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武汉,三年后的今天,究竟改变了什么?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2-12-14
手机版

  三年前的武汉封城,到三年后的大范围静默,这中间变化的不仅是时间和奥密克戎的多次变异,还有老百姓心里的光。

  

  2019年岁末,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爆发,席卷全国,打破了这个春节本有的安详和喜悦。

  对于14亿的国人来说,这个春节注定会在记忆深处留下特殊的印记。

  因为新冠疫情的迅速扩散,20年1月23日开始,在春节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武汉封城,内外交通封锁,切断病毒传播途径,1100万武汉人民就地转入“战役”。

  

  面对未知的风险,武汉人民自发的组织各种爱心志愿者联盟,各行各业的人纷纷加入,全国各地医疗队也纷纷支援武汉,他们都成了这座城市的“最美逆行者”。

  他们不言苦不言累,全力以赴阻止病毒蔓延。

  那时候,我们到处都能听到“武汉加油”的声音,“逆行者”的付出,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动和敬佩。

  心怀热爱,才能拥有所爱;无所畏惧,才能临危不惧。

  

  同样也是抗疫之战,奈何现在多了许多无奈呢!

  三年后的今天,再一次的大规模静默,我们听到的更多的声音是怨气,焦虑,无奈甚至是愤怒。

  为什么会如此呢?

  随着奥密克戎的多次迭代后,其传播速度已经太快了,只能采用“静默”方式,尽快且大范围的控制下来。

  大家都知道这种“静默”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最好的办法,但是,静下来代价也是最大的。

  三年的抗疫经历,国家一直秉承着“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核心原则。每一个接近你的人,国家都帮你筛查过了,都是健康的、低风险的。

  然而,3年下来的无数次封控,大家面临的一个现状就是:隔离,失业,破产,找工作,失业,生活,找工作……

  

  所以当下的这个“静一静”再次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时,时间长了,整个人也会变得焦虑不安,感受也会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

  自然也形成了“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不平衡的问题。但如何处理?这是最关键的。

  近来在网络上看到一则很现实的选择题:

  “如果你邻居感染新冠,你是希望对方集中隔离还是居家隔离?答案是前者。

  如果你感染了新冠,你是希望集中隔离还是居家隔离?答案是后者。”

  这说明了什么?

  因为事儿没有落在自己头上,所以,我们永远是旁观者的态度。

  但也不可否认,过度的疫情防控早已把老百姓熬的身心疲惫,每天都在焦虑中过日子。

  同时,网络上关于疫情防控的帖子也是铺天盖地,特别是“二十条”的出台,引来了无数人的讨论。

  

  城市是安静了,但还是有一群“最美逆行者”奔赴在最前线,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为我们带来温暖和感动。

  但随着感染人数的增多,静默的时间、范围扩大,生活的压力让所有人似乎都憋着一股情绪无处宣泄。

  大家讨论的不再是“逆行者”的辛苦与无私付出,反而是:“真好,还有工资拿”“我也想当志愿者,多少钱一天”“……”

  

  一瞬间,好像所有人都觉得穿上那一身防护服很轻松。

  是大家变了吗?

  “不是,之所以感动不了是因为大家都疲倦了,已经无力再去体会那些“逆行者”的感动了。

  我们应该相信国家的阶段防疫政策,国家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到底是为了什么?

  疫情三年不仅仅是一个人困难,谁身上不是背着房贷和生活,都想过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作为老百姓的我们,也不要被网络上散播新冠病毒危害的言论带了节奏,社会不复杂,复杂的是人心。

  我们要明确每个人是自己生命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树立正确的防控意识,也不过度滋生恐慌情绪。

  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

  相信国家,相信政府,相信我们自己!不盲从,听从指挥,尽量以最小的代价打赢这场全民防疫战。

  举报/反馈

上一篇:《在劫难逃》结局崩盘,遗留几个谜题未解,都要留在第二季?
下一篇:百妖谱:人妖真就殊途?若山海跟若鳞走,至少还能有半年幸福时光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