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谈教育|上海市世外小学常务副校长陆素英:行走语文

栏目:教育资源  时间:2023-09-28
手机版

  编者按:图片在这个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徐汇的教师们以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思维,迎接这些挑战,把握这些机遇。他们的思考不仅涉及“双新”和“双减”等教育政策,也触及了教育数字化转型和学校发展等前沿话题。

  徐汇区融媒体联合区教育局开设“名师谈教育”专栏。徐汇区正高级教师们将从各自学科和领域出发,通过专栏展示对教育发展的深入思考和独特见解。在这里,不仅能看到徐汇的教师们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也体现了他们对未来的远见和信心。希望通过这个专栏,让更多的人了解教育的价值,欣赏徐汇教育的魅力,同时也向所有在徐汇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的教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行走语文

  上海市世外小学

  陆素英

  白驹过隙,1998年我大学毕业来到徐汇已有二十六个春秋。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以学生成长为己任,守正笃实、乐于沉潜、勤于拓荒。立德树人是我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课程建构中关注的首要问题。

  重为师之德,强育德能力。我觉得专业格局的形成需要“觉者为师”的信念,不断吐故纳新,唯此方可成为人师,担当新时代使命。不断学习是教师进取的必经之路,我虽然担任行政工作很繁忙,但从未停止过学习与进取的步伐,常读“磨脑子”的书,努力成为一名“学习型教师”。我在持续研习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铸就语文学科的专业底气,不断学习实践,知行合一。

  固专业之本,淀主张特色。作为语文教师,我在徐汇区高研班、市双名工程、市语文德育实训基地这一路的学习历程中沉淀了“三活”的教学主张。思想鲜活,语文教学注重德智融合,培育积极而正确的价值观;学习激活,课堂中善于联系学生前备的知识经验与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不断质疑提问、探究学习,在解决问题中积极学习,实现语言的重组;方法灵活,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本内容,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去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我又细察默品,博采众家,不断锤炼了“以学启智、以诗养性、以剧润德”的教学特色,以专业自信亮出自己的旗帜。“以学启智”,课堂注重语言习得,追求提升思维的深度学习。通过鉴赏朗读、比较品味、思维导图、主题表达等方式达成学生将文本语言吸收内化,进而规范表达;“以诗养性”,课堂注重拓宽延展,追求诗意,陶冶性情。引导学生欣赏童诗,指导学生创作童诗。学生诵诗文、赏诗韵、养诗心、育诗情,进而个性表达;“以剧润德”,课堂注重语文素养,追求文学熏陶和艺术品味。语文学习融入戏剧元素,学生通过文本再构、语言重组、创作表演,丰富情感,育德无声,进而艺术表达。

  探教学之道,淬研究之力。“教而不研则浅。”我扎根课堂,在解决学科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中提升课程领导力。为解决语文教学德智融合方法单一的难题,通过课题《“教育戏剧”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德智融合的实践研究》创新了方法、探寻了意义与路径。为解决学校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英雄人物故事难以理解的问题,通过两个市级课题,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学生在建构与运用语言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建立文化自信。

  “研而不教则空。”我带领团队研磨课例、上课实践,总结经验。课例《苏武牧羊》追求育德内涵到位,育德内容合理,育德价值清晰,育德与育智同步协调、相得益彰。课例《律师林肯》注重学生思维发展,以言语实践活动为主线,思维能力伴随语言建构而发展,结合语言运用而发挥作用。

  立课程之根,结项目之果。我坚持把语文教学研究的思考付诸于校本特色课程研发中。带领研究团队结合学校特色与学生特点,先后开展两轮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所建构的校本课程《汉俳欣赏与创作》《语文教育性戏剧课程》目标明确、结构合理、内容螺旋递进,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这两门校本课程促进学生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实现了语文课程与语文综合活动课程互补互哺、互促共进。

  辐射与引领,达己且成人。我站上国际论坛,与国外同行分享建构教育性戏剧课程,提升语文素养的中国智慧。在上海市教学论坛分享画文同步在写字教学中启智、激趣、促思。担任上海市小学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的核心专家,参与该课程开发与实施,编写全市《教师课程指导手册》,主持全国经验推进大会,向全国辐射上海幼小衔接的经验,又结合校情开展系列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带动语文课程的综合化实施,充分体现实践性。我参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的评价项目,编写的《上海市一至五年级小学生(新版)成长手册》供全市小学生使用,人民政府评价该项目“有趣、有效,有意义”,以评价促进学生的生长。

  在语文课堂教学、课程开发、教学研究这片园地中,我辛劳耕耘、努力创新,奉献自己的青春、热情与智慧,催促自己不断成熟精进,助力学生拔节生长,推动学校高位发展,助力徐汇更续辉煌。

  陆素英简介:

  陆素英,上海市世外小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上海市第二期普教系统“双名工程”、上海市于漪语文德育实训基地、徐汇区高研班的学员。曾获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金爱心教师、上海市优秀辅导员,徐汇区新长征突击手;承担多项市级课题,多项成果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多篇论文发表于核心期刊,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举报/反馈

上一篇:全国科普日在“浙”里:增强科技兴国信心,推进科普活动走深走实
下一篇:多维激发高等教育发展活力

最近更新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