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青年与城市在“双向奔赴”中共成长
原标题:让青年与城市在“双向奔赴”中共成长
毕业季也是求职季,校园招聘会上的一家家单位让人眼花缭乱。许多同学面对如此多元的就业选择,难免陷入困惑和纠结,是从事所学专业,还是进入到感兴趣的未知领域?是回到熟悉的家乡,还是来到一片新的热土?在这样一个面临人生选择的关键节点,相信不少青年朋友都切实感受到了找工作的“难”。这个“难”,不仅在于找到一份工作,更在于找到一份自己热爱、能实现个人价值的事业,在于能找到一个和个人发展相互促进的城市。我想就本次交流会主题,聊一聊青年与城市如何在“双向奔赴”中共成长。
首先,探讨第一个问题,城市如何促进青年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年轻人不再简单地通过“大城市”与“小城市”的对比来选择就业地点,能提升青年在城市生活中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软实力”,逐渐成为影响青年就业选择的关键。在年轻人选择城市的同时,城市如何吸引并留住他们也成了热门话题。去年,团中央等17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那么,城市该如何促进青年发展?
第一,城市要帮助青年价值实现。要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不仅仅是保障大学生群体的基本就业,更要给予他们最大的价值实现平台。宜昌市提出“为青年人筑城”,打造“乐居、立业、活力、有为”的现代化城市。贵阳市利用云平台、大数据等新业态开启线上智能化服务,赋能青年全方位发展。这些城市用政策和平台让青年与城市的创新创造活力相互激荡,这是提升城市对青年吸引力的有效举措。
第二,城市要保障青年安居生活。住房是年轻人找工作时的“急难愁盼”,很多城市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努力。威海市实施青年安居工程,建设人才公寓8000多套。当前新经济业态下的青年群体越来越多,外卖骑手、全媒体运营师……保障他们的权益同样是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广州荔湾成立新业态劳动者权益监测服务保障中心;山东、吉林等省份开展新职业职称评审,打破制约新职业人才发展的“条条框框”。让各路青年住得安心,工作得顺心,生活得放心,是提升城市对青年吸引力的必要环节。
第三,城市要焕发青年青春活力。青年选择一个城市、爱上一个城市、定居一个城市,说到底是这个城市有青年想要的生活。怎样才能让青年感受到高品质的生活?是遍布城市角落的便利店、一体化的大型商业中心;是吃得起的餐厅触手可及,菜系丰富的外卖随叫随到;是丰富的文化和娱乐选择、在玩耍中还能交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贴近生活的细枝末节,也是城市真正打动人的地方。
我相信,如果城市能够给予青年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稳定踏实的安居生活、活力四射的城市环境,年轻人一定会来!
我们青年更应该思考:我们能给城市带来什么?
我们要用科技创新,为城市发展添动力。任何城市的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引擎”作用,作为社会中最有活力的青年力量,我们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作为就业选择的落脚点和着力点,致力于用所学解决“卡脖子”难题。从博士毕业就来到贵州平塘的“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姜鹏,到探索丽水无人驾驶产业化的苗长龙,像他们这样的一大批青年,正用自己所学助力城市创新发展。
我们要用基层服务,为城市运行添活力。在清华,老师同学们常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曾任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的宋云天在博士毕业后毅然决定前往河南基层工作。他说:“为人民服务的道路有很多条,为什么一定要直接去基层?因为最广大的人民在那里,他们需要我们。”还有很多青年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号召,用汗水参与见证了西部的改变与发展,将青春之花绽放在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我们还可以投身文化事业,为城市生长添魅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南京市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放大古今交融特色。新时代的青年也为城市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更多可能,正如青年UP主手工复原的三星堆黄金面具闪闪发光,兔年春晚《百鸟归巢》节目中厦门南乐团18位90后演奏的乐曲余音绕梁。当代青年正用自身所学,让城市焕发巨大魅力!
我相信,青年将通过自身奋斗,用科技创新、基层服务、文化塑造,为城市发展添动力、添活力、添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我相信在未来,“青年发展”的理念将会在中国的每一个城市生根发芽,因为每一个地方,都需要代表着创新与未来的青年力量!作为青年,面对广阔的就业选择和城市选择,我们不应盲目跟风、更不应简单逐利,而应致力于将所学与国家和民族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到最契合自身特点、最能实现个人价值的地方工作。
青年和城市的关系是什么?我想我们可以给出一个答案。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相信通过城市的努力与个人的奋斗,青年和城市能够在“双向奔赴”中共成长、共进步、共发展!
(钱菱潇,全国学联主席、全国青联副主席)
举报/反馈
上一篇:天津加强重点领域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让中医特色诊疗惠及百姓健康
下一篇:京津两地公布学科培训优秀名单,家长喜忧参半,补习班或东山再起
最近更新教育资源
- “一把手”坐窗口跟执法 提质增效解难题
- 下一次面对难题时,也许你会庆幸读过这五本经典|思维品书
- 原创尹天琪力擒小鸟球,成就LPGA首冠!惊险加洞决战引发热议!
- 为国际教育合作赋能 重庆一中与荷兰格纹贝克学校友好互访
- 2023阿拉尔·亚洲旅游形象代言人选拔大赛半决赛在阿拉尔市拉开晋级之战
- 【先进典型】凤冈大杉顶上的“超人妈妈”
- 从“去上海”到“来闵行”,逛街不用去徐家汇了……丨闵行情
- 振兴西部教育 银龄教师“老有所为”
- 加拿大研究生有多少类别
- 烟台坚持法治赋能,助力奔赴“万亿之城”
- 超2000人参与全市《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达标率超96%
- 青岛:职业教育助推“大国工匠”脱颖而出
- 故宫博物院:11月起严格实施上、下午预约入园制
- 信阳秋季旅游露营地推荐
- 新海南财经观察 | 海南:“非遗+旅游”如何融入现代生活?
- 全国举重冠军赛男子61公斤级比赛 福建广东四川各揽一金
- 试运营期间免费!再添出川大通道→
- 职教齐鲁出彩职教生丨不同赛道 同样精彩
- 为传统中医药融入现代元素
- 调查显示超九成受访青年希望提升工作技能
- 社工考证热升温,济南持证人数创新高
- “三化”建设|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聚力“三化”建设 实现招生就业工作新跨越
- 走捷径读博士?90后研究生被骗12万!警方提醒
- 天合光能多次募资扩产三季报预增 公司回应股价腰斩问题
- 截至9月底,河南普通干线公路投资已完成全年目标的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