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学子:探寻串场河历史脉络

栏目:教育活动  时间:2023-02-18
手机版

  探寻登瀛串场河历史脉络及在新时代下的新发展

  ——南师大实践团队暑期实践活动综述

  2021年7月21日至25日,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百家盐场一线串,从来此处最盐城”实践团队深入盐城中国海盐博物馆、水街、盐渎公园、东台博物馆、西溪古镇及安丰古镇进行实地考察,为探寻登瀛串场河历史脉络及在新时代下的新发展,团队采取了实地走访、采访问卷等形式,完成了为期五天的实践考察。

  盐城地区实践活动

  团队首先在盐城展开线下实践活动。第一站便是盐城中国海盐博物馆。自唐宋以来,串场河最重要与显著的功能便是盐运功能。因此,深入了解盐城地区的海盐文化必然是了解古代串场河历史的重要一环。中国海盐博物馆坐落在市区的古代著名的人工运盐湖——串场河与宋代捍海名堤——范公堤之间,是串场河畔的一颗明珠。7月21日上午,团队成员按照预定行程安排,集体前往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博物馆内有四大介绍“串场河—海盐”文化的展馆,它们分别是“引海制盐”“行盐四方”“盐政春秋”及“海盐兴城”。这四大展馆以“产盐—运盐—管盐—因盐建城”的历史逻辑脉络相串联,向观者们详细介绍了盐城与海盐、与串场河的千年历史渊源。

  同样位于盐城市城南串场河景观带上的还有“盐渎公园”与“盐镇水街”。盐渎公园是盐城市著名的综合性生态公园。不同于海盐博物馆的“历史学习”模式,盐渎公园则“寓情于景”,它将串场河的文化元素巧妙地嵌入到园内一道道或精致或朴素的自然风景之中,通过直观的景色展示,一方面向游览者呈现古代与近代的串场河历史文化风貌,同时也向观者揭示了串场河在当代盐城市城市发展中的新定位——即努力建成一条“生态宜居型”河流,成为盐城市“生态文明城市”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漫步园内,跨过一道道古风石桥,在微风中感受“范堤烟柳”的幽雅意境。走累了,在串场湖畔的环形广场上稍作停歇,看着四周精巧的盐民石雕,不禁感叹古时盐阜祖先们的勤劳与智慧。

  盐镇水街则是将古代“串场河—海盐”文化通过历史仿古建筑的形式展现出来。著名的建筑有“盐商会馆”“盐镇塔楼”等等。在傍晚,华灯初上,水街内的串场河道上还开展特色的“游湖泛舟”活动,格外热闹。水街的建设成功将历史文化与现代娱乐相结合,将串场河真正变成了一条“清澈的河,美丽的河,繁华的河”。

  东台地区实践活动

  “烟火三百里,灶煎满天星”,处于串场河南段的东台市自古因“盐”而起,因“盐”而兴。因此,研究串场河的海盐文化底蕴以及串场河在当代的功能转型与在新时代下的新发展,东台市串场河段一定是研究考察的重要一环。7月23日下午,团队成员陆续来到了东台市。

  团队在东台考察的第一站是“东台市博物馆”。博物馆内的重头戏必然是对东台地区“海盐文化”的介绍。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团队成员注意到,东台对当地海盐文化的介绍是十分多元化的:它的“海盐文化”不仅局限于物质上,还拓展到了政治与文化上。例如,馆内单独辟有一块场地详细展示了东台特有的“三相文化”,向观者叙说了“北宋三相”晏殊、吕夷简与范仲淹在东台西溪担任盐官时的功绩,并将“盐政知识”介绍给了各位观者。此外,成员们还注意到,博物馆在介绍东台地区的串场河历史时,不仅详细介绍了古代串场河的历史,更是通过实物展览与文字介绍相结合的方式,对近代串场河历史进行了浓墨重彩的介绍。近代的串场河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红色之河”,正是因为新四军战士们在串场河畔的英勇奋斗,才有了东台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转变。因此,挖掘串场河蕴藏的红色基因也必然是了解串场河千年历史脉络的重要一环。

  在参观博物馆的同时,团队部分成员还有幸采访到了年逾古稀却仍致力于东台宣传文化工作的朱兆龙老先生。朱老先生对东台地区的串场河历史与文化有着相当深厚的了解,在采访过程中,他详细地向成员们介绍了明清时期东台“淮南中十场”的各大重要盐场。并针对团队成员提出的关于串场河在当代的功能转型与在新时代的新发展问题,真知灼见地指出:串场河由于自身的“泥沙沉淀河”的属性,注定在现代航运交通这条路上“行之不远”。因此,盐城一定要坚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在新时代全面整治串场河的生态环境,努力打造串场河为一条“生态宜居型”河流,带动盐城市整体生态文明建设发展。

  7月24日与7月25日,团队成员们又来到了东台市安丰镇,考察安丰对境内串场河的生态治理情况与对串场河段风光带的布局建设。

  安丰镇自古为东南一大海盐炬场,是南段串场河流经的一大重镇。安丰的串场河不仅创造出来巨大物质财富,还孕育了安丰璀璨的串场河文化。王艮的泰州学派、安丰的佛教文化、盐民诗人吴嘉纪的诗篇等,都是安丰串场河文化的精华。

  而安丰镇对串场河的资源“再开发”也同样具有代表性。一方面,安丰镇政府积极修复串场河沿岸的历史古建筑,例如近些年来对“安丰古戏台”“牡丹亭”的修复重建。另一方面,安丰镇在串场河畔积极建造“安丰古镇”综合景区,将安丰的多样文化集中呈现在观者面前。此外,安丰镇还将自身特色康养文化产业融入到串场河景观带中,著名的有“红安村”的建设。

  结语

  一个人的能力或许有限,但若是集腋成裘,那便能够汇聚成巨大的能量。一个城市的发展、一处古迹的保护需要大家齐心协力。也正是对串场河处古迹的保护和治理,当我们漫步在水街、西溪古镇及安丰古镇时,才能感受到来自岁月深处的光阴变迁和人文风貌。沿河建造的古镇古街都非常寂静,古色古香的建筑将人们带回了那个人声鼎沸的时代,仿佛有许多盐民在我们面前相互交谈,聊着成果、聊着未来。附近的居民都十分友好,他们和这条河相融,一举一动都质朴温暖,透露着盐民们天生的韧劲。盐城百姓将这条河视为精神的归属,这里有先祖的血汗和教诲,他们和政府一起,尽心尽力保护着这处古迹,让一座城市的精神和文化有了归宿,串场河也成了他们最坚实的精神支撑。

  我们需要知道,一个没有精神文化的城市或国家,是走不长远的,因为它缺少了后退的勇气和前行的自信。精神文明来自于历史、来自于人文、来自于自然,唯有尊重、保护传统和过去,方能开发、创新未来。创造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翻阅历史卷轴,我们读懂了串场河的曲折过去;思索新型发展,我们也探索着可利用资源。串场河的过去很多,但未来也同样精彩。

  文案 | 南京师范大学 张智彤

  图片 | “百家盐场一线串,从来此处最盐城”团队

  别犹豫了,快打疫苗吧!戳下图

  疫情远未结束,

  克服麻痹、侥幸,

  早种疫苗!

  最新疫情风险等级提醒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最新疫情风险等级提醒

  截至8月19日18时,全国共有29个高风险地区74个中风险地区。做好个人防护,尽快接种疫苗!

  境外地区(除澳门外)均为高风险。

  专家提醒

  一、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好的办法,既保护自己、保护家人,又保护他人、保护整个社会人群。如需预约,或有疑问,可通过线上或电话等方式,咨询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及接种单位。

  二、合理安排出行,主动配合查验。原则上不前往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出行务必提前了解途径地和目的地疫情形势和防控政策。

  三、减少不必要的聚集。聚餐时提倡使用公筷公勺。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员,应避免参加聚集性活动。

  四、保持健康习惯,自觉做好防护。乘坐电梯、公共交通工具及出入农贸市场、超市商场等人员聚集场所时,需全程佩戴口罩。公共场所注意保持“一米线”社交距离,缩短停留时间。注意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用肘袖遮掩口鼻。加强室内通风消毒,保持空气流通。

  五、坚持健康饮食,去正规超市或市场选购冷链食品,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储存和加工食物时,砧板、菜刀、餐具等生熟分开、及时清洗。肉蛋海鲜等食物烧熟煮透。

  六、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并主动告知14天活动轨迹及接触史。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原标题:《南师大学子:探寻串场河历史脉络》

  阅读原文

上一篇:哲学大类中的宗教学学什么?毕业去向?就业率统计及专业详细解读
下一篇:冬季买房记得重点看这5大点

最近更新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