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教育”危害多!娃拥有这些习惯,是比学习成绩还重要的事

栏目:教育资源  时间:2020-03-17
手机版

  随着《虎妈猫爸》、《小欢喜》等热门影视剧的播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再次映入大众眼帘,层出不穷的早教班、幼小衔接班等等更是让不少家长感到了早期教育的紧迫感。

  别人家的孩子3岁已经会背50多首唐诗了,刚上幼儿园中班就能口算100以内加减法了,焦虑的心态之下,很多父母主动或被动的带着孩子过早进行了学前教育。

  不过,超前教育真的像想象中那么美好吗?恐怕答案会让你失望。

  剑桥大学的研究已经表明:让孩子提前学习,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即便在短期内尝到甜头,最终给孩子带来的危害是不可逆的,甚至导致孩子终生厌恶学习,丧失主动学习的动力。

  “超前教育”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2、3岁的幼儿对“学习”并没有确切的认识,学习知识对他们来说更像一场特别的游戏,满足父母在游戏中的要求,能够让这个年龄段的幼儿产生“愉悦父母”的成就感。

  而这种成就感,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完成父母指派的学习任务,孩子很快能够学会古诗、数字、甚至乐于对外展示,很多父母在这个时期会享受到超前教育带来的快感。

  但好景不长,游戏很快会厌倦,这些抽象的知识本身对幼儿缺乏吸引力,父母施加的压力也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感到本能的厌恶情绪,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进入小学后,由于提前学习过所以比其他同学表现得更优秀一些,能够获得老师的关注和夸赞,孩子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同时导致的是丧失了新鲜感,听课不专心,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随着课程的深入,学习必然不再像以前那样轻松,成绩甚至也会回落,孩子产生失落感是必然的,还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觉得自己“变笨了”,直接影响孩子一生对学习的兴趣。

  限制孩子的全面发展为什么我们的知识学习要从7岁开始?这实际上是在多年研究人类智力和体力发展规律的背景下,教育界较普遍认可、适当的学习年龄。

  年龄不到,大脑无法认知抽象的逻辑、规律,孩子其实是采用“硬背”的方式去运用那些知识点和运算公式,最后变成纯粹的记忆力大比拼,这对孩子的成长和将来的知识学习是毫无帮助甚至起到反效果的。

  导致孩子生活、人际技能不充足更有甚者,将灌输知识变成了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在生活上对孩子放松要求,处处以孩子的要求为先,不要求孩子参与家庭生活、不承担家庭责任。

  这样会造成孩子劳动技能不足、懒惰自私、同理心弱,在学校中难以和同龄人相处,这样的孩子虽然聪明伶俐,实际上却是教师们最担心的学生。

  不提倡超前学知识,那幼儿教育应该教什么呢?

  有调查显示:体能、智能、心理能力三维平衡发展,是对幼儿最佳的家庭教育。

  1、好习惯伴随孩子一生

  一项习惯的形成,只需要连续21天就能做到,却能够一直伴随孩子成长,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说:他学到最重要的东西并不是在任何一所大学,而是在幼儿园。

  由此可见,良好的习惯可以改变、成就一个人的一生,而习惯的形成却是越早越好。

  如何培养孩子好习惯?

  好习惯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运动习惯和学习习惯。

  例如,通过按时起床穿衣叠被,孩子懂得了要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通过与其他小伙伴的相处,孩子学会了与他人分享,同时保护好自己的权益。

  每天保持运动并在运动中获得乐趣,让孩子拥有一副强健的体魄。

  和父母一起阅读书籍、观察自然、完成挑战,对未知的领域不断探索,让孩子保持住求知欲和进取心,萌发了对知识从内而外的渴望。

  我们都知道,学习不是一时一科的事,而是保持终生的,保护好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成就感,让孩子想学,孩子才能终生爱学。

上一篇: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备受关注 51Talk在线英语践行教育普惠
下一篇:上海、北京、深圳青少年教育培训消费调查报告发布

最近更新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