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女孩做老师,只追求《一个都不能少》,那少的是什么?

栏目:教育资源  时间:2021-05-24
手机版

当想起老师这个词语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


春蚕到死丝方尽、燃烧自己着凉别人、点燃学生们梦想的火种等等,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在电影中,年仅13岁的魏敏芝成了替课老师,监管并保证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在有学生离开后,她从乡下到城里,踏上漫漫追寻路。这一路上的孤独无助,


电影看似在讲老师和学生的故事,但其实细细追寻下来,仿佛又像是一部大型抒情戏份,在不知不觉中传达着深切的爱,也掀开了农村教育中隐藏着的问题

一直以来,粉笔都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就好比说枪支是战士的武器,那么粉笔就是老师的武器,讲台就是他们的战场。



在贫困的山村里边,钱是一个很大的限制因素。当代课老师的初衷是为了50块钱。她费尽心思保证学生一个都不少,也是为了高老师保证的那10块钱。为了去城里找辍学的学生,她只能带着学生们去搬砖赚钱。


可是我们发现,其实影片到结束都没有交代清楚,魏敏芝到底有没有拿到那60块钱。或许有,或许没有,但是我想也许她早就忘了最初的动机。当真正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当真正把学生当成和自己同一阵营的人之后,还有人在乎钱吗?


在张艺谋导演的作品中,我们总能感受到他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将真正的生活融入到电影的艺术中,从生活中深入发掘现实意义的主题,这可能就是因为艺术家对于电影艺术的执着追求。


其实从肉眼可见的贫穷和落后中,我们已经感受到整部电影拍摄的初衷是明确教育的重要性,并且要反映农村物质贫困教育资源匮乏的状况。不过相比表层主题,电影还在诠释更重要的两方面主题。

就好比说影片中的魏敏芝从农村走到城市中,面对陌生繁华的城市,可谓是两眼一抹黑,格格不入。此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农村人在城市面前的卑微和寒酸,以及两者之间的天差地别,将农村和城市的对立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于人性这个主题,其实电影一直在用两种方式去展现,即既带着讽刺意味,又带着推崇意味,始终如此。


还有找人过程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我们看到有人冷漠有人热心,有人唯利是图,有人无私奉献,演绎着人性的两个极端,完美书写着真实人生。

改编自小说《天上有个太阳》的电影,从一开始就注定有其夸张性。高于生活的艺术手段,放在现实生活中,恐怕要比其还要惨烈得多。


其实电影中有好几处都有些偶然性。一个来自农村的女孩真的那么容易就上了电视直播吗?寻找7天就可以找到张慧科,现实中数月都找不到的还比比皆是等等,在偶然性中推动故事跌宕起伏,完成艺术创作。


自古有句老话说得好“


当然,在教育这个大范围的问题之下,我们也要考虑教育的基础条件。匮乏的物质资源、孤独留守的一个老师,这样的教育又怎么能走出大山呢?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

上一篇:许一飞:书法博物馆保安,练书法13年走红,今手抄金刚经卖2.5万
下一篇:上海举行基础教育青教赛 优秀视频留作教学资源

最近更新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