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游客确诊,烟花照放:疫情下搞浪漫,为何引发全网点赞?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2-12-14
手机版

  

  文/家庭杂志全媒体记者 温柔一叨

  

  10月31日,万圣节前夕。

  上海迪士尼乐园举行的特别活动【万圣狂欢日】正值最后一天。

  乐园内人满为患,游客摩肩擦踵。

  

  就在大家沉浸在疲惫的欢乐中,一个足以令众人吓破胆的消息传来——当天上午,杭州在省外过境列车截下人员中,检出一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而这名患者在10月30日曾到迪士尼游玩,期间待了11个小时。

  这谁听了,能不倒吸一口凉气?

  周末叠加节日,迪士尼游客是满上加满。

  

  迪士尼APP显示,10月31日下午六点半,景区的实时客流是4万6100人。

  

  两天的客流量近10万人,一个新冠患者混入其中,传染了多少人?

  这些人此刻是否也在乐园内?

  该如何处理玩得正酣的数万游客?

  游客得知情况后,是否会引发恐慌乃至不配合的情况?

  果然,消息传开后,在场游客惊呼大事不妙,登时陷入不悦、焦虑与恐慌之中。

  紧张的情绪从现场弥漫到网络上,游客不断表达着自己的无助与担忧,巨大的难题让他们失去信心,陷入抱怨,社交平台上的氛围顿时不安起来。

  然而,阴影笼罩下的迪士尼,做了一件事,就平息了所有的不安,并让舆论基调统统转为惊叹。

  它放了一场烟花。

  01

  事后证明,这场如期绽放的烟花,有充分的理由惊艳全网。

  据当事人讲述,迪士尼接到消息后没有直接通报,而是不断通过其他方式提醒大家注意防范,避免造成大恐慌。

  与此同时,上海政府派出的医疗人员、民警和志愿者,迅速赶到迪士尼。

  防疫队伍就位后,迪士尼发布两则通知,一则是闭园通告,另一则是退票细则。

  首先紧急闭园,即刻停止游客进入。

  园内部分游乐设施停运,但户外演出照常举行。

  督促游客严格做好自身的防控措施。

  告知想离园的游客,需要在出口处接受核酸检测,并于24小时后再检测,两次检测阴性后,需做好后续12天自主健康监测。

  最后为所有受此影响包括已预约未入园的游客,发布退换票的相关信息。

  

  好家伙,两则通知,把所有人安排得明明白白,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堵得严严实实。

  当然,后面少不了上海政府的强力配合。

  当游客得知消息,唯恐遭遇“一刀切”,陷入可能被困甚至隔离的恐慌中时,园区的通告让大家吃了定心丸。

  当他们赶到门口,看到一排排严阵以待的医护人员和安保人士已全数就位,“离园仅需就地核酸再自主健康检测”的承诺就有了实质的保障。

  另一方面,由于防疫需求,上海交通部门及时切断地铁迪士尼站的运营服务,又同时安排220辆临时接驳公交车转送迪士尼游客。

  做完核酸的游客刚发愁地铁停运如何回去,就看到了一排排调配而来的公交车停在接驳站。

  被这一幕暖到的游客发出感慨:

  虽然万圣节自己扮演了倒霉鬼,但生在中国,就是幸运星。

  而暂时滞留在园中的游客,虽然室内项目的陆续关闭让他们稍感慌张,但是室外项目的照常进行让他们感到安心。

  在排队做核酸的过程中,迪士尼工作人员也会建议游客,可以先到人少的地方看看表演,等人不多再来排队。

  最感人的是这一句:我们今天都可以出去。

  

  02

  八点半,迪士尼王牌节目烟火秀如期举行,照放不误。

  灿烂绽放的万圣节限定烟花下,是园区游客排队等待、医护人员检测核酸、警务人员维持秩序的身影,几万人的大检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这一幕不仅抚慰了辛苦的在场人员,更震撼了万千网友。

  微博网友@打浦桥Leehom称这一幕为:世界名画。

  

  来自上海的搞笑博主@G僧东评价道:

  浪漫得无以复加,我个人认为这是上海迪士尼五年来最经典的瞬间,可以载入上海这座城市史册的画面。

  

  更有网友给出了贴切的比喻:魔都优雅依旧,真就有拿平底锅做蛋糕那股子劲!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不愧是上海。

  当晚11点半,接受完核酸检测的游客已基本离园完毕。

  针对园区职工的检测,接着进行。

  深夜零点11分,张文宏医生发出微博:

  所有的游客都可以安然入睡了,但我的无数同事会继续工作,感谢今天不灭的烟火,让我们看到人类在灾难面前的从容淡定与对未来的信心。

  

  张文宏发文的8个小时后,“上海发布”公布了相关核酸检测结果:

  迪士尼乐园和迪士尼小镇33863名相关人员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如果此刻有镜头对准所有关注此事的人,我们一定能够看到,大家不约而同地爆发出一阵欢呼。

  一场烟花,为高水准的上海防疫,燃出一个图腾。

  03

  为烟花而沸腾的网友们,不止是有感于上海防疫水平的杰出,更是因为烟花代表的浪漫情怀扫荡了疫情带来的肃杀气氛。

  全网点赞的背后,不光是感动,还有更多的无奈。

  自从疫情多点开花,远方的呼声便不断传来。

  云南瑞丽,这座西南边陲小城,自去年以来,遭受了5拨疫情,4度封城,陷入防疫困局中。

  一位在外求学的瑞丽人@林零七_7于10月26日发微博呼吁舆论关注瑞丽。

  其称自己已将近一年没有见过家人,瑞丽政策规定每天只有两个名额可以从瑞丽离开,被困在瑞丽的人,一年没有任何收入,当地生活成本高企。

  在当地工厂停工、商业停业、贸易停摆的情况下,瑞丽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这条微博在全网得到广泛的传播,而接下来曾在瑞丽挂职副市长的作家戴荣里,发布了引发全网刷屏的文章《瑞丽需要祖国的关爱》,终于让瑞丽上了热搜。

  #瑞丽值得被所有人看见#、#疫情下的云南瑞丽#、#边城瑞丽怎么办#等话题阅读量相继破亿。

  央视新闻、人民日报也聚焦瑞丽疫情现状,呼吁大家“看见”瑞丽。

  

  但事情的后续发展令人迷惑:瑞丽市长回应《瑞丽需要祖国的关爱》,称文章资料过期,暂不需要援助。

  

  而在报道下,一位自称是瑞丽居民的网友评论:我需要。

  

  相互矛盾的声音,繁乱纷杂的消息,让想看见瑞丽的人,始终看不清楚。

  好在经过各方努力,瑞丽市在11月1日发布民生保障措施,简化离瑞隔离审批流程,对生活困难离瑞人员减免费用,一系列操作让大家看到了当地防疫的进步。

  

  但瑞丽人的艰难抗疫,还在继续。

  04

  内蒙古额济纳旗,从10月17日发现疫情风险以来,这座人口不足三万人的小城,就成了疫情风暴眼。

  截至10月31日,额济纳旗共有142例确诊病例。

  疫情发生后,当地关闭出入额济纳旗通道和策克口岸,实行48小时临时管控。所有居民和游客足不出户,居家抗疫,于是9700名游客滞留在当地。

  额济纳每天为滞留游客免费提供餐食。但在10月26日,网上却传出滞留游客扔掉隔离盒饭的视频。

  

  有另外的视频显示,为游客配餐的工作人员心疼得不得了,表示饭盒里做的都是他们舍不得吃的。

  抗疫一线人员家属看了非常愤怒:我的孩子一天只能吃一顿饭,把有限的资源都给了你们。

  还有抗疫人员看见垃圾桶里的盒饭直接哭了:各地救援的蔬菜补给,都给了你们,免费的就能浪费吗?

  就在全网怒骂游客浪费时,此事却出现了反转。

  原来,当时酒店游客被临时转移,但送餐者没有接到消息,餐食两日未有人取导致变质,最后不得不丢弃。

  

  游客委屈表示,我们哪敢浪费粮食?

  另外,滞留游客中有老人,他们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缺乏药物,高碳水的餐食不能多吃,而这样的表现极易被人误解成“浪费”。

  一场乌龙,让高压下的抗疫,疲态尽显。

  05

  当疫情蔓延至黑龙江,@黑龙江发布的一条消息令人深感无奈:

  黑河户籍人员健康码统一变更为黄码,待本轮疫情形势稳定后统一重新赋码。

  

  这个决定让网友纷纷吐槽:

  按户籍变更健康码,既不科学,也不方便。

  这样一来,当地非黑河户籍的人员极有可能成为“漏网之鱼”,而外地黑河户籍人员则莫名背锅,影响生活。

  江西上饶铅山县葛仙山镇发现一例核酸阳性者后,铅山县交警发布通告:

  因疫情防控需要,从10月30日起铅山县红绿灯统一调整至红灯,30日21时后,闯红灯的车辆一律按照违章进行处罚。

  

  在遭到广泛的质疑后,当地交警回应:之所以发布公告,是由于30日当晚全县车流量较大,临时调整红绿灯为应急措施。该公告在隔天已删除,目前无效,无人受罚,全县红绿灯已恢复正常。

  

  疫情扩散,乌龙频出。

  即使身不在场,我们也能感到到那份不确定的煎熬。

  正因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为抗疫而面临种种无奈,上海杰出的抗疫水平才能赢得全网点赞。

  因为它所触动的,是人们对稳定秩序的渴求,对阔别已久的正常生活的渴望。

  06

  迪士尼烟花刷屏后,有人说,一个晚上检测4万人,是正常操作,“上海速度”不过是吹出来的。

  

  这种看似为其他城市鸣不平的言论,其实是在蔑视防疫人员的实力和付出。

  一个晚上检测数万人,的确并不值得大力吹嘘。

  但是核酸检测速度不过是上海整体抗疫中的小小一点,更关键的是他们对疫情风险的精准评估,管控力度的精准把握,城市秩序的高度维持。

  一个拥有2500万人口、对外交流密切、流动性极强的国际大都市,从未在抗疫上栽过跟斗,怎会是因为幸运?

  

  从去年疫情至今,上海从未宣布过封城,从未宣布过“进入战时状态”,甚至从未进行过全员核酸检测。

  这不是因为它幸运,没被疫情“光临”过。

  事实上,目前境外输入案例排名第一的城市,就是上海。

  而是因为它专业。对于疫情,上海提出【四早五最原则】:

  早发现,早预警,早研判,早处置和在最低层级考虑,最早时间处理,最小成本解决最大问题来达到综合效果最佳。

  

  不难看出,“四早五最”讲究的是平衡。

  张文宏曾给出一个绝妙的比喻:瓷器店里抓老鼠。

  

  店要不要开?要,否则没有收入。

  老鼠要不要抓?要,否则后患无穷。

  瓷器能不能砸?不能,否则怎么开店。

  难不难?难,三方平衡,谈何容易。

  能不能做到?

  上海给出了答案:能。

  今年1月,上海出现3例本土病例。

  但上海没有进行全员检测,总共只筛查4万多人。

  除了相关医疗机构,不涉及疫情的医院照常开门接诊,所有经营场所依旧照常开放。

  8月18日,上海松江中心医院一名工作人员核酸阳性,随后浦东机场也出现密集感染病例。

  上海防疫部门强调“事不过夜”:早晨发现新病例,傍晚六点半的新闻发布会就宣布已经完成了浦东机场全员核酸检测,并找出47名密接和270多名次密接者,第二天更是用4个小时完成所有流调工作。

  

  这背后,是防疫标准化带来的高效和专业化提供的信心。

  有了信心,上海敢为人先地在流调报告中,隐去确诊病例所有个人信息,只提地点。

  这一点,让上海确诊患者免遭信息泄露而引发的网络暴力。

  

  最令人感受到上海防疫人性化的一点是,上海在1月份的疫情中,就允许居民带着自家宠物前往隔离点。

  光看画面,我们也能体会到那种安心:

  

  而此次事件中,30号和31号到过迪士尼的游客,在迪士尼发布公告的一小时后,就收到学校或单位发布的核实通知。

  几乎同时,上海通过大数据形式,整理出本市30、31日去过迪士尼的人员名单,下发到居委会、学校和村委,要求第一时间通知和督促进行核酸检测。

  紧接着,“上海发布”接力,巨细无遗地公布了上海24小时接受核酸检测的医疗机构,包括地址、联系、预约方式以及提供服务的时间。

  

  即使是不熟悉上海的外地人,也能就近进行核酸检测。

  如果说一晚检测几万人不算啥,那这样的跟进,总能体现上海速度了吧?

  截至目前,上海没有检测出新增病例。

  这样的平静,靠的是专业的防疫素养和标准化作业。

  正如张文宏所说,疫情已经“常态化”,疫情的处理也要标准化、程序化。

  防疫人员的辛苦付出,为的是让城市和经过城市的人们生活更美好一点。

  防疫作业标准化保障的是人民的正常生活,城市经济体的顺利运行,乃至国家的稳定发展。

  盛开在迪士尼上空的烟花告诉一直紧绷着神经的我们:

  原来速度与温度,可以同时兼顾;抗疫与浪漫,也可以并行不悖。

  如果说文明是一座城市最好的名片,那么上海此次递出的这张,无疑是烫金的。

  参考资料:

  财新闻:《杭州确诊病例曾在上海迪士尼游玩 迪士尼园区停止游客进入》

  脆皮先生:《看了上海迪士尼疫情后的12小时,我顿悟了这座城市最大的秘密》

  假装在天堂:《迪士尼,幸亏你是在上海》

  新浪财经:《疫情“风暴眼”中的额济纳旗旅游业还好吗》

  举报/反馈

上一篇:太极传人郑新芝:情系国粹惠桑梓
下一篇:女人的“贵妇”感不是取决颜值,而是这5点,往往拥有的都好命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