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声丨中本贯通再观察:曾经几家欢乐几家愁,升学后有人获奖有人挂科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9-28
手机版

  潮新闻 记者 张蓉 实习生 倪天骐今年9月初,浙江第三届“中本班”学生升入大学。自2018年,浙江开启“中本一体化”招生试点后,这批踏上小众教育路的学生就备受关注。通过中职3年、本科4年的一体化培养,学生无需参加高考,只要通过转段考试,就能从中职直升本科高校。不同于竞争激烈的高考独木桥,“中本一体化”似乎提供了一条充满确定性收益的捷径,一些家庭甚至为此放弃重点高中而选职校。与众不同的个体选择背后,有对“大学直通车”的现实考量,也有对主流教育路径的反思。当这批学生在教育改革试验中步入大学,发现高校以学科成绩衡量学生的标准并无改变,新的标尺之下,有人如愿,有人惊喜,可也有人忧虑。有资深职业教育工作者直言:“中本一体化”不应被当作捷径,期待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真正贯通。杭州人民职业学校“中本班”学生从“凤尾”变“鸡头”有人重新找回自信自觉“70后”上海人戚江和妻子走过两条截然不同的教育路。1992年,他考上上海本地一所中专院校,学机械制造;妻子进入一所重点高中。毕业后,戚江进入电气工程行业,从事设计工作至今,妻子成为社区工作者。“中职和重高,哪条路对应的前途更好,还真说不准。”2016年,正是抱着这样的念头,戚江给初中毕业的女儿戚宸报考了“中本贯通”班。彼时,戚宸在区里最好的初中读书,但成绩不稳定,模拟考试成绩在市重高和区重高之间徘徊。“就算中考考好了,以后还有高考。”戚江担忧女儿无法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胜出,不如提前选择一条“保本”的路——读“中本贯通”,不仅能提前锁定本科学历,还能选定专业,他觉得应用性强的技术类专业好就业,为女儿选择了制药工程。初中班主任却最先提出反对,“你女儿搏一下,能上市重点(高中),读中职可惜了。”上海自2015年在国内率先探索“中本贯通”教育招生,戚宸是第二届,老师也看不清这条路的全貌。如今,回望女儿走过的这条与众不同的教育路,戚江感叹“远超预期”。2016年,戚宸的中考成绩474分,和上海市重点高中失之交臂,“低了四五分。”在制药工程专业的“中本贯通”教育班,她却是第一名。从“凤尾”变“鸡头”,戚江明显感觉女儿更自信了,“初中时,她做事容易打退堂鼓;现在,她变得有底气,更积极。”不同于被老师推着往前走的高中,当高考的竞争压力消失,中职更考验学生的自律性。“老师不会每天让你按部就班地完成几张卷子,只有最终的目标是清晰的。”在戚江眼中,女儿似乎提前开启了自我安排的大学生活。自律性强的戚宸在“中本班”受到重视,获得不少参加竞赛的机会,又在每年一次的实习中,更早触摸到社会的脉络。陈俊杰练习钢琴学生的心态变化传导到家庭,某种家庭矛盾也伴随高涨的学业压力一同消失。蔡芝灵说,自从儿子陈俊杰进入杭州人民职业学校读“中本班”,母子俩再没为要不要上培训班而争执,家庭更和谐。陈俊杰调皮,初中时成绩不算好,蔡芝灵原本没那么在意成绩,可每到学校接儿子,和周围家长聊起来,就不由自主地陷入焦虑。在悄然的裹挟中,蔡芝灵也开始给儿子报形形色色的培训班,英语、数学、科学……母子俩常为此矛盾不断。升入“中本班”,陈俊杰对培训班的心态却变得自觉,“他美术专业课是弱项,知道自己和同学的差距大,专业技能又直接影响未来就业,他主动提出想去上美术培训班。”2019年,戚宸顺利直升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和三年前的一位初中同学在此相逢。“她当年去读了区重点高中,‘卷’了三年,考进这所学校。”戚宸直言,同学很羡慕自己的高中生活。2022年,陈俊杰如愿升入浙江师范大学读学前教育专业。蔡芝灵心满意足,“他的很多初中同学在题海中度过高中,家长为补习班花了不少钱,结果也未必这么好。”“高处走”与“向下看”不少家长仍对职校有偏见今年夏天,大学毕业后,戚宸考上广州一所211大学,准备读研。近几年,“中本贯通”教育也进入一些家长讨论的议题,戚江向身边不少朋友推荐过这条路,得到的反馈大多是无法接受,“他们觉得说什么也不至于要把孩子送去上职校。”时过境迁,已有一位同事开始后悔没听从戚江的建议,“他女儿3年前进入区重点高中读书,今年高考成绩很差,考上一所民办三本。”中考择校,尽管明面上主动权是孩子的,但最终拍板的大多是家长。出于对职校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为孩子报读“中本”班的家长往往要先克服一道心理关——“面子过不过得去?”2019年,杭州人卢明也为女儿卢雨晨报考了弯道超车的“中本一体化”。卢明大学毕业,是一位公务员。他坦言,这一度让自己“感觉抬不起头来”,况且,凭借女儿的中考成绩,上一所普通高中绰绰有余。他至今能清晰回忆起在职校的开学典礼上,身边家长的一声长叹,“他说:‘没想到孩子会考得这么差,来了职校’,我当时听着鼻子就一酸。”女儿在职校的前两年,卢明始终放不下心。卢雨晨入学前,浙江省“中本一体化”教育刚招收一届学生,还没有成功升入本科的先例,网络上相关公开资料也少之又少。卢明直言,此前,他和亲戚朋友一样对职校有偏见,职校从没有出现在他们的择校清单上。中考前,卢明把“中本一体化”教育的利弊一条条列出来和女儿讨论——这是一条前途明朗的路,可以相对轻松直升本科;只是,提前定格的人生也意味着今后的选择性和可能性会受限。为了让孩子轻松些,他决定“赌一把”,让女儿去杭州人民职业学校读学前教育。杭州人民职业学校校长金卫东也理解卢明的担心。他说,过去,国内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泾渭分明,两者很少有交集,职业教育之所以受歧视,是因为上限很低,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能获得跟普通教育学生一样的学习机会,因此,“家长不了解职校,社会上也总有不好的声音。”在探索“中本一体化”教育的前两年,他和学校老师几乎每天都要面对家长的各种疑虑:这是不是骗人的?三年后真的能直升本科吗?孩子放你这儿能教好吗……?直到2021年,杭州人民职业学校“中本一体化”首批学生通过转段考试,全体升入浙江师范大学,对学校的质疑才减少。现在,卢明对自己当初的选择有些得意:“当时初中和我女儿成绩差不多的学生高考可能连一本都上不了,但我女儿换了一条路,也能去浙师大。”浙江师范大学“中本班”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和卢明的纠结不同,在金华永康,金洋洋的家长陈美晓早早就和女儿确定了走职业教育这条路。陈美晓的丈夫是电工,她自己则在家务农,在他们朴素的观念里,只有拥有一技之长,人才能安身立命。从初中开始,他们一家就有意识地关注相关资讯。金洋洋聪明,学习好。2018年中考,她以全校第49名的成绩考入当地最好的高中——永康一中,但为了追梦,她从永康一中退学,进入杭州人民职业学校“中本班”。金洋洋一家的举动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我们本地人大多看不起职业教育,对孩子的选择很不理解。”陈美晓说,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亲戚朋友,都冲她摇头,“别人都往高处走,你怎么往下看,这女儿是不是亲生的?”陈美晓不在意这种声音,“人为什么要活在别人的目光里?”她在家的时间长,常看关于教育的纪录片,最喜欢的一句话来自《世界的孩子:我在美国读高中》:你可以不必成为最优秀的,只需要成为你自己。这形塑了她的育儿观——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不能一味从众。金洋洋从小就流露出艺术细胞,又对做老师感兴趣,陈美晓觉得读学前教育是适合女儿的路,“如果没有中本班,她可能就去金华的职校读了。”陈美晓一直没怎么出过远门,但在孩子被杭州人民职业学校录取后,她独自花了一百多块钱,从永康坐了三个半小时的车来到杭州。在6月末闷热的天气里,她在学校门口站了很久,观察来往的行人,浏览学校的文化墙,踮着脚、隔着栅栏看教室,“我马上喜欢上了这里,孩子肯定能学到东西。”她说。金洋洋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但受家境所限,她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上兴趣班,只能在学校里有限的艺术课上培养自己的艺术细胞。但在职校,她可以学习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课程。金洋洋很快就将自己学习文化课的聪明才智应用到技能学习上,从一个入学时几乎“零基础”的小白变成学校里学前教育职业技能大赛的第一名。升入浙江师范大学后,身为班长的金洋洋也格外活跃,在配音比赛、原创视频征集活动、声乐比赛等各类竞赛中崭露头角。金洋洋(左一)和“中本班”同学在竞赛中获奖升入大学后“两极分化”如何避免学生过早躺平?在金卫东看来,“中本一体化”为打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两者之间的藩篱提供了机会。“‘中本班’的教学大纲是高校直接制定的,这些学生通过七年一贯的职业教育培养,相较于普通教育学生,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更扎实。”金卫东认为,这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比如,在杭州人民职业学校,每个“中本班”和一所幼儿园结对,学生从高一起就在业界老师的带领下,进入幼儿园实训,体验幼师工作。金卫东相信,这种在实践中建立的专业认知有助于培养一批真正热爱幼师工作、具备职业技能的人才。可“捷径”并不只通往美好。随着一批批“中本班”学生升入大学,一些现实问题也逐渐显露。“高校依然秉承基础教育的评价体系,以成绩衡量学生的能力,在这种评价体系下,‘中本班’学生是吃亏的。”金卫东叹息说。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中本班”学生的日常课程,除了数学、语文等文化课,还有声乐、舞蹈、钢琴、美术等多门专业课,“每一门专业课都要耗费大量时间,他们的精力是分散的,文化课成绩必然不如每天集中刷题的普通教育学生,比如,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就比较低。”文化课基础相对弱给“中本班”学生带来的影响,在工科专业更为明显。省内某高校教务处副处长介绍,工科专业课程大多涉及高等数学、大学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等基础课,相关专业和老师安排了相应的课外辅导、分层教学方式,帮助中本班学生尽快适应大学课程要求,取得相应学分。直接和学生接触的一位专业负责人,感受更为具体。他觉得,和通过高考进入大学学习的同学一样,“中本班”学生也存在“两极分化”:2021级全班35人中,拔尖的五六位同学表现突出,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在各类创新创业项目、专业竞赛中频频有收获,还有人获得“全国优秀团员”荣誉;但也有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挂科,甚至收到学校的学业预警提示,“有些学生需要提升自己的学习习惯”。就日常学习而言,这位专业负责人认为,这批“中本班”学生确实更活泼,在课堂上反馈积极、互动充分,也积极参加各类课外实践活动。“但在专业积累更扎实之后,他们实践能力可以被激发得更好”。▲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中本班”学生在“中本班”学生的日常教学中,职业院校却不得不在矛盾中摇摆。目前,“中本班”学生的升学考核通过职教高考进行,上线即可进入对应的本科院校。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副校长佘运祥直言,这带来两个问题:一方面,职教高考中,文化课只考数学、语文,专业课也不同于“中本班”学生日常的学习方向,考试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案有差别;另一方面,职教高考太简单,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要求可能放低。在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为了提高文化课基础,高一起,“中本班”学生按照普通教育教材上文化课;可高三起,为了应对职教高考,文化课教材转回职业教育教材,不纳入考核范围的物理、英语课时缩减,学生对这两门课的学习动力也相对不足。佘运祥希望,“中本班”学生能有一种量身定制的升学考试,“把这种升学的考核机制放给对应的高校,它需要与人才培养方案衔接。”一位高校老师则建议,在升学考核中,为学生的竞赛成果给予一定加分,鼓励、引导“中本班”学生在中职阶段更积极地参加各种实践类竞赛。采访中,多位校长、老师也提出,“中本班”学生的升学考试要引入一定淘汰机制,“发挥压力传导的作用,避免一些学生过早‘躺平’。”摸着石头过河,在高职扩招、职业技术大学扩大规模的时代趋势下,金卫东和佘运祥都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充满期待。在金卫东描绘的未来图景中,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座互通有无的立交桥,“走职业教育的学生,如果对学术研究有兴趣了,他有通道去搞研究;走普通教育的学生,如果对职业技能更有兴趣,他可以选择转向职教。”他说,“那时,学生真正按照自我的专业兴趣做选择,‘中本一体化’不再被当作捷径而受关注,才是正常的。”(文中戚宸、戚江为化名)“转载请注明出处”举报/反馈

上一篇:“农业硅谷”拔节生长
下一篇:从小想要征服语文老师的浙江小伙子,用这本书征服王蒙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