酒窝”的将军就是 徐海东,他率领的这支队伍就是红二十五军。

  

  如果我们深入研究红军长征的路线图,会发现从豫南到陕北之间,有一条独特的路线。红二十五军走了一条和其他红军截然相反的行军路线,这支孤独的队伍于1934年11月16日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他们并未寻求与主力部队会师,而是靠自身的力量完成 了此次征程。他们走的路线极为特殊,包括中央红军、红二、红四方面军在内的大部分主力都是沿着四川省西部的雪山草地北上的,而徐海东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却是从中原腹地直插北方

  这样的路线要比其他部队更接近国民党军阀的统治中心,可想而知,有这样一支队伍出现,会引发怎样的震动。

  

  事实上,红二十五军长征造成的冲击效应,犹如摸了老虎屁股一般。他们不得不面对国民党军各路诸侯的穷追猛打。可他们却杀出了重围,并取得傲然的战绩。

  他们在陕北会师时兵力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是唯一一支越打越多的红军;他们在长途中创建了全新的革命根据地,建立起完善的县乡组织;他们在陕北会师时还有“一大笔资金”,以至于在关键时刻给中央红军伸出援手。令毛泽东几十年来都不忘这份恩情。

  

  徐海东率领的这支红二十五军一路过关斩将、披荆斩棘,先后打败国民党军、东北军、西北军、陕军、马家军,令敌人闻风丧胆。打得蒋介石咬牙切齿。称徐海东是“文明之一大害”。

  因为徐海东这种飘忽不定,神秘莫测的风格,日本记者波多野乾一在其书作《延安水浒传》中,将徐海东比作为“拼命三郎石秀”,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则在其书作《西行漫记》这样记载道:“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威名远播了,也没人比他更加神秘了。”其威名可算远扬域外。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尽管和徐海东交手的国民党军官多是保定军校,日本士官学校的佼佼者,可打败他们的徐老虎却从未上过任何军事院校。徐海东,1990年6月17日出生于湖北黄陂徐家桥村。自幼家境贫寒,世代靠陶艺为生,他本人也做过11年的苦力。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而在从军参加北伐前对军事一无所知。”

  用徐海东自己的话来讲他的军事技能全是在“青山大学”学习的(方圆几千里的大别山),这是一名矫健勇猛的战将,从北伐攻打汀泗桥开始他先后多次负伤,光弹孔就17处。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又在战争中锻炼出极强的心理素质和出色的军事智慧。徐海东是一众红色军队中的优秀将领之一,他们在中国军事史上的地位亘古未有。

  

  在个人品质上,徐海东是典型的刚正不阿,面对错误路线动不动局杀人的威压,很多人缄口不言,唯独徐海东会据理力争认为不该打击的同志,给出的理由朴实无华——对方出身穷苦。在徐海东看来,出身穷苦便是好人。但他也秉笔直书地说曾遇到过全心全意支持抗战的富人,富人也绝非全都是坏人。面对如此坦荡的人,尽管在张国焘极“左”思想的压力下,鄂豫皖省委书记沈泽民(茅盾的亲弟弟)仍对外坚称:只要我不死便不许动徐海东。

  

  在战场上,徐海东集凶悍和刁钻于一体,既勇猛又善于运用灵活的战术。其军事指挥才能令党内各级指挥官都惊叹不已。他对于地形和战机的把握近乎天成,即便以弱对强,也总能打出俘虏比自己部队还多的战机。有人这样面熟过徐海东的指挥才能:“在他所指挥的战役中,鲜有失败。而他最喜欢的战法就是 出其不意的奇袭。总是从对方的侧后方攻击其中心,使敌人猝不及防地崩溃。他的这种战法叫做从肋骨中掏向敌人的心脏。斯诺之所以说他神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几乎没有对手在面对徐海东的时候能够想清楚,和他作战的到底是一只猛虎,还是一只狡狐。

  

  猛虎配强兵,红二十五军从何而来

  毋庸置疑,徐海东的出色,离不开红二十五军这支优秀的劲旅与之匹配,虎将才能发挥出真正的雄风。

  宝马配伯乐,虎将配精兵。那么这支我军战史上最特殊的红军有着怎样的渊源,又是何种原因导致他们踏上了这次孤独的征程呢?他们在长征途中又打了哪些硬仗呢?

  

  1.红二十五军的由来:红二十五军源自鄂豫皖,其前身是红四方面军的一部分。鄂豫皖是红四方面军的摇篮,曾有维持数年的红色政权“鄂豫皖省”。1932年初,蒋委员长亲自挂帅任“鄂豫皖”三省总司令,集结了26个师30余万人对鄂豫皖发动了第四次大规模“围剿”。红四方面军以寡敌众,奋力苦战,与敌人鏖战至秋季仍未能扭转战局,被迫于1932年10月撤出鄂豫皖苏区,向陕北地区实施战略转移。此时,尚有5个团加一个特务营留在红军苏区,掩护主力突围,他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失去了统一的领导和指挥,但仍然坚持与敌人周旋,独立自主地坚持苏区反“围剿”作战,这便是红二十五军的前身。

  

  2.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原因:留守在鄂豫皖的红四方面军部队曾使用过红二十五、红二十七、红二十八三个军的番号。这支队伍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逐渐恢复元气,1933年4月统一改编为红二十五军,军长吴焕先,副军长先后为廖荣坤、徐海东,总兵力达13000余人。但在张国焘极“左”思想的指导下,错误地在七里坪与拥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展开决战,此战的失利使红四方面军不得不放弃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而且给红二十五军带来极大的伤亡。

  1934年4月,突出重围的红二十五军再次集结,重新整编,由徐海东担任军长,吴焕先任政委。此时的红二十五军犹如落单的猛虎,疲于应付国民党各路大军的围追堵截。困境中,徐海东认为红四方面军已不可能回师,于是向中央发电报告当前的斗争形势和困难处境,请求中央对未来斗争方向作出指示。

  

  中央在接到电报后十分重视,经过对情况研判,周恩来派出斗争经验丰富的红色军事专家程子华前往鄂豫皖,要求红二十五军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1月11日红二十五军转移至罗山县何家冲一带,对部队进行了整编,随后根据中央的指示决定红二十军立即向北方桐柏地区进行战略转移,对外宣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16日出发。

  

  程子华

  徐海东带领红二十五军一路过关斩将,并意外结识了终身伴侣

  1.队伍开拔前,先打一遍国民党的部队:队伍出发前,红二十五军还狠狠地揍了一遍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国军的军队一顿。当时国民党东北军107、120两个师以及河南军阀刘镇华两个师共同来犯,徐海东迎头痛击了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的东北军,东北军由于思乡心切,无心恋战,没几下便潦草撤退,白白送给红军100多挺机枪。更吓得刘镇华畏缩不前,红二十军在开拔的第二天就顺利通过了平汉线,进入了桐柏山区。

  别的部队在开始长征前都是避敌锋芒,生怕迎来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而徐海东不一样,他是在出发前先把四周的国民党军打怕、打服。

  

  2.为“七仙女”说情,意外成就自己的姻缘:部队即将出发前,政治动员是必不可少的,为了隐蔽我军的战略意图,对外宣称为“打远游击”。这时,部分伤病员被安置在老乡家养伤,还要留下一部分人在此坚守。然而,有几名战士却坚决不服从命令。她们就是我军历史上有名的“七仙女”,即:周少兰、戴觉敏、余国清、田喜兰、曾纪兰、张桂香和曹宗楷。这些女孩子都是穷苦出身,对部队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尽管负责处理留守事务的师政治部主任戴季英反复做思想工作,可她们依然坚持要跟部队走。最后,徐海东被女孩子们的执着所打动,便为她们说了情:“这些女孩子都是经过考验的好同志,她们既然有决心,就给他们一个锻炼的机会又何妨?”

  于是,“七仙女”就和男战士们一起踏上了这独特的征程。

  

  这段征途极为艰苦,但是女孩子们都坚持了下来。最困难的时候,她们依然坚守信念:“部队都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我们活着是红军的人,死了是红军的鬼,叫我们离开部队,坚决不走。”最终她们都胜利走完了长征。

  应该说徐海东帮了她们的忙,从侧面也帮了自己的忙,“七仙女”里面,有一个人最终成为了她的救命恩人和终身伴侣。

  

  3.过关斩将,接连打败国明党名将:长征的路程是艰难曲折的,红二十五军抵达桐柏地区后,很快发现这里距离武汉太近,敌我对比悬殊。并不具备建立根据地的条件。经过讨论,决定队伍改道进至西伏牛山地区。这时,徐海东再次显示出他极高的指挥艺术,他先是回头击溃了尾随在后的国民党追缴部队刘桂堂部,然后再亲率队伍佯攻枣阳,迫使国民党军主力回防。而后虚晃一枪,率对急行军三天三夜进入伏牛山外围。刘桂堂本身匪患出身,外号“刘黑七”,蒋介石让其尾随红二十五军身后,本欲借助其丰富的山地作战经验,避免被红二十五军埋伏,谁曾想徐海东压根就没有设伏,反而调头迎面攻击,当即将其打垮。

  

  奈何在平原地带,国明党的机械化部队更占据优势,先于红二十五军抵达伏牛山口。此次带队而来的是国民党西北军老将庞炳勋,1934年11月26日,红二十五军先遣队24团进至独树镇七里岗附近准备通过公路,后尾并未摆脱敌军的纠缠,可庞炳勋的第40军其实已经抢先一步到达,并突然对24团发起猛烈攻击。千钧一发之际,吴焕先抽出一把大刀,率队杀入敌阵,与敌军展开肉搏。西北军本以肉搏战而闻名,但从未遇到过像红军这样从上到下都拼命的部队,顿时泄气。

  而徐海东本来率领后卫223团阻击追兵,这时立刻下令抛开追兵,跑步奔向前方。他的及时回援令敌军大为震惊,双方陷入激战。根据村民回忆:在庄里听到七里岗传来枪声,看见红军旗倒了,接着又见一个红军扛着红旗冲了过来,连续冲了两次,红军战士越战越勇,不畏牺牲,一直冲到白土崖。

  独树镇战役真实地反映出徐海东的指挥特色,以及这支部队从最高指挥官到普通战士不怕牺牲的精神。

  

  经过一番激战,红二十五局打退了敌军的伏击。此刻后卫敌军已经畏首畏尾,不敢上前了。当天晚上,红军在当地老乡的帮助下绕过敌军防线。两天后,与敌在漕河一带在此展开激烈交锋,基本打退了敌军的疯狂攻势,进入伏牛山地区。

  独树镇战役失利后,蒋介石恼羞成怒,调嫡系部队十九路军进至伏牛山区,并严令当地豪绅别廷芳严加看管各路口,控制各堡寨,企图将红二十五军一举歼灭之。

  

  其实,早在蒋介石调兵遣将之时,红军早已离开了伏牛山。考虑到当地人烟稀少,且敌军已有了防备,徐海东一面亲自带领手枪团在当地找房子,造成长期驻扎的假象。同时指挥队伍寻找向北进入陕西的通道。最终在一名老乡的指引下,找到了一条秘密入陕的小路。

  12月8日,天蒙蒙亮,红二十五军跳出敌军将领陈沛精心布置的天罗地网,直奔豫陕交界的铁锁关,就此进入陕西境内。这里物产丰富,敌军尚未在此力量不足,活动条件远超河南。12月8日,徐海东亲率手枪团打响了入陕以来的第一仗,歼灭守敌24师一个营。12月10日,占领山中小镇庾家河,并于当晚召开会议,商讨创建根据地的相关事宜。谁都不会想到,红二十五军会在今晚迎来最残酷的战斗。

  

  根据参战老兵的回忆:当天晚上10点多,军委领导正在开会,我突然听见后山方向传来枪声,紧跟着见程子华他们提着枪冲从房子里出来,带着人冲向 山头。

  原来,是国民党军第60师师长陈沛亲自带队,对二十五军发动了突然袭击。陈沛乃黄埔一期学生,蒋介石的嫡系,颇具战略头脑,他率部在伏牛山阻击红军的计划落空后,断定徐海东必“取道核桃坪、庾家河向龙家寨前进”,于是下令3个团取捷径追击,终于在庾家河赶上了红军。遭遇战中,敌军率先占领了东山坳口,对红二十五军形成了居高临下之势。

  

  危急关头,徐海东带领全军最能打的223团冲向敌群,一阵猛冲猛打,硬是从敌人手里夺回了东山坳口。接着224团、225团迅速占领了坳口东西两侧的高地,占据了地理优势。理论上讲,陈沛部在追击过程中队形松散,且开战时仅1个团在战场,同时遭到了红军3个团的打击,是指挥上的重大失误。可终究陈沛是一员虎将,见战况不妙立即组织其他两个团猛扑过来,重新争夺坳口。这场战斗红军取得了胜利,陈沛绞尽脑汁都不会想到,红二十五军居然有100多挺弹药充足的机枪。打得国民党军毫无还手之力,只能撤退。

  当然,这得益于“运输大队在”东北军的鼎力相助。

  

  尽管取胜,可还是在第二次攻击中却出现了意外,徐海东和程子华先后在战斗中负伤,而且伤势严重。程子华双臂负伤,一度无法指挥战斗,徐海东则被敌人一发子弹击中了眼睛下方,从后颈穿出,伤势严重。尽管医生及时对他进行了止血,但堵在徐海东喉咙了的血块却使他几乎无法呼吸,生命垂危。

  危在旦夕之际,“七仙女”中的周少看果断用嘴将徐海东的淤血一口口吸出。此后,在护理的过程中,徐海东逐渐被这个爽朗,细心的女孩所吸引,二人最终结合,成了红二十五军令人羡慕的一对模范夫妇。值得回味的是,周少兰从此改名周东屏,寓意屏护徐海东。

  

  创建根据地,策应整个红军的长征行动

  此战之后,红二十五军迅速建立了以庾家河镇安为中心的鄂豫陕游击根据地,具体范围为:佛坪、宁陕、洋县等地,不但扩编了近千红军,还开展了包括建立游击师和乡政权的各项工作。

  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在北非战场上曾发出这样的感慨:“阿拉曼之前我们不知胜利,阿拉曼之后我们不知失败。”

  而庾家河之战和阿拉曼之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此战红二十五军虽付出惨烈代价。但从此以后掌握了对敌作战的主动权。

  

  1935年1月至2月,红二十五军在葛牌镇、蔡玉窑、文公岭消灭了陕军126旅主力,陕军悍将,少将旅长柳彦彪仅带几人仓皇而逃。

  3月至7月,红二十五军连续三次设伏,先后歼灭了陕军3个旅,三个旅长两俘一伤。根据扩大至洛南、商县、商南、卢氏。

  同时,红二十五军开始策应红军整体的长征行动。7月15日,原鄂豫皖省委交通员石健民从上海途径西安到达红二十五军驻地,带来了党中央的文件,并确切证实了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师和准备北上的消息。当晚,鄂豫陕省委在长安县丰裕口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立即率领红二十五军北进,与陕北红军会师,迎接主力红军北上。

  

  7月16日,徐海东等率领红二十五军再次踏上征途。此次,他们一路长驱直入,并掩护主力红军突入甘肃,占领胡宗南部后方大本营天水,夺取战略物资并进军西安城下,从而减轻了中央红军的压力。而最令人深感遗憾的是,我军优秀的指战员,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壮烈牺牲。

  

  吴焕先

  9月,红二十五军进行改组,由徐海东任军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15日,红二十五军先头部队与刘志丹率领的陕北红军会师,第一支远征而来的红军到达了陕北。

  徐海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堪称长征先锋。他们在征途中,抗击了多路敌军的围追堵截,不仅没有战斗减员,到陕北时,队伍反而增加了800多人,装备的精良程度超过了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更难得的是,在全国各革命根据地几乎都损失的情况下,他们仍能在途中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为革命事业输送了新鲜血液。

  

  特别是他们到达陕北后对中央红军,对毛泽东雪中送炭,施以援手的恩情,更令毛泽东一辈子没齿难忘。原来,中央红军在到达陕北后在经济上存在很大的困难,急需帮助。于是,毛泽东就亲自写了一张条子,让后勤部长杨至诚拿着条子去找徐海东,提出要借2500块钱渡过眼下的难关。

  

  毛泽东此举还有一层用意:是想借机试探一下徐海东对于中央的态度,因为红二十五军源自鄂豫皖,隶属于红四当面军。从“山头”的角度来讲,徐海东是张国焘的旧将。而在此之前毛泽东和徐海东素未谋面。更无交际。在张国焘另起炉灶的情况下,他究竟是何立场,谁也不敢打包票。

  虽然是一张小小的借条,但在它送出去之后,毛泽东、周恩来等人无不感到忐忑和担心,因为一旦试探出来不好的结果。这对于刚刚入陕的中央红军来说无疑是火上浇油。

  

  看到杨至诚送来的条子,徐海东立刻叫来的自己的后勤部长,问还有多少钱,得知共计有7000块钱时,他说给中央拿5000,我们留2000即可。(是拿不是借),除此以外,他还给毛泽东写了封信,表示他个人和二十五军都坚决服从中央的领导。

  看到5000块钱以及徐海东的来信,毛泽东难掩激动之情。在不久后,红二十五军和林彪的一军团合并为一方面军,徐海东仍为军团长,同时获批进入了军委领导层。

  

  疾风知劲草,板荡是忠臣,毛泽东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反复提及徐海东对中国革命有大功之人。而徐海东素有“徐老虎”之称,是一名作战勇猛的悍将,奈何在抗战后期病不能再指挥作战,长期卧床不起。毛泽东得知后亲自去电慰问,电文的最后是八个字:“静心养病,天塌不管。”

  1955年全军实行军衔制后,徐海东在得知自己被授予大将军衔后,诚惶诚恐,认为自己常年养病,授大将军衔实在是过于高了,受之有愧。

  

  随后周恩来亲自前往大连去看望他,并郑重其事地告诉他:“授你大将军衔,不高。不低,恰到好处!”

  

  徐海东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对中中央、毛主席的绝对的忠诚;在长征途中立下赫赫战功,并对中央红军,雪中送炭。授予他大将军衔合情合理。

上一篇:赤月龙城
下一篇:四本高质量玄幻小说,强推《灰烬领主》高评9.2分!你值得拥有!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