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一词在有关日本历史的论著中出现频频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2-12-14
手机版

  尽管“武士”一词在有关日本历史的论著中出现频频,但何谓武士却迄今未有统一释义。概括而言,日本学者对武士的释义主要侧重三个方面,一是侧重历史,如《广辞苑》的释义是:“一般泛指习武、以军事为职业者。如果将武士作为以武艺为生的职业人理解,那么武士当指自平安时代后期登上历史舞台直延续至江户时代的一个社会阶层。”

  二是側重其职能和社会地位,如《万有百科》的释义是:“以武艺为专业者”、“在封建时代作为支配者而发挥权势”;《世界大百科》的释义是:“以武技、战斗为业者”、“后来成为身份阶层或其所属成员的呼称”;三是侧重其阶级属性,如《现代百科》的释义是:“拥有武力并在农村居住的本地领主”;《小学馆百科》的定义是:“凭依武力统治地方而又任职于政府者。”

  因此,为了对武士的形成有一基本了解,有必要对上述释义进行整合,即对武士的历史、职能、社会地位、阶级属性等作一全面考察。同时按照4项指标作为武士的释义:第一,无论视之为庄园领主还是封建领主,对其作为“领主”"的本质属性予以肯定;第二,以武艺为特长,以军事为职业;第三,以掌握政权、“支配天下”为目标;第四,以“奉公”为核心、以主从关系为组带的道德准则。

  从语源学上考察,“武士”一词始见于中国。《新唐史》中有如下记载:“天宝十一载(752年)改诸卫士为武士。”而武士初见于日本史籍,则是在宝龟二年(771年),文载:“赐亲王已下五位已上丝,各有差。其明经、文章、音博士明法、算术、阴阳、天文、历术、货殖、恪勤、工巧、武士,总十五人赐丝十绚。”不过,当时的“武士”与通常理解的“武士”显然含义不同。

  不仅如此,“武士”一词在10世纪以前虽已出现,但并无非常确切指向。同样含义的词语还有“兵”“侍”、“武者”等。当然,这几个词语稍有差异:“兵”指以战争为职业者;“侍”指贵族的警卫;“武者”指政权中的武人。按照日本学者的观点,这三个词语反映同一实体的不同侧面,直至12世纪,三个语义稍有差异的词才“三位一体”,被统一称为“武士”。

  举报/反馈

上一篇:重温《聊斋》之李生:李玄素筑舍研佛,苦行僧假驴行脚
下一篇:所有半途而废,后来又再度找你的爱情,都已经不是爱情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