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博士当辅导员,只是基本操作!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2-12-03
手机版

  日前,网传某知名大学2021年辅导员拟招聘人员公示名单,引爆高校圈。名单中,清一色都是顶尖大学的硕博毕业生,从清北、“华五”乃至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热议,有人不禁问到:人才供应过剩到了这种地步了吗?

  图源:网络

  虽然这份名单并未在学校官方渠道获得,真实性还有待考据,但知乎、微博等社交媒体上针对此事的舆论不断在发酵。而在该校2020年11月发布的招聘启事中,招聘基本条件赫然写着“一般应具有研究生学历并获得博士学位”。也就是说,辅导员要求博士学位只是“标配”而已。

  曾几何时,处于学历金字塔顶端的博士毕业生,到高校任职要么选择科研岗,要么选择教学岗,应聘辅导员听起来似乎就有那么一丝“屈尊降贵”的意思。但博士生规模日益扩大,高校教职“僧多粥少”且越来越趋向“非升即走”的晋升制度,辅导员这个“退而求其次”的岗位也就变得抢手起来。

  舆论热度不减,辅导员的准入门槛提高,真的是大材小用吗?或许,辅导员这个岗位,需要被重新审视。

  操不完的心,自身却没保障

  辅导员,恐怕是高校里最容易被误解的一个群体,夹在高校和学生之间,有着操不完的心。

  待遇“天花板”不高

  2019年,陕西民办高校西京学院的一则要求博士学历、薪酬10万元的招聘辅导员公告就被质疑“炒作”。

  图源:西北大学就业中心

  当时,西京学院人事处处长回应:“公布出来的是最基本的工资。辅导员岗位有评级定级,最高的六级是一个月3500元;还有一个辅导员带班,每个月平均下来是2000块钱。”对于高学历的博士毕业生来说,这个“钱途”多多少少都算“屈才”了。

  一般情况下,高校的学生辅导员属于思政教师队伍,其工资和校内津贴等均按思政教师系列对应。而作为教师系列,在薪酬待遇方面,一般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等构成——这是有编制的情况。

  以西京学院的口吻来说,岗位工资最高3500元已经是“高薪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官方公布的信息中,六级辅导员的工资和津贴按照教授标准发放——很明显,一般新进辅导员无论在资历还是职称条件上,都难以达到这个水平。能够按照助教标准获酬的辅导员仅仅是最低水平的一级,岗位津贴仅为每月1000元。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辅导员特殊岗位津贴发放细则

  而最能直接体现辅导员工作成果的,应该是绩效工资,毕竟很大程度上绩效是与考核环环相扣的。《山东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发放暂行办法》规定,辅导员的绩效考核分4个等级,每个等级有基本的比例限定;考核最好的优秀者绩效工资也仅为1200元/月,这个上限或许正是辅导员的绩效“天花板”。

  截图自《山东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发放暂行办法》

  更不能一概而论的是,在高校编制日益“一票难求”的情况下,很多学校是通过人事代理或者劳务派遣的方式来招聘辅导员的,即使公开表达“同工同酬”,但落实到具体情况中,没有编制的辅导员整体待遇不如在编辅导员,也是不争的事实。

  事无巨细却无声无息

  随着近年来高校辅导员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不断提升,2017年9月29日,教育部修订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就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做出制度上的安排。

  其中,《规定》明确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职责,包括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9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可以说,几乎涵盖了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据《光明日报》报道,“首都高校辅导员职业现状调查”数据显示,辅导员平均每周的工作时间安排为:学生日常管理和学生事务平均19.78小时,学生教育平均6.75小时,学生咨询服务平均6.58小时,参加学生活动平均5.15小时,开展深度辅导平均5.96小时,处理学生突发事件平均2.63小时,其他行政事务平均8.92小时,其他工作平均5.38小时。用辅导员自己的话说就是,“地球不爆炸,我们不关机;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

  然而,麦可思数据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认为母校的学生工作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与辅导员或班主任接触时间”(47%)。学生的体验感和辅导员的实际付出似乎不太匹配,辅导员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呢?

  图源:麦可思研究

  目前我国要求高校应当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而事实上,调研显示,目前我国高校每个辅导员平均所配的学生为230人,“双一流”高校更高达304人。辅导员不仅要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还要从思想上关心爱护学生,工作量非一般可比。

  图源:光明日报

  除了处理学生事务,辅导员本身还有自身的工作内容。《规定》要求,高等学校要确保每名专职辅导员每年参加不少于16个学时的校级培训,每5年参加1次国家级或省级培训。为在高校体制中的晋升增加机会,有些辅导员还会保持科研实力,积极申请科研项目,把本就不多的自我时间“挤”得一点水分都没有。

  编制无定数,求稳不可靠

  此次武汉大学的招聘启事中,值得注意的是,新聘人员实行聘期制,聘期内其薪酬、养老保险、医疗待遇以及职员、职称、职务晋升等享受同类岗位事业编制人员同等待遇。聘期届满,学校将对所有人员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的转入固定编制岗位,转入后愿意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学术能力突出且具有博士学位的学生辅导员,可申请参加专任教师岗位选拔。

  这就意味着,在高校编制改革的趋势下,辅导员的编制也不是定数了。虽然一定程度上,辅导员还没有实行“非升即走”,转编制应该比普通教师要容易,但是相比此前高校招聘(非人事代理、劳动派遣等情况)入职即有编,辅导员岗位不再是求稳的最佳选择。

  据悉,四川大学在几年前就采取了全员博士预聘制,除医疗健康岗等特殊岗位外,其余岗位进人最低标准均为博士研究生,且首聘期考核合格后才予以正式转编。

  博士生担任辅导员,真的是对学历的降维打击吗?换一个角度看,事情又大不一样。

  博士辅导员,高校与个人的互相成全

  学生初入大学如一张白纸,对大学充满着好奇和疑惑,辅导员先入为主,就是他们在大学里的家长和导师,他们的路怎么走,人生怎么发展,辅导员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什么样的辅导员,就有什么样的大学生。”

  辅导员制度在国外发展的时间相对较长,体系也更加完整。国外高校的辅导员通常是“学生事务管理者”,与“学术事务管理”互为补充。而我国目前越来越要求辅导员成为一个“专业研究者”,才能在学业上也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辅导员要求博士学历,也在越来越多的高校招聘中体现出来。

  同济大学2020年研究生学历专职辅导员招聘启事

  图源:河南大学

  武汉大学、同济大学、河南大学,都是“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各自所在地方高教的中坚力量,提高辅导员的学历,对于这支队伍的建设和学生的培养,重要性可见一斑。

  而“双非”院校,为提高学生培养的质量,招聘辅导员要求博士学历的,也比比皆是,如“建筑老八校”之一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邮电“四大金刚”之一的重庆邮电大学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0年辅导员招聘公告

  图源:重庆邮电大学2021年度公开考核招聘专职辅导员简章

  高校注重辅导员队伍的质量,招聘更高学历的辅导员,很大意义上也是对学生培养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而许多从事高校辅导员的人也越来越意识到这份工作的重要意义,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

  高校辅导员也能“出圈”

  当下,95后、00后已是大学校园的主体,这个年龄的学生思想开放、个性张扬、自我独立,如何让他们信任信服,从而做好思政教育和引导工作,可以说是辅导员面临的共同课题。

  近年来,不乏高校辅导员“出圈”的例子。现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的徐川就是典型代表之一。

  图源:南航新闻网转自中央电视台

  公开资料显示,徐川放弃了几十万年薪的工作,选择当一名年薪几万的辅导员。学生评价徐川“他的党课讲得比段子更吸引人。”他开设的《中国传统文化》公选课,5秒钟名额便被一抢而空;教育部思政司支持开设的“两学一做”示范课,走进全国140余所高校场场爆满,有人甚至从十多公里外赶来“蹭课”。

  立足传统文化,徐川将思政工作做得接地气、入人心,也就自然能得到好的效果。徐川曾表示“自踏上辅导员岗位的第一天到现在,有一个关键词伴随我的全部工作时光,这个关键词就是学生。离开学生我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曾经有学生问他,有没有想过像专业教师一样登上讲台?徐川回答:“讲台无处不在,我和所有的辅导员都一样,其实我们一直在台上。”

  《奇葩大会2》中,清华化工专业的“90后”博士生毕啸天也是从兼任辅导员的时候,开启了自己的“网红”之路。

  2015年,毕啸天开始在微博和朋友圈写段子,那些段子渐渐地在清华学生圈子里刷屏了,大家都了解化工系有一个好玩的辅导员,微博名“毕导THU”也是因为这个身份来的。起初,他的微博简介是“一个想当段子手的清华化工辅导员”,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撕掉贴在辅导员身上的标签——辅导员并不都是板起脸来的严肃模样。

  图源:毕导微博视频《清华辅导员的50条真诚建议》

  如今,毕导的微博个人简介已经改成“专注用科学一本正经胡说八道”。面对网友的厚爱,毕导曾经一本正经地说:“什么是清华精神?清华精神就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个我们已经会解决的简单问题。”正是在向大众科普的道路上,毕啸天慢慢地产生了一种“使命感”。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大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高校辅导员以积极、创新的思维与时俱新,做大学生思想的引领者,也是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一种重塑。

  学历下沉,并不代表“贬值”

  据统计,全国高校的博士生在读人数为52.4万,但全国高校每年可提供的博士就业岗位仅有3.5万左右,包括面向硕士和本科的辅导员岗位和其他行政后勤岗位。按照这个状况,在读博士的“存量”用15年也消化不完;入职高校,博士已经远远供大于求,“内卷”不可避免。从高校教职到辅导员等行政岗位,“学历下沉”是必然趋势。

  虽然新时代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利好消息也在不断传出。《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了要保证高校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20年工作要点中,针对辅导员队伍职业发展的“天花板”现象提出,要建立完善高校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和专职辅导员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明确辅导员岗位晋升的条件、标准、名称和晋升的办法,不断提升辅导员的地位待遇和职业获得感。

  图源:教育部网站

  名正言顺了,各地和多所高校也纷纷畅通辅导员的晋升渠道,提升相关待遇水平。

  多所高校辅导员获“破格提拔”

  2019年,江苏大学新修订的《江苏大学辅导员管理办法》中,把辅导员岗位职级纳入管理岗位职员职级管理,最高的五级岗对应五级职员即正处级实职待遇。得益于这个制度,该校一名在学工领域工作了21个年头的老辅导员正式享受正处级实职待遇,还有8名一线辅导员享受副处级实职待遇。

  同年,青海大学表示,学校已有3名辅导员评聘副教授、3名辅导员提任为处级干部,辅导员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13人,占总人数的15.6%。

  2020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在学校中层干部调整中,将19位优秀辅导员提拔为中层副职(副处级)岗位,实现了“有为就有位”的工作导向。

  此外,辅导员评上“正教授”也不是新鲜事儿了。2020年12月22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公示,生物工程学院专职辅导员谭小雄成为该校历史上首个“正教授”级辅导员,让众多辅导员看到了升职的希望。

  其实,谭小雄并非全国第一位正教授级辅导员。早在2006年,华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的辅导员解超就被评为教授职称,成为沪上第一个教授辅导员;2007年,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一线专职辅导员简敏被评为教授……

  对于辅导员来说,升职有望、评教授有盼头,也会让他们工作更有干劲,不断激励自己往更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在当今个人选择日益多元化的这个时代,如果还认为辅导员平平无奇,博士生“大材小用”,才是思维的僵化。

  博士,是高校市场上的“香饽饽”。事实上,越是高学历、高能力的人才,越能在一线岗位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正如徐川说的,“辅导员要想帮助每一位同学,就必须比每一位学生都站得更高、走得更快、看得更远。”

  但也必须意识到,辅导员说到底也是高校体制内的一个“打工人”,他们用心灵陪伴心灵,用青春点燃青春,用梦想照亮梦想,“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是自我要求;各地各高校如何在制度保障、待遇福利、晋升渠道上,给辅导员创造良好的环境,才是要长期探索并优化的命题。

  数据来源:软科

  举报/反馈

上一篇:优秀班组长如何制定班组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措施
下一篇:上海少先队21名队员、14名辅导员、18个集体受到全国表彰!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