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鼻祖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2-12-13
手机版

  谈到中国历史上的魏晋时期,我们会脱口而出四个字——“魏晋风度”。“风度”一词自带仙气,让人恍惚以为魏晋名士皆是衣袂飘飘、口吐莲花,不食人间烟火之神仙中人,仿佛其一颦一簇皆如李白诗中所言之“虎鼓瑟兮鸾回车,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或如影视剧所展示的那样风流倜傥,才思敏捷,令人遐想无限。

  然而,“人红是非多”的魔咒谁也逃脱不了,魏晋名士们对吃瓜群众的好奇心一无所知。后世就专门有人聚集了一帮文人墨客,搜集整理名士们的奇闻轶事,写成段子并编纂成集,以满足吃瓜群众的好奇心,段子集的名字叫——《世说新语》。以至于我曾一度认为临川王刘义庆及其写手集团就是“狗仔队”的祖师爷。

  《世说新语》的一些段子让魏晋名士的官方人设崩塌,从而还原了他们更加真实而鲜活的面貌。名士们不再如正史里记载的那样高高在上,冷峻严肃,而是会如常人般吹牛、任性,更会遭遇令人忍俊不禁的尴尬时刻。以下随便选几个故事让大家感受一下。

  王敦是东晋有名的权臣,曾任东晋的大将军。永嘉之乱后与其堂弟王导一起南渡,扶持晋元帝司马睿建立了东晋王朝,兄弟二人权倾朝野。南渡之前,王敦娶了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儿襄城公主为妻,被拜为驸马都尉。但年轻时的王敦学业不精,晋武帝组织贤达谈论文艺时王敦往往只能当一个“安静的美男子”。而且王敦祖籍琅琊(今山东临沂),说话方言味很重,当时西晋的都城在洛阳,所以洛阳话被视为标准普通话。但王敦并不会说,所以当时西晋的达官贵人都称王敦为“田舍子”,也就是“乡巴佬”。可喜的是,王敦也并没有辜负大家赐予他的这个名号。《世说新语》记载王敦刚刚娶襄城公主为妻的时候,上厕所时发现厕所的漆箱里放着干枣,便以为上流社会的人如厕时也吃果品,就把干枣吃了个精光(实际上干枣是上厕所时用来塞鼻孔的)。上厕所出来后,婢女用金制的洗手盆盛了水,并用琉璃碗盛着澡豆(作用类似于香皂),请王敦洗手。王敦也根本不懂,以为是吃的,把澡豆倒到水里一股脑全喝了下去,还说是干饭(老干饭人了),味道不错。婢女们也不敢说破,只能捂着嘴强忍住笑。真是难以想象王敦最后知道结果尴尬成了什么样子?(故事出自《世说新语纰漏》)

  东晋时的重臣蔡谟,官至司徒,祖籍陈留考城(今属河南)。估计蔡大人在南渡之前从来没有见过螃蟹。他刚到江南时,看见蟛蜞(形似螃蟹但体型较小),欣喜异常(估计就和内陆的人第一次看见大海的心情差不多),马上就开始背我们的初中课文了:“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所寄托者,用心躁也”。单凭外形就坚决认定自己看见的就是《劝学》中所写的蟹,并命令手下的人进行捕捞,带回去做蟹肉料理。没想到吃完之后上吐下泻,拉稀拉的萎靡不振,彼时才知道自己吃的不是螃蟹。后来和谢安的堂哥谢尚聊天时无意提到此事,谢尚便故意调侃蔡谟说:“你不仅《尔雅》背的不熟,还差点为《劝学》送了小命”(原文为:“卿读《尔雅》不熟,几为《劝学》死”)。因为《尔雅·释鱼》篇中曾经对蟛蜞有过说明,所以谢尚如此调侃蔡谟。想想当时的情形,蔡司徒肯定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故事出自《世说新语纰漏》)

  王粲是“建安七子”之一,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王粲在返回邺城途中病逝,时年四十一岁。魏文帝曹丕亲自率领大臣为其送葬。王粲在世时喜欢听驴叫,曹丕便对一同送葬的人说:“王(粲)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意思就是王粲活着的时候喜欢听驴叫,大家各学一声驴叫送送他吧。于是乎,在王粲的葬礼上,一声声驴鸣响彻云霄。毋庸置疑,魏文帝曹丕应该是第一个叫的。这种场面放在今天看着很荒唐,但恰恰反映了曹丕对王粲的敬重与不舍,以及魏晋名士不为世俗所累的旷达人格。(故事出自《世说新语伤逝》)

  透过《世说新语》的记载,我们看见的是一个个鲜活可爱接地气的魏晋名士,他们不似正史记载的那般严肃刻板,就像是你我身边平凡的朋友。他们会生气、会搞笑、会出糗、会损人、会伤春悲秋、会勾心斗角,有着平常人的喜怒哀乐,经历着世间的生老病死。我常想,假如那时有微信微博,他们的推文必然十分有趣。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说:“风流的基本品质,是有个超越万物区别的心,在生活中只遵从这个心,而不遵从别的”。魏晋名士的“风流”之所以为人称道,也许恰恰是因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活出了真正的自我,所以,那些尴尬也就显得不那么尴尬,而变成了千古流传的佳话。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一般认为由南朝宋刘义庆所撰写,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如果你对正史中的刻板人物产生了审美疲劳,不妨看看《世说新语》换换口味。

  举报/反馈

上一篇:看完《总裁爹地超给力》不过瘾,看丹阳木新作,又爽又好看!
下一篇:《电竞大神暗恋我》“不要有非分之想”“游戏结完婚就始乱终弃”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