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最美科技工作者”王勃:甘做“冷板凳”,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

栏目:教育活动  时间:2023-11-06
手机版

  他是投身深地科学与工程研究的卓越学者,长期扎根条件恶劣的深地工程一线,潜心研究十余年;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他奋勇争先,开展基础科研攻关,研制了深地空间探测国产化装备,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他潜心育人,搭建了产、学、研一体化成长平台,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深地领域高学历人才。近日,他被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了江苏“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他就是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战略规划部部长、中国矿业大学深地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勃。他是大山里走出的博士生,励志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两年拿到博士学位,37岁时就参与规划建设江苏省重大项目——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主持多项国家级项目……学霸王勃是怎样炼成的?从徐州出发,驱车580公里,历时6个半小时,就来到了皖西南大别山深处的小乡村,这里是王勃的家乡——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百里镇柳青村。在徐州工作、定居后,王勃把父母也接过去一起生活,由于工作比较忙,节假日的时候也很少回来。但是亲戚朋友们,一提起这位从山村里走出去的博士,无不交口称赞。王勃告诉记者,在从小到大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对他产生重要影响的有两个人,一是他的邻居,也是村里的第一个博士。“二三十年前村里出了博士,很多孩子除了羡慕,更多的都是把他当作自己奋斗目标,励志读书走出山村。他为我打开了科学启迪之门,进入本科我就立志攻读博士,后来我成为了家乡第二个博士。”另一位则是他的父亲王敦固。为了养家糊口,王敦固做过很多工作:农民、民办教师、油漆工、村干部、邮政工作人员等等。走南闯北,附近的乡镇、村落,每一处都有他的足迹。王勃说:“我父亲是一个认准一个事情就全力以赴,决不放弃的人,我的性格一直受到他的影响。”对于王勃这个学生,他的小学老师王沁是再了解不过了:有韧性、有恒心,坚持学习,遇到难题不放手。“他有时做家庭作业,遇到问题没有解决,即便夜深了还跑到我家问我。”采访中记者得知,王老师的儿子王渊,今年也已博士毕业,目前在江西师范大学做一名讲师。对于王勃这位大哥哥,王渊直言王勃对他求学路上的影响非常大。“在我还没读博之前,我也是犹豫过,不知道自己要不要读,有没有这个能力去读,王勃就经常鼓舞我,给我讲了一些他读博的经历,对我的帮助非常大。”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王勃和第一位博士的带动下,这个大山深处的偏远小山村里此后又走出了5位博士。他是深地的医生,专为地球做“X光”电影《流浪地球》中曾出现的地下城令人印象深刻,而在现实生活中,在深部地下进行科学探索和解决工程难题正是王勃每天的工作内容。在徐州卧牛山地下百米的深处,有这么一座神秘的实验室——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以下简称:云龙湖实验室)。2021年,徐州市委市政府瞄准深地领域,依托优势力量,创建了云龙湖实验室。作为该实验室战略规划部部长、中国矿业大学深地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勃加入初创团队,和他的同事、助手们,在这里朝着突破世界深地开发领域前沿科技难题进军。走进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一眼望不到头的廊道出现在眼前,与想象中的实验室截然不同,这里没有一间间方方正正的办公室,只有长长的廊道和廊道两侧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硐室。“我们的实验室主攻的方向就是深地空间探测、开发与利用,目前拥有1个重大设施,和深地装备、深地开发、数字深地和深地环生4个综合科研平台。”记者了解到,云龙湖实验室一期工程,规划建设的4个综合科研平台分别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而在这里,王勃负责的则是围绕深地装备中的探测装备开展相关的研究。“在我们对深地进行开挖、利用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如突水、突泥、瓦斯突出、岩爆、冲击地压等灾害,这些灾害就如同人生病一样,需要医生,需要先进的诊断装备,我们可以通过设备的传感器获取到它的信号,提前了解到哪些地方有致灾风险。”在谈起自己的工作时,王勃常常把自己比作医生,而地球就是需要诊断的人体。通过震电磁光智能监测设备对地球深处进行探测,就像给人做X光一样,再根据探测结果进判断,对症下药,采用整治措施,保障深地工程的安全。他甘做“冷板凳”,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都说,上天容易下地难。长期深入扎根条件恶劣的深地工程一线,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问题。据王勃的老师刘盛东教授回忆,在一次去湖北的深部地下一个铁矿进行突水灾害防治时,由于情况紧急,王勃到现场后直接下井,当时巷道里面全是水,水位已经漫到了脖子位置。但为了解决问题,王勃在水里泡了整整一夜,第二天上午才上井。王勃说:“真正搞科研是要坐‘冷板凳’的,是要坚持的,搞我们这种深部地下基础科研的,在这种地下实验室有可能一待就是5年10年,但是我们对于深部地下的探索,对于国家来讲,对于深入了解地球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在王勃拼搏精神的感染下,团队的成员团结一心,不断地对前沿科学难题发起挑战。经过不懈努力,成功研发了“震电磁光智能监测系统”等设备及其配套技术。突破了国际的封锁,解决了卡脖子的问题,达到了全球领先的水平。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王勃甘奋勇拼搏的科研精神也通过言传身教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中国矿业大学岩土工程研究生苏玉彬说:“王老师作为一个80后的博导,在科研上是很严厉、很严格,但在生活上,能跟我们打成一片,对我们的成长很有帮助,受益匪浅。”知难而进、勇挑大梁,破解技术难题,王勃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奋勇争先,争当排头兵,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江苏科技工作者“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担当。近日,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决定授予王勃江苏“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颁奖时,王勃激动不已。他说:“作为一名奋战在一线的科研工作者,未来,我将继续勇攀高峰,同时积极回馈社会,为国潜心科研,为科技强国发挥新锐力量,助力民族伟大复兴。”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赵天校对 王菲举报/反馈

上一篇: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贵州师范学院:努力建设区域一流特色鲜明应用型大学
下一篇:肥西县:让青年人才在C位出彩!

最近更新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