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防疫逻辑已发生重大改变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2-12-14
手机版

  

  作者 | 燕梳楼

  全国已有超过50个城市选择了放开。

  济南前一天还在要求如厕扫码,第二天就放开了。

  但也有某个省会城市,还在信誓旦旦地宣布“坚守到底”。

  如此悖历史潮流,开历史倒车的城市,势必会成为一个笑话。

  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全面放开已是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抗疫三年,国库亏空,民生凋蔽,随着病毒致力力和致死率的病弱,也为我们调整方向打开了时间窗。

  形势发展的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最近一段时间,各大媒体密集发动宣传攻势,旨在为后面的全面放开作铺垫,乙类甲管回归乙类甚至退到丙类管理,很快就会成为现实。

  昨天,人民网发文称,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明显减弱,重症、危重症的比例相对较低。

  同样是昨天,央视新闻更是罕见发声,通过采访北京、广州两地专家,明确给出结论,奥密克戎毒力明显减弱,非常接近季节性流感,可防、可控、也可治。

  还是在昨天,国家卫健委主管的“健康中国”发布了一条视频,视频主要内容援引专家王贵强的建议,对新冠患者实行分层救治,一般患者可在家观察治疗,出现发热这些表现后不要恐慌,就像感冒一样平常心对待。

  这和此前广州专家唐小平的观点基本一致,这就是个季节流感,如果不小心中招了,当成感冒服药居家隔离就完了,没必要恐慌。

  但请注意,这是国家层面第一次将奥密克戎和感冒划等号!

  这个信号非同小可!

  但昨日晚间,一个更有力的信号传来。有北京某体制内官员,给我发来了一张文件截图,是北京市卫健委下发给各区卫健委的一份文件,问我怎么看。

  文件内容主要就两层意思:

  第一,暂停全市诊所诊疗人次的日报工作;

  第二,暂停基层诊疗机构对发热等11类症状人员的信息登记、追访和随访。

  我看后心中大为震撼,发烧、咳嗽等症状人员不需要进行登记日报了,药店也不需要实名了,这不就是全面放开的前奏吗,不就是医疗单位全面恢复正常秩序的节奏吗。

  北京果然是首善之都,虽然是广州打响的第一枪,但北京显然更具风向标意义。从这一轮优化调整来看,怎么也没想到,珠三角一马当先,北京则后来居上,见势迟的反而是长三角地区。

  到了这里,全国范围内的调整放开已成定局。

  从取消拉网式核酸,到不再查验核酸码,再到允许居家隔离,再到全面调整,强调自己才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中国的防疫逻辑已经发生重大改变。

  可能是弯子转的有点急,有些人受长期禁锢和认识局限,短期内无法理解难以接受现在的政策变化,更不理解国家当前遇到的困难和良苦用心,他们不相信国家,却对一些自媒体的阴谋论深信不疑。

  虽然我们也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能具备政治领悟力和大局观,但有些自媒体人不是引导全民抗疫共识,而是煽风点火刻意带节奏,甚至公然挑衅阻挠防疫新政落地,就显得过分了。

  比如前两天流传香港有位41岁女士无基础病感染三次新冠后死亡,后经调查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谣言。另一个典型案例就是保定,有自媒体过分夸大保定疫情,甚至渲染保定人民被“推进火坑“。

  事实上传言中的保定和现实中的保定根本不是一回事。经多家媒体考证,保定出现大量发烧病人是事实,但并没有出现医疗挤兑,也没有出现恐慌情绪,总体平稳。保定定了,防疫调整的大盘也就定了。

  多位保定的读者也向我反馈他们遇到的情况,家里确实有很多亲人有症状,抗原测试显示为阳性,但快的3天,慢的也就7天时间就好了,只是感觉比感冒难受一些。

  真的没想到,短短十几天时间,率先开炮的石家庄成了烈士,打响第一枪的广州却当为先驱,而忍辱负重的保定则悄悄拉开了全民抗疫的第一战。

  其实保定的思路很清楚,就是把有限资源和力量回归到医疗体系建设上来,满足群众基本的就医需求。不再把新冠当成唯一的病,集中大量的医疗资源。

  而从高位解封的广州、重庆、北京对比来看,数十万小阳人的广州也没有出现保定那样的情况,医院就诊人数并没有明显增加,出现挤兑的并不是医院,而是各大饭店、娱乐场所。这说明有人想借保定在搞事。

  不排除有利益集团在背后推波助澜,他们不想让疫情就这么结束,他们还想着借疫情大发国难财,不测核酸了,不搞封控了,他们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形势发展到了这里,放不放开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了。不管你认不认可,支持不支持,全面放开已成定局,全国自由流动呼之欲出,跨省甚至跨国流动将不再受到限制,非必要不回家过年也将成为历史。

  很多人认为,放开后冲击最大的就是老年群体,甚至认为这是要以牺牲老年群体为代价,来换取年轻人的外出机会。事实上我认为,因为新冠导致大量有其它各种疾病的老年群体无法及时就医所带来的次生灾难,远比放开后新冠对于老年人的伤害更大。

  而即使全面放开,回归乙类管理,也不是某些人嘴里所说的“躺平“。我恰恰认为,动辄一刀切,动辄全员核酸,把所有人都关在家里限制流动,才是最大的”躺平“。

  最后,按惯例给大家提供点有用的东西。昨天的文章,已经把感染7天内的症状和后疫情时代家庭必备用药告诉了大家,今天给大家说说哪些人有发展成重症的倾向:

  1.年龄超过60岁的人群,2.有基础病的人群;3.有免疫功能缺陷的人群,4.肥胖人群,5.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6.重度吸烟者。

  这不是我说的,而是黎毅敏教授说的。他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和多年工作经验,列举了6大重症倾向,这6类人群以后就要注意了。

  可以想见,在放开的初期,一定会出现大量的社会面感染,我们的身边也会出现大量的小阳人,这个时候的自我防护就特别重要,而阳了的朋友也最好不要出门,以减少交叉感染。

  接下来,我们就积极配合国家政策的调整,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备好家庭小药箱,抗原试剂、连花清瘟你也别纠结有没有用了,能准备就多准备一些。

  到了这里,中国的防疫逻辑已发生重大改变。

  但这并不是根本性改变,更不是某些人想以此否定中国此前三年防疫成果的理由。正如我外交部发言人回应外媒就世卫组织评价我国调整防疫策略提问时所说:

  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我们将继续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无论防疫政策如何优化,怎么调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个根本都不会改变。这是党的宗旨决定的,也是中国国情决定的。

  国家已经尽最大能力保护了我们三年,也到了我们主动为国分忧的时候,接下来的这一仗就要靠我们自己去打了。

  换句话说,一场真正的全民抗疫时代才刚刚开始。

  满城尽带黄金甲,放弃幻想,准备战斗吧!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给我留言讨论。如果认同,请转发点赞支持,谢谢

  -End -

  位卑未敢忘忧国!

  @关注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为防失联,请添加作者微信:

上一篇:豆瓣开分6.0,《雪中悍刀行》冤不冤?
下一篇:主要创新指标进入世界前列 我国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大国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