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亢桓氏——浅析文学世家的兴衰史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2-12-13
手机版

  龙亢桓氏自东汉初期以来勃然兴起,一跃跻身于最早的世家大族之列。桓荣以治《尚书》得光武帝之垂青,桓郁、桓焉都以传授帝王而受宠,桓氏数代帝师为家族地位的确立在文化、政治乃至经济方面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桓氏在家族兴起的过程中形成以治儒为主的家学和笃行儒教为核心的家风,顺应时代之潮流,对家族在政治上的飞腾作用显著。东汉后期帝王们对儒学兴趣逐渐减弱,桓氏地位也相对降低,幸赖桓典参与军机,家族得以常盛未衰。

  此时桓氏成员中如桓麟、桓哗等却在文学创作上获得较突出的成就。但桓氏过于沉潜于经学,对其文学整体水平之提高有所限制。

  

  桓范作为桓氏第六代子弟,文采亦出众。他虽受曹操等人的名法乃至兵家思想影响较大,行为上也与家传之风习有异,内心却依然为儒家思想所滋润,这从其所撰《世要论》中不难得见。其行文朴实,说理透辟,表现出较高的文学修养,并能就当时文坛之弊端提出一些恰当的看法。但其不慎掺入到曹爽与司马氏的党争之中,给家族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以至西晋桓氏泯默无闻。

  

  永嘉南渡后,桓彝努力跻身于名士之列,颇能得时代显贵之认可。其又竭力谋取军功,最后以杀身诩戴王室。桓温在父亲创造的基础上积极奋进,为当世权要所赏识,委以分陕之任。他讨灭蜀汉,三度北伐,率领兄弟子侄东征西战,也将桓氏的势力推向门阀政治的巅峰。温逝后,桓冲等采取守成退让之策,桓氏势力逐渐衰弱,一度离开政治权力舞台。桓玄善于钻营,利用朝廷政治党争之空隙,夺取荆州,进而鼓师东下,占据京歌,窃图非望。然其仁义未施,终致众叛亲离,家族覆灭。

  

  东晋龙亢桓氏于世事违遭中依然能治儒学,兼通文艺,在思想上也受儒家之沾溉。前期子弟大多谦虚好士,明礼修身但后期成员心高气浮,耽于逸乐,肆于物欲,与儒教家风渐行渐远。东晋玄风昌炽,桓氏自桓彝就有向玄的倾向,但其为家业计,涉玄未深。桓温儒玄双修,在振兴家声的基础上又能得时代之风流。

  桓玄玄学功底深厚,度越先人。桓氏子弟文才出众者不乏其人,尤以桓温、桓玄

  父子成就最高。桓温是玄言诗的代表作家,其文也雄劲有力,堪称壮笔。桓玄才思敏捷,诗赋皆能,辞采集然。父子俩皆善爱文士,身边聚集不少能文僚客,他

  们相互酬答,共同品评,对东晋文坛之创作影响深远。

  

  龙亢桓氏作为由东汉至晋末绵延四百来年之世家大族,其兴起、发展、繁荣、式微的过程与其它家族稍有不同。该家族始终与政治联系紧密,尤其自曹魏后,每每处于政治风波之最前沿。其盛衰起伏幅度大,为一般世家所不及。

  东汉之初,倍受恩宠高平陵后,几代沉寂迄于江左,两代勃兴,元子有废立之举,灵宝行篡逆之实。桓氏或沉埋于庶野,或越权于君王,变化之巨,于中古家族中罕见。然十余代之豪族一朝湮灭,诚令人叹惋。

  龙亢桓氏之家学家风对其家族之兴衰意义非常。该家族以钻研儒家经典起家,世代与儒学息息相关,家学家风均深受儒学影响。自东汉起,龙亢桓氏就逐渐形成忠于社会、关心政治、笃奉礼制、重视家教的门风。东晋时,桓彝为复兴家族,内儒而兼涉玄风,属文又崇尚武功。

  

  直至晋末,桓玄弃祖风于不顾,骋欲心于无忌,终致家邦催难,取笑后人。其前期明德惟馨,后代风教陵迟,志节不一,命运两殊在家学方面,有类于王、谢家族,桓氏子弟中亦不乏博综文艺之士,桓范、桓温、桓玄等于绘画、书法方面造诣颇高,甚得后人赞许。

  龙亢桓氏于文学上也有不俗成就。东汉时,桓麟、桓哗等皆善诗文。曹魏间,桓范有文学之才,其《世要论》文风劲健,有朴实之风其中对文学的相关论述颇能揭当时文坛之弊病。东晋桓温兄弟皆能文,桓温诗歌名扬当代,其文也不乏佳作。温子桓玄天才宏赡,诗文为时人所仰慕。

  

  温、玄父子雅爱词章,善待文士,方驾给绅,足为翘楚,对东晋文坛之影响更为深远。桓氏家族之文学虽未有日月丽天、光照后世之成就,然于汉晋文坛绝非无关紧要。观之掇拾芳艳,各擅胜场披沙简金,时而见宝,或许是对其最佳评价。

上一篇:安全事故猛如虎 检察履职促监管
下一篇:CF12月锋芒破茧:黑武士龙血双英雄免费领,炼狱女娲豪送20W把!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