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与“合规”的夹缝中,校外培训机构将走向何方

栏目:教育机构  时间:2020-02-16
手机版

近年来,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违背教育和青少年成长发育的客观规律,通过“应试”为导向的培训,让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不仅增加了家庭教育负担,破坏了教育生态,也让教育这一关乎民族未来的行为变得“短视”。自2018年2月起,一系列中小学减负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政策出台,在“减负”与“合规”的夹缝中,教育培训机构的整顿形势愈发严峻。

在浩浩荡荡的整顿清理中,办学证成为第一道坎,校外培训机构必须经过县级教育部门审批,才能申领登记证书或营业执照。为了严格落实管理责任,杜绝资质与培训场所不符的情况,跨县域设立分支机构或培训点的,分支机构与培训点同样需要所在地县级教育部门审批。

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场所作出了明确要求,首先,要有符合安全条件的固定场所;其次,不能拥挤,至少为每位学生留3平方米的活动面积;除此之外,消防、环保、卫生食品经营等相关的管理规定也必须落实到位。一些位于北京的校外培训机构因为场地租金的问题,原本通过小场所精品运营的方式遍地开花,如今为了符合要求,纷纷将小店合并成大店,在个别经营状况不理想的校区,撤店更是最合理的选择。

如果说一线城市在此次整改中最忧心成本问题,三四线城市则显得有心无力,短时间内呈现出“有钱也没地方花”的特殊现象。因为《意见》中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一家湖南株洲的培训机构出现师资短缺情况,市场份额垂直下降,学生较同期减少了50%。一方面,该培训机构此前近2/3老师来自学校老师兼职;另一方面,通过学校老师拉学生补习的渠道运营模式被切断了,而这近乎是三四线城市校外培训机构此前最稳定的生源。

最终这家培训机构选择从湖南各地的高校招聘老师,这种现象反而促进了国内教学从业人员增多,长远看来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整体上升。据悉,我国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员增至447万,达2018年上半年参考人数的2.2倍,较2017年同期增加119万人。教师资格证的参考人数增加,也从侧面反应出校外培训机构正努力向“合规”的方向发展,经历过整顿的阵痛,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也必将反应在教学效果上,家长对孩子教育投资更满意,行业发展前景也就充满光明。

此外,《意见》规定校外培训开展学科知识培训需向县级教育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布,且不得超出国家课程标准,不得超出招生对象所处年级,不得超过所在县(区)中小学的同期进度。该规定杜绝了超前教育,打击了校外培训的“应试”现象,中小学生无法再通过校外培训在考试中获得竞争力,而一部分学习进度落后的学生却可以通过校外培训追赶至正常进度,这也是对教育公平理念的贯彻,考试制度或将真正成为考查学生综合素质,选拔人才的手段。

对于校外培训机构,人们可以预见的是,一些资金和管理实力不足的机构将被淘汰,在教学内容上,学科类的素质教育会渐成趋势,应试教育和素质教将达到相互交融的状态,进而迸发出一些新兴的教育赛道,比如少儿编程、大语文和数学思维等。

上一篇:父母该如何选择课外的教育机构?细节很重要
下一篇:2.7亿学生转战线上,在线教育却没有迎来春天

最近更新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