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80后马上40岁:他们能否接受孩子的平庸?

栏目:教育资源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2019年11月1日,也就是今天,是少年商学院的六岁生日。

大多数家长朋友或许知道少商的两位创始人Evan和张华老师,一位从加州大学伯克利毕业并曾硅谷当过老师;一位曾是国内知名的传媒人,也知道少年商学院的Mission是“让世界成为孩子的课堂”;

但可能并不知道,6年前这家机构成立的契机之一,缘于彼时刚做父母的一群80后圈子的一个热门话题讨论,那就是:

“你能否接受自家孩子的平庸?”

他们原以为大家讨论的焦点会是:何为平庸?平庸和平常的界线在哪里?没想到话题很快变成关于阶层固化、有钱人与没钱人、精英教育是少数孩子的专利,等等。

这其实也蛮正常的。有一本书叫做Secrets of the Millionaire Mind,作者的观点很简洁:富人想的很大,专注于机会,穷人想的很小,纠结于障碍。

但是当时的那场讨论,让Evan和张华老师看到,中国家长对于孩子变得更好,更优秀、更与众不同的急切的渴求。

而这些父母当中,有近6成郁闷于性价高的国际化教育资源的匮乏,有近3成,即使是高知/高收入群体,也纠结于自己并不会使用资源或真正激发孩子与众不同的潜能。

好的国际教育资源一定要价格高昂吗?如何让不同地域的孩子能够更便捷获取好的教育资源?普通公立校的孩子如何也能脱颖而出?如何培养“中等而出类拔萃”的孩子?

如果用教育产品和商业模型,破解这些观念和意识上的误区与困惑,那么上面话题的答案,就不攻自破了:

每一个孩子,都可以选择不平庸。

现在,第一批80后父母马上40岁,他们的孩子基本上都已经上了小学。

Evan与张华老师都是行动派,说干就干。6年前的今天,他们希望借助技术手段,把世界名校通识课和全球最好的创新实践项目,带给更多的中国孩子,提升他们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成就他们与众不同的成长档案。

转眼6年过去了。从最初第一门《青少年设计思维课》直播课的44位同学,到今天,付费学员已经超过20万人。他们既有大量北上广深杭一线城市的孩子,更有来自新疆石河子、吉林松花江等地,以及洛杉矶和温哥华等海外城市的华人少年。

与此同时,少年商学院创新课程也进入了更多中小学,如北京史家小学、府学胡同小学、呼家楼中心小学,上海青浦平和双语学校、广州佛蒙特国际学校、青岛市实验小学等近100等知名学校,为他们提供线上线下结合的综合实践课解决方案。

我们最想感谢的,是和您及孩子一样关注少年商学院成长的家庭。这两天我们收到了超过3000条生日祝福,我们备感欣慰。同时也希望一年一度的周年庆回馈活动,能帮到更多家庭。

去年这个时候,斯坦福教育学院院长Daniel带着他的新书《科学学习:斯坦福黄金学习法则》来到中国,当他看到少年商学院同学们的成果与作品后,非常惊讶与感慨,因为中国学生给外界的印象一直是擅长考试,但没想到创造力也是如此超出想象。

是的,少年商学院平台最大的“宝藏”,是有超过12万份学生作品。从少年们几年前通过调研与脑暴及设计思维训练,为共享单车把脉,及为面临困境的实体书店出谋划策,再到发布雾霾治理报告,和为健忘的爷爷奶奶设计智能的“钥匙提醒器”......小学生也可以有大创想,关键是他们也是行动派,做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或1.0版的产品。

永远不要对孩子说“改变世界不如改变自己”,这两者从来就不是冲突的。不要以大人的眼光局限孩子的思维:

12岁的天津少年孙奕东,作为少年商学院的老学员,他参与过思维导图、博弈论、财商等9门直播课程,更是《最强大脑》最年轻的30强选手。

11岁成都少年陈知远,少年商学院商业思维直播课《拯救书店计划》后,真的成立了“未来公民概念书店”项目,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为成都更多书店出谋划策。人民日报对之做了报道,视其为05后群体在“新阅读时代”的创新少年代表。

(陈知远在分享”未来公民书店计划“)

11岁深圳少年陈致和,今年新加坡国际青少年商业精英挑战赛上,与他的小伙伴用英语展示自己的商业计划书,赢得了国际评委及新加坡同龄人的喝彩,并最终夺得小学组的金奖。

这样的例子还有非常非常多。家长们最多的反馈,一是少年商学院从小开阔了孩子的国际化视野,拓展了知识的广度与思维的深度,让他们知道了自己真正的兴趣,甚至树立了人生目标。

二是不少家长朋友俗称的“上名校、先读少年商学院”——言外之意是,少年商学院提升了孩子升学或留学,学科成绩之外,名校最看重的核心竞争力——领导力、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等。

而对Evan和张老师以及少商团队来说,我们永远尊崇的一句话是:

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并激发他主动支配而非被动接受自己人生的潜能。

前不久,我们的家长群又有过一次讨论:「一直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有什么不同」——六成以上的家长朋友,他们看似在“放养”孩子,其实上是“玩中学”。

这让我们非常欣慰。相比六年前“你能否接受孩子的平庸”的观念之争,到今天“真正的起跑线是父母的眼界”的释然,一方面是新一代家长进化了,另一方面也是少商“敢让孩子做自己”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也正影响更多家庭。

同样,尽管出国留学依然是家长们关注的话题,但已经鲜有人把国际化教育等同于出国留学了。

少年商学院就像是一所新型的国际化学校,采取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方式,让更多家庭更便捷参与其中,释放潜能。这里是一流创造力孩子的摇篮,也是重视通识教育的家庭的灯塔。

与优秀的父母一起进化。这一情景之外,另一个趋势是,中国的中高考也在改革中,2020年开始,更多省市要在考试分数之外,将综合素质评估纳入考核。

这是大势所趋,而且就在眼前——其实近几年从中高考作文题,越来越奔考察孩子的知识广度与思维深度、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及审辩式思维,已可看出端倪。

每个孩子从小都必须接受通识教育。他们应该知道自己的兴趣,和世界的样子。

每个孩子从小都可享有精英教育。互联网工具正瓦解传统的壁垒,精英教育不等于贵族学校。

前几天,10月24日,被称为“程序员日”。可能很少人知道,少年商学院有20位工程师。少年商学院是一家教育机构,同时也是一家科技公司。我们朝向Online Global School的愿景去努力,技术的支撑是不可或缺且至关重要的。

一来今天从H5到APP到小程序等,到直播与作品提交及点评系统等,需要工程师们的耕耘。

二来基于学生国际化的能力评估模型,而开发的动态评估系统。现在越来越多孩子在参加国际比赛或升学的时候,来少年商学院调取作品与评估报告及推荐信。

三是区域链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区块链 x 学生成长档案,我们从今年年初开始就在推进。

拥抱技术变革的根本,依然是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与成长规划。今天的05后,是天生的“苹果世代”,家长如何更好地引导他使用移动设备,充实课外时间,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但技术的潮流,一定是不可逆的。

2018年的时候,少年商学院作为领先的国际素质教育平台,获得了近3000万A轮融资。

而那个时候,Evan和张华老师更欣慰的却是,少年商学院过去的案例,以长达16页的篇幅,被收录进了全球创新教育专著Design Thinking Live,这著作以英文和德文等多种语言,在全球发行,少年商学院是其中唯一一家K12年龄段的中国创新教育机构。

今天是少年商学院6周岁生日。这意味着少年商学院,要从“创业小学”毕业,进入“创业中学”了。这两天3000多位给我们留言祝福的家长和学员当中,有这样一条:

祝贺少年商学院六岁生日快乐!时间如梭,转眼间已经六年了,还记得六七岁的我参加未来书店设计课,我设计了一辆公共汽车改造的旅行书店。现在我已经十二岁了,我们城市的图书馆已经有了流动书店,就是用大客车改造的。每当在社区旁看到流动书店,我就感觉梦想成真了,心里高兴极了!谢谢少年商学院给我的童年留下了快乐的回忆。

这让我们很感动,也很有成就感。好的教育应当像可口可乐一样,穷人富人都可享用,好的产品是能陪伴人成长的,是能带给人改变的,是可以潜移默化成为人的品格甚至信念的一部分的。

有人说,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是课外时间。

这句话本没错。但更准确的说法应当是: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是课外选择。

因为,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这两天我们还收到,少年商学院全球各地的合作老师们,纷纷送来了祝福的,他们更祝少商的孩子永葆好奇心,祝少商的家长们永远敢让孩子做自己。

他们当中,有中国南极和北极科考权威与泰斗位梦华及刘小汉老师,有被称为“绘本之父”的郝广才、哈佛心理学者兼《我是演说家》总冠军刘轩、知名作家张大春、《奇葩说》选手熊浩、美国奇点大学科学博士葛如钧、华语世界首席故事教练许荣哲、著名科普作家王爽等,这些都让我们备受感动。

我们在此,再一次感谢包括正在读到此文的你的260万少年商学院高知家长朋友们,有怎样的爸爸妈妈,就有怎样的孩子。是你们的信任,让我们勇往直前,是你们特别是KOL妈妈们的传播,让更多人加入。我们也将在11月份正式推出城市合伙人计划,敬请期待。

让我们彼此簇拥,像一束光拥抱另一束光。

有人说少年商学院的两位创始人就像是莱特兄弟,从0到1,六年前成为在线国际素质教育行业首位吃螃蟹者。

也许是无知者无畏?也许是梦想主义上身?

张华老师朋友圈写过一句话:生而为人,就是要去做一些难的事情,一些自己害怕或后怕的事情。未知比已知更迷人。

我们现在更加笃定,因为更多父母,不再焦虑“我家孩子如果很平庸怎么办”,就像少年商学院合作学校上海青浦平和双语学校的校训一样,说出了他们的笃定与心声。

这句话是——和而不同,平而不庸。

一年仅此一次,今晚截止

↓↓↓↓

上一篇:北漂应届生码农困惑了:自己年薪40万,为啥有人非得冲着北京户口去?
下一篇:为什么80、90后不肯生二胎,生二胎的多是40岁以上的大妈呢?

最近更新教育资源