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中国工业第一强区如何做好教育减负提质“加减法”?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2-12-03
手机版

  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国家兴。龙岗,是深圳制造业大区,也是深圳教育大区,在砥砺奋进的历史征程当中,教育提供的智力支持、人才保障,为龙岗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去年7月,国家“双减”政策实施后,龙岗系统思考、综合施策,成立由区委书记担任组长的“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幸福家园 学有优教”行动方案(2021-2025年)》,建立区、街道、学校三级管理长效机制,形成行政、督导、教研、宣传四位一体工作格局,向教育改革的纵深处强力推进。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一年来,龙岗“双减”减去的负担实实在在,深层次推动教育观念、教育体系、育人方式等多方面的深刻变革,全面推动龙岗教育高质量发展。今年,在深圳评选出的“减负提质”26所实验校中,龙岗有3所学校上榜。

  减负“不停步”,提质“加速度”。今年,龙岗也在大力推动学位建设,以大投入、大决心、大魄力确保教育规划、用地、建设优先,持续不断增加公办学位供给。目前,18个公办义务教育学校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其中平湖中学改扩建工程和坪地高中园项目完成建设,新增高中学位9300座,未来2年还将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0.7万座。

  一把剪刀、一张旧报纸,裁下文字,再重新组合,龙岗区外国语学校六年级学生裘雅诺就能编织一首巧妙有趣的“拼贴诗”。这份暑假作业既环保又减压,深受学生喜爱……11月28日,龙岗教育“政府开放日”走进龙岗区外国语学校,探寻学校“双减”密码。

  在“双减”的大背景下,龙岗区外国语学校构建提质减负的作业设计体系,探索“五增五减”作业布置机制,以作业“小切口”撬动双减“大变革”,打造美好教育生态。

  今年暑假,学校便布置了家庭综合实践作业,如“我心目中的明星专属名片”“我的卷卷有诗意”“关于睡眠的冷知识”等等,在朋友圈里疯狂刷屏,成为这个盛夏最热门的“爆款”。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业发展的“主导线”,也是助力“双减”政策行稳致远的“减压线”。龙岗区外国语学校不断优化“玉兰花”课程体系,完善“美思”等五大课程群,研究“五I”教学2.0版本,构建以“习”为中心的课堂模式,让学习更有效。

  尤其是线上教学期间,学校开发了17门“I融创课程”,如“云游深圳”人文课程,让学生“云端”畅游深圳博物馆等,在享受视觉盛宴中学会美学鉴赏,领略历史变迁。

  课后服务丰富多彩 ,“双减”落实有声有色 。学校还构建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育人体系,各类活动“混搭”玩出“跨界”综合能力,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其中最受学生欢迎的是,“我在龙外‘造文物’”活动,学生用瓦楞纸、橡皮泥等材料,仿造“还原”青铜器等文物,带领学生穿越时空探寻历史魅力。

  事实上,龙岗各级教育部门、各学校都在力推“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双减”工作落细落实,以作业管理为重点,从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入手,出台了实施方案和细则,全面加强作业、睡眠、体质健康、课外读物、手机、考试等“六项管理”工作,呈现百花齐放之态——

  龙岗区科技城外国语学校围绕“课堂教学”“考试管理”“延时服务”等6个方面,积极开展减负提质工作;麓城外国语小学实施"麓美" 课程体系,完善考试评价机制,学校数学、英语教研组还被评为“减负提质”优秀教研组;德琳学校积极开展劳育课程,利用屋顶闲置空间打造空中农场,让学生回归田园等等。

  一年时间,龙岗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夯实学校教育主渠道主阵地,把学生吸引在校园、吸引在课堂,做好“减负提质”的“加减法”。

  一方面,实实在在的“减负”,以作业“小切口”撬动双减“大变革”。当前,龙岗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建立了作业统筹管理制度和作业公示制度,大部分学校教师将作业设计纳入日常教学设计和教学研究体系,推动全区作业管理工作走深走实。

  另一方面,扎扎实实的“加质”,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率。龙岗坚持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推动新高考、新中考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实践,健全选课制、走班制、导师制等教学实施管理,积极探索智能时代课堂教学的龙岗模式,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教学质量决战在课堂,课堂质量关键在教师。龙岗形成“场景互联-数字化区域教师研训生态”,通过构建五阶四课三平台,创新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助力“双减”工作扎实推进。

  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激活了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池春水”,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龙岗教师在国家、省市比赛中屡获佳绩,如在2022年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中,龙岗36位教师提交的课获称市级精品课、14节获称省级精品课、8节推荐到教育部参加遴选。

  做好课后延时“满意服务”,助力“双减”政策真正落地。今年4月,龙岗出台《龙岗区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建设指导意见》,计划经过2-3年努力,全区各学校均能形成1-2门课后服务精品课程,基本建立公办学校课后服务课程体系。目前,全区各学校实现课后服务100%全覆盖。

  各学校按照“一校一案”“一生一表”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艺术等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及个性发展,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开设6411个特色社团,个性化社团活动开展率达93.7%。

  此外,龙岗还成立了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治理工作专班,开展机构线下核查行动,新聘24名校外培训机构挂牌责任督学,100%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营转非”及预收费资金监管工作。

  孩子读书,一向是家长最为关心、关注的话题。从“教育大区”迈向“教育强区”,龙岗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在不断解决“有”的基础上,同时解决“优”的问题。“十三五”期间,龙岗区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6.39万座,较“十二五”增加了56.6%,实现增量增幅全市双第一。

  今年,龙岗也在大力推动公办教育学位建设,成立了区长挂帅的“学位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制作了“学校图册”等创新举措,同时加强部门联动,建立了学校建设分级协调机制、规划供地机制等6大机制,确保学校建设信息共通共享、各项工作提速提效。

  根据计划,2020-2025年,龙岗需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8.3万座,分两个阶段完成,其中到2022年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7.6万座,到2025年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0.7万座,2022年已新增高中学位9300座。

  当下,随着教育模式趋向多元式发展,校园建筑的作用不再仅限于教学,更是教育语言与文化理念的表达。

  2018年,龙岗借鉴先进地区学校建设经验,出台《龙岗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标准提升指引》,通过方案设计“上延下拓”、预留机动教室等多种途径集约利用土地,增加学位供应量,打造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深度融合的学校建设龙岗标准,并跟随时代发展不断修订。

  同时,龙岗教育局会同区建筑工务署、城市更新局等部门按照“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原则,结合学校项目库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开工、建成、验收、移交项目库,全力完成年度学位建设任务。

  踏上新征程,龙岗努力打造与区域战略定位高度匹配、深度融合的新时代深圳教育民生高地,着力实现由“紧追跟跑”到“并跑领跑”、由“教育大区”到“教育强区”的跨越。

  【撰文】黄诗妤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举报/反馈

上一篇:平塘教育系统:诊断学情促进教学 精准分析提升质量
下一篇:东师坪实开展东师基础教育合作校学科教学诊断线上指导活动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