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室里的“挑山工”

栏目:教育资源  时间:2023-09-28
手机版

  南粤军旅之约 3

  在武警警官学院训练基地,兵种训练系防化教研室专业技术大校教授李华成被大家誉为“教研室里的挑山工”。从教25年来,他凭着一股“挑山工”的精神,在教学科研这座“泰山”上不辞辛劳地攀登。

  两度荣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立个人三等功5次、获评武警部队“学科拔尖人才”、“全军优秀教师”……每一项荣誉都印证着他做一名好教员的执着追求。如今,他的很多学员都已经成为强军兴军的中坚力量。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丹羊 通讯员徐晶晶、曾雅君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

  言传身教带领团队成为王牌教学团队

  “您的课堂是我打开战场认知的地方,也是我发现梦想的地方。离开训练基地两年了,我选择了去边疆做一名特战队员,在训练最艰苦的时候,我总会想起您带着我们在烈日下一遍遍拉练的场景……您对细节的挑剔永无止境:鞋带怎么系、洗消场距离边缘多少厘米、怎么进场出场,全部安排得明明白白……谢谢您当年的挑剔,让我如今的表现无可挑剔。”

  李华成的手机里至今收藏着这条3年前收到的学员发来的短信。“这是我收到的最难忘的教师节祝福”,李华成坦言,看到学员成才是他最大的欣慰。

  20多年前刚走上讲台时,李华成的授课也并不完美。“一开始只会对着教材‘照本宣科’,后来积累多了,就能信手从身边典型、部队现状、时事热点挖掘教学内容,授课内容和效果都更好了。天赋是起点,但一个人最终能抵达的高度,还是靠后天不断钻研。”

  无论是跟随任务变化辗转多个城市,还是面对军地待遇差别较大的情况,李华成从未动过“转业”的念头。他一如既往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年均授课量500余课时,名列该教研室人均课时量前茅,教学质量均为“优秀”。

  在李华成的言传身教下,防化教学团队成为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王牌教学团队。该教学团队2021年被评为武警部队院校“为战抓教”先进典型。

  潜心育人25载被他视为一种享受

  “‘做一名好教员’仅仅讲好课本内容是不够的,更不能用课时多少衡量。”李华成这样认为。2016年,为了更好地对接部队、了解部队对学员的培养需要,他主动申请边疆代职,地点就是他初入军营的第一站——新疆。“新疆是我走进部队、穿上军装的第一站。那里有很多淳朴的战友和厚重的回忆。”他风尘仆仆奔赴一线部队调研送教一年,不仅为广大基层部队播撒真理种子,更为军校课堂带回鲜活素材。

  “很多在象牙塔里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往往都能在火热的练兵一线找到答案。”李华成说,只有走进基层部队,融入官兵生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实践,才能确保教学常行常思、常讲常新。

  多年来,他在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投身科学研究,坚持教学科研一肩挑,在承担国防科研任务、解决军队实际问题中对接战场,了解军队。丰富的一线科研经验,使他将积累的大量实际问题融入教学案例,既避免了照本宣科,又使理论推导的边界条件有据可依。课堂上,他引入基层调研的案例,让学员自行推导论证,这些从实战中带回的“冒热气”的问题,更能启发大家理解理论。

  他长期致力于武警部队防化专业的研究,先后主持了全国教育科学国防军事教育学科规划课题、全军军事理论课题、军队装备理论研究课题、武警部队自主研发课题、武警部队军事理论研究课题等研究项目,多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军队军事科学技术奖。

  “因为热爱,所以值得。如果哪天不给我压担子了,我反而觉得失去了自己的价值。”潜心育人25载,在李华成看来是一种享受。在一次训练基地举行的颁奖仪式上,他道出了自己的初心:“我只为部队创造了有限的育人成绩,但教员的经历却给了我无限的精神财富。从站在讲台的第一天起,有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已经注入我的骨髓,我要永远地将它保留。”

上一篇:海南首票享受进口服装检验采信政策业务落地
下一篇:重磅数据超预期!8月新增贷款创新高,货币政策料持续发力

最近更新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